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贴疗法结合辨证施护治疗小儿积滞的临床观察

2019-08-26 06:52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4期
关键词:健脾脾胃小儿

王 娟

(河南省职工医院,河南 郑州450002)

积滞又称食积,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与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相近。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湿易于困遏脾气,发病率较高;小儿各年龄皆可发病,尤其是婴幼儿。小儿患病后,配合性和依从性较差,为了更好地服务患儿,挺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本院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选用神阙穴位贴敷疗法,同时配合辨证施护,收效甚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11月于河南省职工医院就诊的82例积滞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0.4~7岁,平均(3.3±1.7)岁;病程2~6 d,平均(4.24±0.99)d。治疗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0.3~7岁,平均(3.2±1.6)岁;病程3~6 d,平均(4.27±0.74)d。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儿科学》[1]《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中积滞的诊断标准:有伤乳、伤食史;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酸臭不调;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呕吐等;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年龄14岁以下。

1.3 排除标准 脱落病例;不符合诊断标准者;有明显兼夹证或合并证者;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合并有严重的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配合常规护理。①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B20020062)口服,周岁以内每次5 mL,每日2次;1~7周岁每次10 mL,每日2次;8周岁以上每次10 mL,早中晚各服1次。连续服用3 d。②常规护理:给予家属用药指导、心理安慰、饮食指导等,并每日记录疗效评估1次,连续3 d。

2.2 治疗组 给予神阙穴位贴敷配合辨证施护。①穴位贴敷:取木香、青皮、鸡内金、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麸炒白术、焦栀子、炒莱菔子等比例配药,打粉,用0.9%氯化钠溶液调成糊状,置于直径1.5 c m、5 c m×5 c m的空白穴位贴中。神阙用75%酒精棉球消毒后,将做好的穴位贴贴于神阙24 h,每日1贴,连贴3 d。注意防止患儿自行揭掉;用橡胶布固定,以防因胶不黏而脱落;过敏体质者可用其他方法代替。②辨证施护:给予家属饮食指导,并讲解缓解疾病的方法,根据《中医儿科学》中积滞分型进行辨证护理[1]。乳食内积型:采用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等,操作方法:首先用手掌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10 min,用手指按揉双侧足三里各5 min,最后用三指捏脊10~15遍,以背部红润为度;脾虚夹积型:采用摩腹、摩中脘、按揉足三里、捏脊等,操作方法:首先用手掌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10 min,用手指点揉中脘10 min,用手指按揉双侧足三里各5 min,最后用三指捏脊10~15遍,以背部红润为度。每日1~2次,连续3 d。每天记录疗效评估1次,连续3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临床症状积分。主要观察症状为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胀、大便酸臭、呕吐。采用0~3分的4级评分标准,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评定疗效[3]。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30%≤积分减少<95%;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积滞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x±s)

(2)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积滞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食积是因喂养不当,小儿内伤乳食,导致乳食停滞胃肠,脾运失司形成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食积又称积滞、伤食,在《婴童百问》中明确了病名:“小儿有积滞……肚热胀痛……哭啼不食,或大便闭涩……粪白酸臭,此皆积滞也。”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因脾胃虚弱,乳食不知节制,家长喂养不当而易患病。《保婴撮要》言“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指出本病主要是脾胃虚寒、乳食不化所致。可见,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喂养不当,乳食内积,也可由于脾胃虚弱,纳食不化引起。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其病机是乳食停滞中焦脾胃,积而不化,气滞不行。因此,脾胃是护养的重点。乳食为有形之物,非消不能去,故本病的治疗以消积导滞为基本法则。护理的重点是指导饮食、指导如何提高不同年龄段小儿的脾胃功能。如病情初期未重视,病情进展,积久不消,迁延失治,则可转化为疳证,会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4]。因此,积极正确的治疗及护理对小儿疾病的预后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积滞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本文所选用的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化积的作用。穴位贴敷选用自制方“消积理气方”,以理气药和消食药为主,配以健脾、清热药。方中木香归脾、胃、大肠经,善通脾胃之滞气,可止痛健脾消食;青皮苦、辛、温,可消积化滞,和降胃气,行气止痛;莱菔子、鸡内金、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为消食药,诸消食药合用可增强消食行气化滞的作用,研究发现,山楂能够增加胃中酶的分泌,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5];患儿素体脾胃虚弱,白术可增强健脾益气之功,食积而易生热,用焦栀子以清热;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消滞、行气清热之功。神阙为任脉经穴,胎儿时期是小儿内外沟通的通路,所需的营养物质均通过脐部输送,营养胎儿的四肢百骸、经络脏腑,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作用。小儿出生后,神阙皮肤较薄,药物可通过穴位贴敷,直接作用于经络脏腑,进而发挥药理作应,对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临床报道显示,对于小儿积滞的治疗多采用中药制剂[6-7]或推拿手法[8]或穴位贴敷疗法[9]治疗,运用脐贴疗法结合辨证施护在小儿的其他疾病中效果较好[10],因此笔者将二者联合应用于小儿积滞。护理是否得当对小儿生病与否或生病预后情况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护理可促进疾病的康复。本研究亦显示,治疗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脐贴疗法结合辨证施护对小儿积滞的效果明显,小儿无痛苦,且操作简单、方便、易掌握,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健脾脾胃小儿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