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9-08-24 05:58姚贱苟
文教资料 2019年16期
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教学问题

姚贱苟

摘    要: 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是新兴学科的专业教学,新兴学科范围内的各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既适应社会的需要,又表现出与社会需要滞后、脱节的问题。本文在对广西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实际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存在新办专业教学基础薄弱、两地办学分开、年级纵向交流缺乏、学生课堂参与意愿低下、教学目标偏重当前等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对策。

关键词: 公共管理教学    教学问题    广西师范大学

贯彻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研究必须深入教学实际。基于广西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调查,力求发现当前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分析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有利于增强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广西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这次调查主要是问卷调查(问卷内容省略),问卷调查对象是2016级行政管理、2017级劳动与社会保障、2015级政治学与行政学,问卷中的问题1-9主要按照总数及百分比描述,而问卷中的问题10由于是开放性做答,围绕课程开设、教材选定、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作用、教学方法运用、年级交流、课题参与、课程教学作用、课题讨论态度及教改建议主要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三个专业班的问卷回收、问卷作答及统计情况(原始统计数表省略),各班表现一致性和差异性现状与问题分别如下。

(一)一致性较高表现。

在以下六个方面,三个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一是教师教学水平满意度方面取得高度一致的认知,回答一般满意和很满意的占本班比例分别为89.48%、93.18%、100%。二是专业学习中的讲授法成为多数课堂教学法取得高度一致的认知,三个专业认为讲授占大多数课堂教学法的比例分别为91.23%、88.64%、93.55%。三是基本认为实习或调研法、讲座或专题报告这两个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几乎不出现或很少出现,三个班回答在专业学习经历中讲座或专题报告、实习、实验或调研法的比例依次为3.51%、0.00%,0.00%、0.00%,3.23%、3.23%。反映了实习或调研法及专题报告讲座在专业学习中的相对缺失,从反面证实了以讲授法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是专业学习的主要途径。四是在与本专业高年级或研究生交流方面取得了一致的认知,三个班低于1次的分别为70.18%、86.36、64.52%,基本缺乏与高年级或研究生的交流机会。五是三个班在参与专业学习的课题研究方面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多数学生都低于1次,且各班相应比例几乎接近。六是在教学改革建议中,在注重教学实践方面取得较大的一致性,三个班支持教学应注重实践的比例分别为24.56%、25%、19.35%;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方面取得较大的一致性,三个班支持教学趣味性的比例分别为24.56%、20.45%、22.58%,在这两个方面的建议比例接近。七是对专业教学的主要作用的评价上,三个班具有一致性,行政管理班认为专业教学的主要作用是为未来职业或事业奠定基础的占12.28%;劳动与社会保障班认为专业教学主要作用为未来职业或事业奠定基础的占4.55%;政治学与行政学班支持为未来职业或事业奠定基础的占12.90%。由此可见,三个班的大部分人认为专业教学主要作用为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获得。

(二)差异性较大表现。

一是在开设专业课程方面,三个班回答的差异较大,行政管理班认为一般合理、很合理的回答中,占比为89.48%;劳动与社会保障班认为一般合理、很合理的回答中,占比为40.91%;政治学与行政学认为一般合理、很合理的回答中,占比为100%。二是在教材选定合理性方面,三个班回答的差异性较大,行政管理班认为一般兼顾、很兼顾的回答中,占比为77.19%;劳动与社会保障班认为一般兼顾、很兼顾的回答中,占比为63.64%;政治学与行政学班认为一般兼顾、很兼顾的回答中,占比例为96.77%。三是在对知识增长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上,行政管理班支持案例教学法的回答占50.88%,支持实习、实验或调研的回答占33.33%;劳动与社会保障班支持案例教学法的回答占40.91%,支持实习、实验或调研的回答占45.45%;政治学与行政学班支持实习、实验或调研的回答占41.94%,支持讲授法的回答占35.48%。由此可见,行政管理专业倾向于案例教学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却倾向于实习、实验或调研的教学方法,政治学与行政学班超三分之一的学生支持讲授法。四是在教师主持的课题讨论方面,行政管理班不太喜欢的占56.14%,很喜欢的有31.58%,劳动与社会保障班一般喜欢的占52.27%,不太喜欢的占29.55%,政治学与行政学一般喜欢的占70.97%,很喜欢的占19.35%。

