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燕 方鹏骞
职业认同作为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重视[1]。它是指从业人员对职业的自我评价,构成了从业者心理归属的一致性和归属感[2]。卫生综合监督人员作为卫生综合监管的主力军,其职业认同是职业发展的内在激励因素[3],也是卫生综合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对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职业认同进行深入研究,既是强化卫生综合监督人员队伍建设的前提,也是推进综合监管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4]。本研究以湖北省为例,对卫生综合监督人员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提高我国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职业认同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首先,在湖北省17个地市州中,依据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以及综合监督开展状况,从东、南、西、北、中5个地区各选取1个地市州,分别为:武汉市、宜昌市、咸宁市、襄阳市、十堰市,将以上5个地市作为研究样本地区,每个地区各抽取1家卫生监督机构。再根据机构科室设置情况,从每个科室随机选取3名~5名卫生监督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为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工作人员;(2)自愿参与研究;(3)愿意进行长表评估。
表1 卫生综合监督人员个人基本情况(n=162)
分类人数(人)构成比(%)性别男10665.4女5634.6年龄(岁)25以下21.225~343622.235~445131.545~546137.755及以上127.4学历中专及以下138.0大专5835.8本科8653.1研究生及以上53.1职务科员8351.2副主任科员4225.9主任科员3622.2处级10.6月平均收入(元)2 000及以下10.62 001~3 5006037.03 501~5 0008150.05 001~6 500169.96 500以上42.5
根据研究目的与内容,参考职业认同相关调查问卷[5],编制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职业认同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情况、主观社会地位,职业满意度、职业认同总体评价等[6]。其中,职业满意度采用JSS(Job Satisfaction Scale)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该调查表包括总体职业满意度、报酬、晋升、上司、福利、认同感、规章制度、同事和工作性质9个维度,每个维度有4个项目,共计36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法记分。职业认同总体评价变量取值为1~3,分别为“不认同”“一般”和“认同”。Cronbach's α值为0.897,问卷信度良好,KMO值为0.755,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采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自填问卷的方式开展调查。将填写完整,填写时间在15min~20min内,不随意勾选的问卷视为有效问卷。无效问卷标准:填写不完整,选项规律,未按指示填答,多选问卷。共171名卫生综合监督人员参与了问卷调查,回收169份,回收率为98.83%。其中有效问卷162份,有效回收率为95.86%。
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职业认同的因素。
本研究共调查卫生综合监督人员162名,其中男性106人(65.4%),女性56人(34.6%);多数人员的年龄集中在35岁~54岁,共112人(69.2%);学历以大专、本科为主,各占35.8%、53.1%;职务以科员为主,占比51.2%;月平均收入集中在2 000元~5 000元,占比87.0%。具体见表1。
在工作年限方面,以20年以上为主,占比29.6%;在工作压力方面,98.8%的人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在工作负担方面,认为自己工作负担很重、较重的人员比例分别为34.0%、56.2%;48.1%的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认为现有卫生综合监督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具体见表2。
在主观社会地位评价中, 42.6%的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认为自己社会地位一般(40分~60分);25.9%认为自己社会地位较低(20分~40分);20.4%认为自己社会地位较高(60分~80分);认为自己社会地位高(80分~100分)的人员仅6.8%。卫生综合监督人员对自身社会地位评分平均值仅为53.4分,总的来说,卫生综合监督人员对自身社会地位评价总体不高。
根据职业满意度量表记分规则,总体职业满意度为各项目的加权平均分,各维度满意度为其所包含的4个项目的平均得分。JSS满意度调查表总体平均分为3.06分,表明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职业满意度较低。9个维度均值均低于4分,最不满意的维度为“晋升”,其平均值仅为2.68分;最满意的维度为“上司”,其平均值为3.44分,具体情况见表3。
表2 卫生综合监督人员工作情况(n=162)
分类频数(次)构成比(%)工作年限5年及以下2817.36年~10年2817.311年~15年4225.916年~20年169.920年以上4829.6工作压力没有压力21.2略感压力2012.3一般3219.8压力较大6640.7压力很大4225.9工作负担很重5534.0较重9156.2一般138.0较轻21.2很轻10.6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7848.1比较不足6238.3一般2012.3比较充足21.2非常充足00.0
表3 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职业满意度情况
条目均值标准差总体职业满意度3.040.46报酬2.790.57晋升2.680.66上司3.440.66福利2.910.73认同感3.030.67规章制度2.750.43同事3.330.56工作性质3.270.62
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职业认同评价为“认同”的占51.2%,“不认同”的占9.9%,评价为“一般”的占38.9%。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基本情况中的工作年限、工作情况中的工作人员数量、主观社会地位对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职业认同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不同变量对总体职业认同的影响作用,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3个变量以及JSS满意度调查表的9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对9个维度的测量结果重新赋值,根据其所得均分,1~2.4定义为“不满意”,2.5~3.4定义为“一般”,3.5~5定义为“满意”)[7],以卫生综合监督人员的总体职业认同作为反应变量Y(总体职业认同重新赋值:0=不认同+一般,1=认同),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人员数量、主观社会地位、报酬、晋升4个变量进入模型,P值均小于0.05(表5),表明这4个变量为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卫生综合监督人员总体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
