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艳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着许多特殊的心理问题,针对学生工作中的案例,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一个持久有序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对于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学生案例 理论建设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1]
一、案例背景
(一)案例一
三年前刚参加工作,接手了一个很差的班级,有个姓高的男学生已有留校察看处分记录而且多次旷课逃课,面临开除。起初找他谈话,他显得满不在乎,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说话老气横秋甚至没把我这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小老师放在眼里,还一个劲“成熟”地劝我少管闲事,少生气。谈过几次以后发现他其实很善良,之所以玩世不恭,是他觉得大学生活很没有意思,很空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没有信心。在老师眼中他是个刺头,老惹事,但是在同学那很有人缘,而且从别的同学那了解到他非常喜欢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于是,有意无意地在谈话中提到迈克的舞蹈,每当说到舞蹈时,他就很兴奋甚至愿意和我探讨这个话题。于是在某次谈话中我很认真地对他说,我们都姓高,属于一家人,你能不能做点事情给我们高家人争争光?他疑惑地看看我,沉思了一会后很坚定地点点头。
几个月以后他参加了系里举办的元旦晚会,他模仿的迈克舞蹈惟妙惟肖,一夜之间竟让他成为全校人尽皆知的小明星。随后他被各系邀请当表演嘉宾,甚至在别的学院的舞台上也有他的身影。舞蹈改变了他的生活态度,也改变了他的学习态度,他竟主动上课学习甚至毛遂自荐当班长,带领着这个班级一步一个新台阶。
我们的谈话也由面对面改成了QQ、微信,每当他遇到问题时总会在QQ上给我留言,我也会第一时间给他建议,他取得的成绩也许相比于别的品学兼优的孩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他的改变却是从心理真正蜕变的。如今他已顺利毕业,我忘不了他离校时的感谢和深鞠躬,更忘不了他坚定的眼神和成熟的微笑,我想这就是作为一名辅导员最骄傲和自豪的时刻。
(二)案例二
往年军训时学生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但是今年军训刚几天就发现一位姓张的男同学寡言少语、性格孤僻,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的。军训本应是氛围融洽的,但是这个学生显得格格不入。
我先让他同宿舍的人注意观察,让大家无意识地和他多沟通,多交流,了解他的内心状况。后来发现,小张特别爱看武侠小说,爱玩网络游戏。回到宿舍他也不愿意和别的同学说话,大部分时间自己趴在床上看小说,研究游戏秘籍。
对于小张爱好武侠小说并痴迷于网络游戏,用一般眼光看是一种过分的爱好。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的行为必然有其心理的原因。往往自卑的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就容易过低,办事就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由于小说和网络游戏脱离现实,这就能使他远离心理的痛苦。
为了帮助他面对现实,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在军训期间特别注意他,只要他做好,不仅教官表扬他,我还要再表扬一遍,让他慢慢自信起来;其次,面对面交流得知他父母离异造成了他性格的孤僻,于是我就和他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多关心孩子,多和孩子沟通,让他感受到父母虽然离异但对他的爱是没有减少的;最后,在班里创造良好的氛围,大家互相帮助,消除隔阂,现在小张还主动竞选班委并且做得认真负责。
二、案例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较弱,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早做好心理辅导,我们联合院学生处心理指导老师针对本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调查与分析。我们以各系学生为样本,电脑随机抽选,以问卷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是100%,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通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我们总结出当今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归结如下:
1.不懂得如何排解“坏情绪”。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52%的学生不会主动和人倾诉,寻求帮助,而是自己逛街、上网、听音乐等排解情绪。
2.信任危机和过于自我。49%的大学生承认和同宿舍的舍友相处不融洽,甚至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而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3.72%的同学会因异性交往产生情绪不稳定,诱发情感危机,对于生理和心里的疑惑无法排解。
4.莫名的烦躁和行为异常。10%的同学对未来没有信心,而且43%的同学对于自己未来就业前景表示担忧。
5.人际交往困扰。很多同学会在新生入学第一年产生人际交往困扰,害怕与人正面交流。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至二十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
2.客观原因
与中学不同的是,大学生活中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人生规划等方面发生了改变。学习由原来老师的管教变成了现在独立自主的学习模式,很多学生放松了学习的态度而过多的沉迷于网络、游戏、谈恋爱等。生活由原来比较单一单调的模式变成了现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对于过分依赖家长,独立性差的孩子来说就产生了适应障碍,甚至选择逃避。大学生活中最为复杂的人际交往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生活习惯的同学,不自觉地会产生恋家心理,并且对于和不同性格人群打交道的能力也有所欠缺,进而会产生孤独感。对于临近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就业压力会直接挫败他们作为天之骄子的优越感,会对于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而产生不同心理的焦躁不安等等。
三、案例启示与解决方案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重视,不仅需要辅导员老师的细心观察和劝导,更需要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专业咨询教育体制。
(一)以宣传为先导,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1.制作心理健康宣传条幅,在宣传栏张贴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主题海报,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2.利用校园网络和校园广播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3.各班选出心灵委员,及时帮助同学排解疑惑,并及时上报学院班级最新心理动态。
(二)充分发挥学院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充分发挥学院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及时为学生做心理健康的教育讲座。为同学们排解心理疑虑,及时发现问题并掌控,真正发挥作用。
(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调查,做好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心理普查工作。采用“心理健康问卷”,分年级筛选,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四)做好德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入学的必修教育,辅导员老师要定期开设主题班会,通过现场讨论、发言、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涵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太极端,也会有利于他们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2]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勇等.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潘玉腾.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