(三)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问卷问题1-10作答的简单统计分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问题一对开设专业课是否合理这个问题上,劳动与社会保障班认可度偏低;问题二与本专业高年级、研究生的交流普遍比较缺乏;问题三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课堂讨论意愿不足,行政管理班尤其明显;问题四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方法与学生预期偏差大;问题五专业课程教学的作用与未来职业或事业关联性较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偏重于较具体的方面;问题六学生教学改革建议和改革行动主动性、积极性偏低。

二、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对策

针对以上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公共管理学科的未来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趋势,为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大力引进并合理配置新办专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提高专业课程安排的合理性。

劳动与社会保障班学生超半数以上认为专业课程安排不合理,只有个别学生认为專业安排很合理,反映了这班学生对本专业课程安排不合理达成了共识,如不及时改善,必将影响学生的新专业认可度。有学者对新专业设置指出:“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框架应体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机结合,专业知识和非专业多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1](62)现实中难以有机结合体现在专业课程安排不合理,不合理主要源于现有教学资源的依赖,当然存在学校范围内现有资源的闲置或没实现优化配置的原因。鉴于此,新办专业要突破专业师资制约的瓶颈,一方面大力引进新办专业的专业人才,尤其想方设法地引进本专业的博士或教授层次的人才,才能补充本专业教学科研急需的人才,没有投入就难以有产出,在现有师资不足的情况下,新办专业必须有相应的新生人才补给。另一方面加强学院之间、系别之间、教研室之间专业课教师教学上的交流与合作,相关专业、同类课程的教师应实现较大范围内的流动,尽量避免一个部门内的专业课教师对一切专业课教学任务大包大揽,其直接现象是非专业出身教师的借用、替用、过度使用,后果是教师学生相互抱怨,教学质量降低。

(二)针对两地办学模式,建立健全课堂外专业教师指导绩效评价制度加强专业纵向交流。

两地办学模式造成的时空分割致使专业教师难以发挥课堂之外的专业指导应有的作用,因为师生之间的时空分割增加了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专业活动的成本,也增添了学生接受专业课教师课外指导的不便,缺乏教学相长的配合,长此以往会影响专业建设的持续发展。

就现有情况看,公共管理类专业有些课堂之外的专业学习活动,有老师参与指导相关的专业活动,但这些指导是较零星的、非常态化的。当有重要的专业活动举办时,确保专业课教师到场参与,要么依靠主管学生的老师或辅导员通过自身的人情邀请,要么是学院领导带头参加并亲自协调。这种非常态化的制度做法难以保证专业老师的常态化参与。特别遇到重要的专业活动时,应该有相关专业老师到场指导,但一些时候没有专业老师到场,窘迫局面挫伤举办专业活动的学生积极性。

由于专业学习需要课堂之外的专业活动,需要本科生、研究生不同层次之间的纵向交流,而有能力承担纵向交流组织和指导任务的非专业课教师不多,只有建立健全课堂之外教师指导绩效评价制度,才能保证课堂之外的专业活动常态化、高质量化、可持续化。建立健全教师指导绩效评价制度大体方面如下:一是专业活动指导工作向教学工作转化,对参与指导课堂之外的专业活动的教师进行登记造册,与教学工作量同等对待,纳入学校教师工作量统一管理,并与教学工作量一样作为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要求的直接依据;二是在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对课堂之外专业活动指导工作报酬制度化,按照专业活动的任务难度、持续时间、参与次数分类管理,实行同工同酬,消除人为差别;三是学校、学院、系所、教研室各个层面的教师年终考核等级评定时,专业课教师课堂之外参与专业指导活动的情况作为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三)提高专业课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意愿。

公共管理类课程具有强应用性和强问题性的学科属性,要求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有一定数量的课堂讨论环节,但实际情形中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意愿偏低,主要原因在于课堂讨论模式不成熟,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与课堂讨论高要求不匹配。鉴于此,提高专业课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是要义。正如有专家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是培训者的角色,要善于调动学习者的参与兴趣,保证学生的参与。”[2](60)

如何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可考虑以下方面:一是加强对教学目标的全面深刻思考,把教学目标系统化,并在系统化的基础上转化成教学任务模块化,进而将模块化的教学任务变成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操作化;二是根据模块化的任务和操作化的活动进行相应的条件与能力匹配分析,扬长补短,在自我学习和完善中提高;三是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责任,主动设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把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转换为多元教学方法,尤其注重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引导、组织、协调、激励、控制等能力,这是课堂讨论法运用中教师能力的核心。

