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天誉小学
罗锦茹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更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我校在近两年的新课程小学语文预习指导课题研究中,创造性地总结出了“快乐预习”——“小组合作”——“课前检评”的策略方法。但是,在“快乐预习”的方法运用到各年段具体实施时,我们发现,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预习目标、预习要求不尽相同,如果用同一标准统而论之,不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因此,我们在进一步细化课前预习年段训练的任务目标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预习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在于对新授内容提前的预知与熟悉,不仅能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还能有效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作为语文学科来说,任何一个年段的预习都离不开“读”,只是“读”的层次与要求有所不同与侧重。
我们主张低年段预习中的“读”以大声诵读为主。所谓“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低年段学生初次接触语言文字的学习,需要我们更多地唤醒他们对母语的热爱和亲切感,从而在人生迈步之初,对母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研究表明,人在大声朗读时,会欣赏自己的声音,这样从视觉到听觉,有效地刺激大脑皮层,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因此,大声诵读对儿童学习语言是至关重要的。南怀瑾先生就曾经说过:“读书,尤其是读中国书,就要高声诵读。”这不仅仅是因为高声诵读能培养语感、加深印象、提高理解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自信,从而在与文字多次的亲密接触中,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
一篇崭新的课文在初次接触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阅读障碍,例如,不认识的生字、词语,不了解的作者,不清楚的写作背景等。叶圣陶先生就曾对预习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他说:“预习的事项无非是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这句话告诉我们,预习课文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那就是借助外在资源进行查询、综合,满足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
低年段学生最大的阅读障碍,莫过于字词。预习课文时,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者是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会熟练查询工具书,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这是低年段学生必须人人掌握的基本预习技能。
但是对于高年段学生,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自学查询要求。我们要求他们对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性查询,以便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旨脉络、情感态度、语言特点、写作风格等等。例如,预习五年级下册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体悟到语言大师精湛的语言功底和人文情怀,我们提前几周就开始布置学生查询季羡林生平,阅读课文出处——散文集《重返哥根廷》。这项特殊而又切合实际的预习作业,不仅成功地让学生在正式上课时悟出文中“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的深意,还掀起了读季羡林作品集的阅读热潮。
“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所以,我们的语文“快乐预习”还有一个重要法宝——摘抄,运用到了各个年段。
语言的积累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学习语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摘抄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积累语言的方法。我们把低年段的摘抄预习作业,定位为“积累式”摘抄,就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之下,从最初的摘抄课文生字,一步步发展为摘抄新认识的词、喜欢的词、特别的词,最后再到摘抄简单的长短句……我们还把低年段的摘抄作为一种练字的过程,在评价的时候,不仅要评价他们摘录的内容,还会适当地利用笑脸、小苹果、红花等简笔画或红奖章,对学生漂亮端庄的字,提出表扬,因此,低年段“积累式”摘抄在一定程度上为高年段的语文学习奠定了识、记、写的基础。
然而,高年段的摘抄就超越了“积累”这个最低层次,我们更多地会利用“摘抄”作为一种“阅读提取——思考练笔”的契机。到了五六年级,我们布置给学生的摘抄作业,从单纯的摘抄变为思考练笔,要求他们可以从整篇课文入手,写“美文感言”;或者对自己特别欣赏的一个或两个句子,写“佳句评析”;或是对一个段落,进行“美段美赏”的评价。这些多角度的语言赏析和小练笔训练,不仅让同学们积累到很多好词好句,还可以促使他们更认真、更深入地解读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品析、概括、写作能力。
通过以上的预习教学反馈,我们体会到:有步骤、有计划、有层次地分年段推进预习,不仅仅为课前学习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自主地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创设了广阔空间,更重要的是为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探索和勇于创新精神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