乡村振兴视域下新时代乡贤治理的实现路径

2019-08-27 08:00叶修政曾起郁
台湾农业探索 2019年3期
关键词:乡贤村庄家乡

叶修政,曾起郁

(1.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农村廉洁建设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想形成治理有序的格局、实现基层权力的不断下移,需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其中提及的“新乡贤”就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生力量。传统治理格局下村庄普遍出现了公共物品供需失衡、贫富差距较大、自然环境恶化、自治格局失序等公共问题。反观新乡贤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一种超越传统乡贤治理的新模式探索,其蕴含的制度活力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如何积极发挥新乡贤治理的时代价值,已然成为新时代村治模式探索的重中之重。

1 新时代传统乡贤治理的“失灵”及成因

传统乡贤治理在封建帝制被消灭后长时间取代了乡绅治理,是一种以国家权力的组织网络为基础实现乡村治理的手段,成为国家协调全局的一种工具。从狭义上看,传统乡贤局限于官员、商人等做出重大贡献的乡村精英,曾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乡村公益事务、教育、互助等方面均能发现他们积极的身影。但随着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一些乡村精英由村治的“代理人”变为“谋利者”,无法有效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在传统乡贤治理下,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较为尖锐的公共问题,由礼俗礼节、乡贤尊孝、农耕技艺等基因构成的乡村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碎片瓦解,许多地方出现了乡村凋落、乡土文化凋敝的窘境[1],笔者认为传统乡贤治理“失灵”有以下4点原因。

1.1 “熟人社会”的解构

社区分化导致乡村社会由传统的“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甚至是“陌生人社会”转变[2],“熟人社会”是传统乡贤治理发挥作用的重要土壤,乡村社会转型导致先前“差序格局”的作用很难向外延伸。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迈进,许多村民为了谋生不得不向城市迁徙,交通的便利也使得村落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村庄中陆续出现了“异乡人”。据《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农民工总数为28836万人,同比增长了184万人,此外“80后”在农民工群体中占比过半数。由此可知,乡村的整体格局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势头还将继续。这意味着传统乡贤治理依靠宗族关系、熟人关系的“一呼百应”的治理模式已成为过去式,新格局直接导致了权威的弱化,使得传统乡贤治理的号召力和行动力下降。

1.2 “物化思想”的泛滥

受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冲击,村庄传统道德体系与文化秩序结构持续解构,解除思想枷锁、自由状态下的农民出现精神空虚、思想利益化、价值观异化等问题[3],也让传统乡贤治理每况愈下。随着经济水平逐步提高,加之市场化、商业化思维对人们消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村庄攀比之风盛行,形成了物化思想严重的不良风气,村民缺乏良好的引导,形成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个人拜金、趋利主义盛行,也让传统乡贤治理举步维艰。村庄形成了“谁有钱谁就有话语权”的默契,对传统治理格局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1.3 基层组织的失信

村两委作为广大村庄的主要治理主体,曾经发挥着村治“领头羊”的作用。但随着基层体制渐入“悬浮型”状态,干群关系没有以前紧密,村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反腐倡廉建设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不少村干部或落马或被问责,对村干部的威望和公信力产生了较大影响。而由于传统乡贤与“半体制”内治理精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也产生了间接影响。

1.4 传统良俗的淡化

传统村治过程中形成的勤于耕读、敬祖重孝、和睦仁善、戒律严明等良好的家风民风、村规民约、民风民俗在维持基层治理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村庄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经济评价逐渐发挥出“指挥棒”作用,道德评价逐步式微,传统村落的公序良俗呈现被边缘化趋势。随着时代发展,许多民风民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在失去了传统公序良俗的软约束后,许多村民并没有将自己摆进基层治理格局中,承担应有的义务与责任,使得基层自治主体活力不足。

2 新乡贤的类型、特征及其作用

2.1 新乡贤的类型

随着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乡村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而乡村振兴又必须依靠相应的治理主体,才能很好地回应“谁知乡村?何种振兴?”的问题。在多元主体中,新乡贤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和资源。笔者将新时代的乡贤分为3种类型。(1)“在地型乡贤”,指乡贤本人留在家乡参与乡村建设。这种乡贤是驱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主要通过担任村两委主要干部、乡贤委员会会长、议事员等职务参与家乡建设。(2)“飞地型乡贤”,指乡贤本人不在家乡但心系家乡发展。此类乡贤占据新时代乡贤主体的大部分,通过招商注资、出谋划策、经验指导等方式为家乡发展带来积极作用。(3)“舶来型乡贤”,指通过乡村振兴政策等引入的外地人才,在非家乡地区发光发热的乡贤,此类乡贤打破了传统乡贤的地理界限。

2.2 新乡贤的时代特征

新乡贤具有以下3点时代特征。(1)有能力。乡贤突出一个“贤”字,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经验等方面有能力的人,往往能办事、善办事。一是经济能人,可为家乡建设公共设施、招商引资慷慨解囊的人。二是政治能人,拥有一定的政治资源,在下接村民、上接政府过程中充当联络桥梁作用,体现“双重代理”身份,可为村庄谋取政治资源。三是道德能人,在村庄中受人敬重,是村民心目中的道德口碑,说话有分量。四是技能能人,指拥有一技之长的乡贤,可为乡村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2)有情怀。新乡贤群体往往是一群好办事之士,对于“乡贤”而言,“乡”既代表着身份特征,也暗含着精神归属[4]。他们往往是一群心系家乡、乐善好施的贤者之士,家乡作为哺育他们的乐土,他们愿意在功成名就之后为家乡发展群策群力。(3)有闲致。新乡贤群体是满足物质需求之外的“有闲阶级”,大多是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威望的退休闲居之士。