(四)改革教学评价制度,突破讲授法为主导的教学困境。

在认为对知识增长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中,学生普遍支持实习或调研、案例教学法,现实情况是讲授法充斥专业课程教学中,而讲授法在学生看来,其在知识增长有效性方面是低效的,这种反差表现了学生对教学的无奈。其实,在无奈的背后,隐藏着教学管理者、专业课教师、学生三方网络式的路径依赖,又可称为三方个体理性选择联盟,虽然这种联盟导致的是一种集体非理性的囚徒困境局面。

要走出这种集体非理性的困境局面,第一种方法是职业伦理的自我规范,第二种方法是第四方强制,这两种方法实际上需要的是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由以往单一的学生评价转向多元主体的评价,由以往的教学结构要素评价转向增加教育价值、教育良知等教育伦理的多元领域评价,由以往的基于讲授法为主设计的评价转向包括实习、调研、案例教学、讲座等课程教学多元方法的综合评价。有学者指出“可将教学评价具体分为教学前评价、教学中评价、教学后评价”的全过程教学评价教改[3](216)。这是一种教学评价全面性表现,再结合从主体、内容、方法三个方面多元综合构建,并且构建起来的教学评价制度能导向集体理性、教育的实质理性、强约束性,解决讲授法占绝对主导的教学问题。

(五)重新审视并建构教学理想和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学作用的认知。

学生对课程教学的主要作用认知大多数停留在专业理论学习或专业技能学习之上,对课程教学的主要作用与未来职业或事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深层次原因是教育理想的缺失和教学目标的低层次化。学生只有对课程教学与未来事业的内在联系给予明确而全面的认知,才会更明白专业课程教学的功能,才会更懂得专业课程教学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育人”才是专业课程教学更高层次的理想和目标。

要实现专业课程教书和育人兼顾的高层次理想和目标,需要重新审视和构建专业课程教学理想和教学目标,如果教书是专业课程教学的底线,育人就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上线。教书的内涵是学习、掌握未来职业需要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硬件,育人的内涵是培育、塑造未来伟大事业所需要的高尚品德、健全人格等软件,这就需要对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全方位审视并重塑,对缺失教育理想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进行重构,并把重构之后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理想逐渐内化于专业课程教学相关者的心中。

(六)教学体制机制创新是学生大力参与教学改革的制度条件。

尽管学生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又是受益者的第一顺序人,理应是教学改革的最积极推动者,但在教学改革实施中,学生付诸教学改革的意愿和行动偏少,部分学生对教学改革缺乏认真的对待和系统的思考,更别说具有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教学改革行动。造成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反差虽有很复杂的因素,但相对僵化的教学体制机制是主要原因,现有的自上而下的教学体制机制整体上会造成教学改革中学生无动力、专业课教师无权力、教学管理者无压力的局面。要有效改变这种教学改革的无力局面,只有激发学生教改的动力、赋予专业课程教师教改的权力、施加教学管理者改革的压力,为大学生有较高意愿参与教学改革提供制度条件,关键在于教学体制机制创新变革,实现“思想协同、人员协同、经费协同、校社协同、制度协同”优化教学机制[4](107)。

教学体制机制创新变革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教学安排、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重要的教学权力体系主体多元化,增加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代表,重大教学决策要经过民主讨论和科学论证程序;二是教学运行机制进行组织重构。组织重构的方向有二:一要在现有教学运行实体组织中增加横向、斜向、上行沟通的渠道,二要在完善现有教学运行实体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由教學管理者、专业课教师、学生组成的网络组织,并在学校、学院、系、教研室各层次互联;三是在各个学院层次培育和扶持促进教学改革的学生组织,作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集体行动组织;四是完善现有的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员的选拔不能全凭管理者的意愿,教学督导员的教学能力应受到师生的一致高度认可,各级推选和上级考察相结合选拔,上级考察需要民主征询一定数量的学生、专业课教师意见,并对各层次教学督导员的选拔和任期进行规范,连任不得超两届,尽量避免教学督导员固化。

参考文献:

[1]娄成武.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2).

[2]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J].中国行政管理,2005(2).

[3]周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与发展思路[J].特区经济,2014(1).

[4]左伟尘,徐波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协同优化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5).

基金项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6JGB147)。

猜你喜欢
广西师范大学教学问题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简介
AnAnalysi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EnglishTeachinginChinese HighSchoolfromthePerspectiveofPost—MethodPedagogy
哪有你这样你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TI-Injective and TI-Flat Modu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