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美食电影

2019-08-26 08:10贵田庄
世界博览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小津纪子猪排

《小津安二郎的餐桌》

原作名:小津安二郎の食卓

作者:[日]贵田庄

译者:陈芳芳

出版社:楚尘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2019年5月20日

页数:256

定价:48.00元

近年来的美食热潮似乎也反映在了电影中。日本电影和西方电影都有不少关于饮食的作品。例如说起拉面,我会想起1997 年自杀的伊丹十三执导的《蒲公英》(1985 年)。他在这部作品中,以拉面为主题,传授美味拉面的制作方法。他戏仿黑泽的《美好的星期天》(1947 年)和维斯康蒂的《魂断威尼斯》(1971 年)等片,以连环图画的形式呈现影像,但是我看不到《蒲公英》的主人公(宫本信子 饰)所做的拉面有何美味。

美食热潮衍生美食电影

美食热潮衍生了很多像《巴黎餐厅》(1995 年)或是伊夫·蒙当主演的《伙计!》(1983 年)这样的餐厅电影或相关电影,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拍摄得不够出色。其中,《黑店狂想曲》(1991 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这是一部杰作,讲述了在一间人肉店铺里发生的杀人战斗。影片中, 屠宰住客之后将人肉放在一楼店内售卖的屠夫, 与差一点就成为人肉的新住客小丑路易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混战。这部作品与同一导演执导的《童梦失魂夜》(1995 年)一样,都体现了不可思议的怪诞美学,这在美国电影中是绝不会出现的。而说起正统美食电影的话,我则想到了《巴贝特之宴》(1987 年)这部非常珍贵的丹麦电影。电影改编自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的小说。《巴贝特之宴》讲述的是原本在巴黎著名餐厅工作的女厨师,流亡到丹麦的偏僻农村成为了一名仆人,中了彩票大奖之后,将全部奖金用来招待村民参加一个晚宴的故事。

西方电影中也有很多美食作品,虽然或许有人会持异议或反对意见,但是我个人认为最优秀的美食电影是马尔科·费雷里的《极乐大餐》。费雷里的《极乐大餐》并不是描述谴责叛徒犹大的耶稣与门徒们的简朴晚餐1。这部电影在赞扬的同时又批评了西方基督教世界七宗罪之一的“暴食”。《极乐大餐》中,故事从一辆大冷冻车停在主人公的私人别墅前开始。冷冻车门打开,各种食材被陆续搬进别墅,厨师和出席极乐大餐的来宾先后登场。别墅主人的扮演者是身材匀称的菲利普·努瓦雷。他在这部作品中完全脱离了《戴金丝边眼镜的人》(1987 年)或《邮差》(1995 年)中学者和知识分子诗人的形象。由于这部电影的结局实在太过荒诞,很难让人产生想看的欲望。总之出席这场晚宴的几个人都死了,甚至还有像米歇尔·皮科利那样死于粪便的。努瓦雷暴食而死,皮科利死于粪便,这是多么巧妙的搭配啊!这部作品中酒池肉林的氛围与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晚年的作品《索多玛120 天》(1975 年)有很多相通之处。

如果要找日本电影中的美食电影,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小津电影。当然,小津或小津电影中出场的人物并没有像努瓦雷那样的暴食者。另外,小津作品更是从没有描绘过像《极乐大餐》中那样的毫无羞耻心的世界。最多也就是像喜八或“单飘”那样,喝多了有点失态罢了。

《麦秋》电影剧照。

以炸猪排为例。炸猪排这个词的发祥地是上野的彭记轩,曾在宫内省大膳部任职的厨师岛田信二郎,后来来到这家西式餐厅彭记轩工作。昭和四年(1929 年),他在菜单中增加了以厚片猪肉炸成的“日式炸猪排”,这道菜从此声名远扬。电影《东京暮色》中,麻将屋中有位客人有句台词“给我来一份彭记轩的咖喱饭”,这里的彭记轩位于五反田的繁华街。

说到描写炸猪排的作品,战前的作品中还有五所平之助的《花篮之歌》(1937 年)。该影片讲述的是银座后街炸猪排店老板的女儿与大学生恋人在店中学习手艺,并准备继承猪排店的故事。川岛雄三的《喜剧 炸猪排一代》(1963 年),讲述了西餐厅的厨师与妻子接手炸猪排店的故事。这是一部以炸猪排的发祥地上野为舞台的作品,现在从上野到御徒町,像蓬莱屋、井泉、双叶等有名的猪排店都成为了电影的故事背景。川岛导演更是早在十余年前就拍摄过电影《炸猪排大将》(1952 年),这一作品讲述的是下町长屋的贫苦人群中,一名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绰号为“炸猪排大将”的青年医师(实际上是关西的贵族之后)与为了经营医院逼迫长屋居民离开的女医生之间从针锋相对到恋爱的故事。

