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动态初选体系研究
——基于BIM技术与敏感性分析的协同

2019-08-24 01:43孙春晓
生产力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现值敏感性动态

沈 蕾,孙春晓

(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近年来,大型建设项目发展迅速,国家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模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定义的PPP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从2014年国家正式推进PPP项目发展到2018年11月31日,全国各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中的入库项目合计8 557个,累计投资额12.839万亿元[1]。PPP已发展成为大型基础建设项目节省政府投资、提高项目功能服务水平、缩短工期、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PPP项目初选评价研究现状

PPP在国外其他国家已有多年成熟经验,但不同国家地区政治形态不同,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因此采用PPP的动因也不尽相同。澳大利亚和香港以“财政资金配置的优化、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为目的进行PPP项目的引入及实施[2]。法国为了规避政府债务[3],印度则与我国类似,PPP的引入主要为了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财政资金不足。国际上较为通用的PPP模式与传统模式选择方法为物有所值评价(VFM)。

国内学者关于VFM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PPP项目初选定性评价研究。国内诸多学者详尽研究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及加拿大等国VFM评价方法,汇总分析罗列不同国家VFM定性评价指标选取范围及权重。吴洪樾等(2017)[4]指出英国的VFM评价指标设定范围较大,层次清晰明了。梁晴雪和胡昊(2018)[5]通过对PPP项目的实证分析提出目前我国PPP项目初选阶段定量分析数据不充分,定性指标选取与指标权重设定不统一。(2)物有所值法优化及适中国化研究。叶晓甦和戚海沫(2015)[6]将物有所值法的内涵全面进行适中国化研究,提出运用管理学中的“3E”原则,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有效提升PPP项目各参建单位的合作效率。林晓言和王萌(2019)[7]依照英国VFM评价方法,从三个维度、9类评价指标,构建了完整的PPP项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尹贻林等(2016)[8]指出我国PPP项目在进行物有所值评价时量化资料不清晰、实际运营中监管机制不健全,因此基于VFM评价与BIM技术的协同建立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实现从节省政府监管所需财政投入的角度提高PPP项目绩效。(3)折现率的确定。董纪昌(2016)[9]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周期PPP项目PSC指标构建方法,指出对于建设周期较长的项目,折现率的选取对PSC的影响至关重要。王姚姚等(2018)[10]研究诸多PPP示范项目基本数据,得出我国目前示范项目折现率多参照地方政府债券,折现率在5.0%~6.5%之间。

目前在各部委大力推广PPP的背景下,从项目数量、金额及PPP项目签约率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增长[11]。但是我国地方政府对PPP模式的采用带有一定盲目性[12],较高的风险被转嫁到社会资本方。物有所值评价流程主要集中在项目识别与准备阶段,且前期论证不充分,导致在PSC值与PPP投标成本进行比较与判断时精准程度不高[13]。政府公共服务效果不佳,影响社会资本效益。综上所述,目前我国VFM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如下问题:(1)我国PPP模式发展还处于初期,项目库历史数据有限,因此定量评价过程中的准确性受到影响;(2)关于VFM评价的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性研究较少。鉴于此,针对我国PPP发展阶段与实际情况,运用BIM技术及敏感性分析法对我国VFM评价体系进行适应性动态化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二、“BIM+敏感性分析”构建VFM动态初选体系理论分析

(一)“BIM+敏感性分析”动态初选体系建立的迫切性

1.BIM技术能有效解决项目参与方信息不对称问题。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信息不对称,社会资本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对于项目建设进度、质量管理等信息具有把控权,而政府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变动、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等信息很难做到时时掌控。引入BIM技术后,项目的各类数据信息会共享入云平台,项目参与方都能做到信息对等、公平决策。

2.BIM技术为PPP项目实施提供准确、动态的数据支撑。BIM技术开拓了项目技术经济数据获取的全新路径,使项目各类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收集、统计、分析和报送,能够在项目识别阶段为项目定量评价、绩效检测、中期评估以及性能测试等环节提供真实、动态、可靠的数据支撑,以便更好地分析项目的规范性、适应性与合理性。近几年,BIM技术已应用于国内建筑设计、施工过程及后期运营管理中,但是在项目初期还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PPP项目初选体系引入敏感性分析能提高项目实施阶段的抗风险能力。城市基础建设PPP项目经营年限都较长,外部环境会不断变化[14],如政策变化、折现率变化、通货膨胀等,内部环境也会产生差异,工期的不确定性、特许经营期间收益的不确定性、运营成本的变化等,所以有必要在决策时对此类变化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项目在各项不确定性因素变化时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敏感性分析,找到对PPP项目经济效益影响显著的因素,分析敏感性较强因素变动的原因。在确定进行VFM评价时,进一步收集资料,对该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初选评价可靠性,为日后风险管理提供依据,避免在评价时出现偏差,防止做出错误决策,进而增强关键环节的执行能力。

(二)动态初选体系内涵

物有所值评价(VFM)是公共服务项目在项目识别阶段判断是否采用PPP模式代替传统政府投资运营方式的一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15]。在PPP项目识别阶段,依据项目已有数据,结合专家问卷打分的定性评价完成项目物有所值综合分析,进而判断项目采用何种方式更可能合理高效运行,以达到期望的经济与社会目标。