本次调研地区的卫生监督人员配比均未达到全省每万名常住人口配比0.42人的平均水平,与原卫生部要求的“辖区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名~1.5名”的标准差距明显。有些地区甚至存在“一人多岗,一岗多职”的现象,卫生综合监督人员数量严重缺乏,人均工作量大。基于上述实际,本研究针对“根据日常工作需要,综合监督队伍工作人员数量是否充足”设置相关问题,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对工作队伍人员数量的主观认知与其职业认同存在联系,认为人员数量不足的卫生综合监督人员的职业认同要低于认为人员数量充足的人员。
主观社会地位(Subject Social Status,SSS)是指个体的一种主观知觉与判断[8]。个人对于职业主观社会地位的感知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其职业认同。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卫生综合监督人员对自身社会地位评分平均值仅为53.4分,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员认为自己社会地位较低。总的来说,卫生综合监督人员对自身社会地位评价不高。根据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卫生综合监督人员主观社会地位越高,其职业认同越高。
表4 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变量人数(人)不满意一般满意χ2P工作年限5年及以下1121515.6810.0476年~10年0121611年~15年5122516年~20年07920年以上102018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13362917.4240.008比较不足32237一般0515比较充足002非常充足000主观社会地位低24126.7980.001较低32514一般52836较高4326高236
表5 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职业认同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因素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值POR工作人员数量0.9160.3198.2320.0042.500主观社会地位0.6670.2298.5090.0041.949报酬1.2200.4836.3850.0123.388晋升1.5410.43112.763<0.0014.670
3.3.1 报酬与职业认同 从数据结果发现,对报酬越满意的卫生综合监督人员,其职业认同越高,这与其他职业认同相关研究结论一致[9]。目前,卫生综合监督执法经费存在财政保障不到位、经费缺口大等问题。各地卫生监督机构属于参公单位还是事业单位不一致,从而导致卫生综合监督人员待遇、身份、福利、保障不一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卫生综合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其职业认同。
3.3.2 晋升与职业认同 在职业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卫生综合监督人员最不满意的维度为“晋升”,其平均值仅为2.68分。结合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卫生综合监督人员主观社会地位越高,其职业认同越高。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员晋升上以素质论人才、重实绩并未完全落到实处,职务升降缺乏竞争、未公开透明、缺乏公平择优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无疑会导致员工对于晋升制度满意度低,从而对其职业认同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合理化配置卫生综合监督人员,对于其高效开展监管工作、提高职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按照相关政策标准和实际工作需要,合理配置卫生综合监督人员,确保人员数量满足需求;二是进一步构建并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监督和协管体系,重视基层协管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基层卫生监督协管队伍,保障卫生综合监督全覆盖,实现日常监督无盲区;三是加强综合监督队伍专业化、精细化建设,在合理配置人员数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员质量以及队伍整体性水平。
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合理借助社会媒体力量宣传卫生综合监督工作, 能提高卫生综合监督人员社会形象,从而促使其主观社会地位提高,推进综合监管制度建设。首先,应借助媒体力量,宣传卫生综合监督理念;其次,通过媒体平台进行卫生综合监督普法工作,加强宣传,以利于卫生综合监督工作开展;最后,在微信、微博等新兴平台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基层民众的法律意识,加强其对综合监管工作的理解,提高其对卫生综合监督人员的认可度。
薪酬的绝对高低以及薪酬与其他行业的相对水平,是提升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职业认同的关键因素,也是促进其职业长期发展的合理保障。现阶段,我国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薪酬制度仍需优化,薪酬待遇有待提高。一方面,应当从卫生综合监督人员的劳动价值出发,结合卫生综合监督工作实际,建立量化考核机制,综合评价其工作绩效,从而核定薪酬;另一方面,要加大各级财政对卫生综合监管的投入,切实保障卫生监督执法经费,首要保障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根据其工作价值,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相关行业薪酬标准,合理提高其薪酬待遇水平,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与职业认同。
晋升机制作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能够为员工提供较多的发展机会,是组织事业发展的基石[10]。要想提高卫生综合监督人员职业认同,规范其晋升制度,完善其晋升机制,畅通其晋升渠道尤为重要。其一,进一步规范各卫生监督机构工作人员晋升制度,优化晋升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其二,完善其晋升机制,科学制定人员晋升标准,合理确定晋升和选拔过程中各项指标权重,注重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有效结合,畅通其晋升渠道;其三,增加人员的参与度与自主权,确保其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