《麦秋》是小津最好的作品

如果从饮食的角度来看小津电影,我们会惊讶于小津电影中有如此多的饮食场景,但描写炸猪排的电影《花篮之歌》和《喜剧 炸猪排一代》与小津描绘的饮食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小津虽然也描绘饮食世界,但是几乎所有的场景都限于主人公去咖啡店或者小饭馆吃喝。小津电影中很少出现登场人物做饭的情景。

《独生子》中有曾是老师的大久保,在猪排店进行营业前准备的场景,他正要给油炸物裹粉。《秋刀鱼之味》中回到家的幸一想要在厨房做火腿蛋。这在小津电影中相当罕见。而且这些场景都是男性在做料理,小津电影有家庭剧之称,照理说他的作品中应该存在女性在厨房手握菜刀做菜的场景吧?《早安》中,虽然有一位信教的老奶奶手握厚刃菜刀赶走推销员的场景,但是女性手握菜刀在厨房做饭在小津电影中是几乎不存在的。小津电影中的登场人物基本上都是经常在吃喝的人。《秋日和》是他电影里飲食场景最多的一部,登场人物在饮食过程中也非常享受。读了小津的日记后,我认为《秋日和》中描述的饮食都是小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过的。可以说小津电影,特别是《晚春》之后的作品,正如实反映了小津和与他共同创作的野田在日常生活中非常享受饮食这一点。

说到小津电影中重点描绘饮食的作品,很多人可能会列举《彼岸花》《秋日和》《秋刀鱼之味》。但是我首先要举出的是小津拍摄饮食很好的一部作品《麦秋》。想要知道原因,我们可以按照故事情节来介绍一下《麦秋》中描绘的饮食场景,以及与之相配的场所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可以想象小津和野田在創作充满饮食的《麦秋》剧本时,两人住在茅茅崎馆,有时自己做饭,有时又频繁出入寿司店的样子。此时的小津和野田对剧本的创作怀着高度的热情,因此创作非常顺利,作品也是十分充实的。

《麦秋》可以说是伴随着很多的餐饮店和食物的场景展开的。如果把和“食”有关的台词都算进去的话,还能举出“腌菜”“味噌汤”“饼干”“可口可乐”“茶泡饭”“寿司”等许多例子。主人公纪子见证了以上全部场景。将这些饮食场景与小津其他作品的相比,会发现《麦秋》中几乎没有出现酒吧或者中华料理店。这恐怕是因为电影的主人公是原节子扮演的一位近30 岁的女性。

《麦秋》无疑是小津最好的作品。“安宁”这个词语非常适合形容这部作品。我每次看这部作品都会感到幸福和羡慕。这部作品像《东京物语》一样很容易理解,并没有像李尔王被女儿无情抛弃那样展开。小津在叙述自己的作品时,说与故事本身相比,《麦秋》更想要表达轮回或无常。即使在这样的作品中,小津也利用食物构建了各种各样的场景。食物或者饮食场景巧妙地穿插在故事的结构和内容中。《麦秋》可以说是小津描绘日常的一部饮食电影。通过食物,描绘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故事。在这种场景的积累下,纪子的婚姻变得十分具有戏剧性。最后当纪子问多美“伯母,像我这种嫁不出去的女孩可以吗?”,表达了想和谦吉结婚的想法之后,多美说:纪子,你要吃面包吗?很好地展现了劝说纪子吃红豆面包的场景。

小津电影中多饮食场景的特点,实际上在战前小津所拍摄的几部无声电影中就有所体现。例如长约14 分钟的电影《日式欢喜冤家》中,有两位卡车司机主人公用刀叉吃早餐(米饭、煎鸡蛋和汤?)的场景。这是小津的第9 部作品,虽然只余片段,但是充分体现了小津喜欢西方,深受美国电影影响的特点。作品《我毕业了,但……》中,有学生用剪影点面包,寄宿学校旁咖啡店老板的女儿用木盒端来面包和咖啡的场景,除此之外,还有落榜的学生在咖啡馆吃西伯利亚面包,通过学业考的学生和落榜的学生边喝啤酒边吃红豆饭等许多描写饮食的场景。正如上所述,小津年轻时得到的关于食物的各样知识,以及什么食物应当搭配什么场景方面的熏陶,战后在《麦秋》里一并开花结果。这部电影不像《秋日和》或《秋刀鱼之味》那么引人注目,但是从各方面细腻地描写日常饮食,呈现令人憧憬的日本家庭生活,可以说是十分罕见的作品。我想真正的美食电影应该以此为目标。

(责编:栗月静)

猜你喜欢
小津纪子猪排
小狗甜甜在巴黎躲猫猫
《镰仓物语》:善良的人,有永恒的爱
幸与哀
伤逝
伤逝
沪式炸猪排
日式炸猪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