2.3 新乡贤的时代作用

总体而言,新时代优秀领导干部、成功企业家、学有所成的医生教师文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5]。新乡贤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体现在3个方面。(1)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新乡贤不仅可以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还可以通过乡贤参事、议事的形式“嵌入”基层的公共事务治理,在新时代的乡村治理中发挥着“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协助村两委推进乡村公共事业的发展。(2)纠纷矛盾调解方面。新乡贤凭借其社会威望、道德口碑帮助协调村里的矛盾纠纷,促成和睦友好的乡风。(3)乡村发展规划方面。新乡贤见识广、经验足,可以集思广益为村庄寻找最好的发展道路,为家乡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色调。

传统乡贤与新乡贤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治理困境大相径庭,新乡贤作为传统乡贤思想的继承再出发,在组织形式、组织结构、信念基础、产生程序、权威来源、发挥作用等方面都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切合新时代的主旋律,两者的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传统乡贤与新时代乡贤的内涵比较

3 乡村振兴中新时代乡贤治理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乡贤治理蕴含着多元的时代价值,是驱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如何让新乡贤群体成为建设美丽家乡的生力军,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3种手段实现。

3.1 硬件化路径:完善新乡贤参与村务治理的制度化机制

乡贤委员会作为新时代乡贤群体的“主阵地”,村两委与其应当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同时两者间应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的良性互动关系。应赋予乡贤委员会一定的“行政权力”,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格局,丰富传统乡贤治理主体,让乡贤委员会成为基层治理主体的重要补充。进一步界定政府在新乡贤发展中的定位,政府将新乡贤“扶上马”后,更重要的是要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协助其自主可持续发展[6]。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村两委应当积极组建乡贤委员会,充分听取乡贤委员会的意见、建议,同时让乡贤委员会充分加入到村庄公共事务的参事、议事环节中来,充分发挥乡贤委员会作为桥梁的“双重代理”作用,让乡贤的聪明才智有真正成为现实的可能,让乡贤们有真正施展拳脚之处。

此外,乡贤委员会可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中监督部门的作用,在基层廉洁治理方面发光发热,对村两委人事任命、资金使用等进行有效监督,改善传统村治失序格局,重架村民与村两委间信任的桥梁,重树基层组织的威信。当然,应当注意防范乡贤委员会等组织的过分“行政化”的现象,乡贤委员会仅是对以村两委为主体治理格局的补充,充当村两委的左膀右臂,要做到张弛有度,绝不能凌驾于基层组织之上。

3.2 软件式路径:健全新乡贤参与村务治理的柔性化机制

首先,新时代村庄应当摒弃“经济指标”的单一指挥棒作用,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兼顾本土文化和乡贤文化的发展。基层组织应当发掘自身村落的传统民风民俗,倡导村民对传统村俗、乡风的保护。开展“家家传乡风、户户比家风”的活动,让乡村文化生态得到荡涤和净化,让攀比之风、利益至上等歪风邪气成为过去式,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淳朴乡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乡村文化振兴的要义是要实现文化从自知到自信。

其次,还需要对当地乡贤建设家乡的事迹进行大力弘扬和倡导,达到“以文治理”的目的。在现今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以文治理”的过程中,传统乡贤已不复存在,但乡贤精神可继承,这是对社会公益精神的弘扬[5],以此让正在做贡献的乡贤得到应有的尊重,同时鼓舞更多的贤士加入到建设美好家乡的队伍中来。

最后,重视村民自治意识的培育,通过激活各类基层治理主体,让每一个村民都能更好地加入到乡村治理中去,让村庄的事成为村庄每一个人的事,防止村民滋生发展靠乡贤的“等、靠、要”思想,激活村民自治活力,逐步形成“自治、法治、德治”协同推进的格局。

3.3 可持续化路径:保障新乡贤参与村务治理的长效化机制

新时代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新乡贤的参与,基层组织应重视乡贤队伍建设。首先,落实现代民主的科学选人制度,培养一支群众基础牢固的乡贤队伍,严格遵守民主选举制度,打击选举过程中出现的拉票、胁迫、贿赂等歪风,不让队伍中出现害群之马,防止有人企图通过乡贤委员会干扰基层权力运作,形成村霸等黑社会风气的价值异化现象。其次,保障乡贤基本需求,新时代乡贤是在资源配置上有一定优势的人,基层组织应当保障他们的正当利益。发展乡贤文化、实施乡村振兴不是搞“牺牲自我”的“平均主义”,毕竟个人只有在解决了自身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形成人人以当乡贤为荣的风气。新时代乡贤报答家乡是无偿无私的,他们以建设美好家乡为出发点,出人、出资、出力、出点子,只有形成人人崇尚乡贤文化的蔚然之风,新时代的乡贤队伍才能拥有自主“造血”的能力,才能依靠自身逐渐壮大。

4 小结

中央一号文件多年来持续聚焦“三农”问题,如何形成有序的乡村治理格局已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新时代就是要努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新乡贤治理在“三治融合”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新乡贤作为重要的自治主体力量,具备了一定的法治素养,同时也具有相对受到认可的德性品格,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将大有作为。广大基层组织应善于发掘新乡贤治理的力量和活力,正所谓“兵无将而不动,蛇无头而不行”,基层组织应当发挥好新乡贤群体的带头作用,使之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乡贤村庄家乡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村庄在哪里
夏天的家乡
村庄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