动态初选体系就是将BIM技术与敏感性分析法引入传统物有所值初选方法,完成项目识别阶段PSC值的准确计算,有效解决PPP项目初选时信息失真的问题,进而提高PPP项目的成功率。具体操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基于BIM技术优化计算项目建设成本,进而使PSC值更精准化。首先,运用BIM技术使PSC值计算过程中减少变更,达到设计概算与工程决算更接近的目的;其次,在项目设置过程中可以时时根据项目特征动态生成建筑安装工程成本,体现评选体系的动态性。第二阶段,运用敏感性分析法,搜集筛选项目敏感性因素,设定变化区间,进行动态PSC计算,最终寻找出敏感性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将BIM技术应用于VFM评价,能够显著减少VFM评价中的人工评价工作,增强量化性与科技性。

三、动态初选体系模型构建

(一)动态初选体系建立流程

PPP项目初选阶段分为评审准备、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与信息管理四个阶段,运用“BIM+技术经济分析法”建立项目初选动态体系的核心内容在于突出定量评价阶段工作的准确性与动态化。首先,在PSC值测算阶段,运用BIM5D技术动态生成项目建设及运营成本,完成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动态预估,有效发挥BIM技术的可视化及碰撞检查减少图纸变更,保证预估成本的准确性,进而保证PSC值的精确度。其次,在保证原有测算及控制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敏感性分析法寻找PSC值敏感性因素,评估敏感性因素变动概率,并有目的性地控制与引导变动,使其向有利方向发展。具体项目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VFM改良评价流程图

(二)动态定量评价模型

动态定量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动态定量评价模型

1.动态建设投资模型。“BIM+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动态建设投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建设投资由建安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预备费与建设期贷款利息构成,此类费用可在现行的全国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内,构建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型),自动生成包含项目名称、项目特征、项目编码、工程量等信息的工程量清单,并套用相关计价信息,快速准确生成建设投资额。此模型可完成对项目工程量清单与依照国家相关计价规范生成的计价信息的动态采集与提取。目前,BIM技术可快速实现拟建项目的3D模拟化,加入时间与造价信息后完成5D化模型升级。“BIM+互联网”结合后,可有效实现不同参建方对PPP项目进行远距离查看、申报与监管等功能。

2.利用“大数据”建立已建类似项目数据库。对于难以直接获取的技术经济指标,如风险成本、测算PPP合同报价等,可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急速发展契机,建立“已建类似项目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对历史项目数据进行筛选,并根据待建设项目异质化特点建立试算模型,结合BIM项目数据库内的相关技术经济指标与造价指标修正试算结果,形成最终值。

3.寻找及控制引导敏感性因素,降低PSC评估值的不确定性。将敏感性分析引入PSC测算中。首先找出影响PSC值的敏感性因素,其次评估敏感性因素出现变化的概率及变化区间,最后对敏感性因素实施控制与引导。

四、实证研究

某安置房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住宅7.5万平方米,配套公建2.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包含208个地下车库)。建设期为3年,投资人拥有安置房地下车库和物业项目的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期为7年,经营期结束后,经营权交还采购人。项目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项目组织结构图

(一)项目PSC现值的计算

1.采用BIM 技术计算项目建设成本:(1)BIM软件建模。将施工图纸运用相关的BIM软件建模,确保图纸及模型精准匹配。(2)图纸审查及碰撞检查。运用BIM软件的可视性寻找图纸设计问题,并针对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进行碰撞性检查,将设计问题及碰撞点汇总成报告完成图纸的反馈与修改。(3)工程量统计及项目建设成本汇总。运用已建立模型,进行各个构建基本信息的汇总,进而形成明细表,再结合预算定额与市场信息价形成项目建设成本。按照以上步骤得出本项目建设成本9亿元,建设期3年,假设每年投资3亿元;竞争性中立调整值:竞争性中立调整值是为了消除政府传统采购模式下公共部门相对社会资本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主要包括政府比社会资本少支出的土地费用、行政审批费用、所得税等有关税费。根据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支出成本测算表,综合税费暂按总投资额9%计算,为8 100万元。平均分配至建设期和特许经营期。

2.风险承担成本:本项目按照可转移风险、可分担风险和不可转移风险对风险进行分类,采用比例法进行测算。

(1)可转移风险。包括:项目建设期间可能发生的组织机构、施工技术、工程、投资估算、资金、市场、财务等风险,项目公司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后,大部分风险可有效转移,风险承担成本按项目建设成本的5%考虑,即4 500万元,其中自留风险占20%,为900万元,可转移风险占 80%,为 3 600万元。

(2)可分担风险。包括: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法规政治风险、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等[15],需要政府和项目公司共担的风险,按项目建设投资1%考虑,为900万元,项目公司和政府各分担50%。

(3)不可转移风险。包括:项目运营期间受消费物价指数、劳动力市场指数等影响可能发生的价格调整和利润率对运营补贴支出风险责任,不可转移和分担,由政府承担风险支出。按照项目运营成本考虑,经测算为1 432.3万元。

共计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4 050万元,自留风险承担成本2 782.3万元。

其余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公式:

PSC现值=初始PSC值+竞争性中立调整现值+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现值+自留风险承担成本现值

初始PSC值=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净成本现值=(建设成本现值-资本性收益现值)+(运营成本现值-第三方收入现值)+其他成本

PSC=119557.9万元

(二)项目PPP值的估算

PPP值=项目建设运营维护净成本现值+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现值+政府其他成本现值

根据表2计算,PPP值=108861.16万元。

表1 杭州市某安置房项目VFM评价数据估算表 单位:万元

表2 PPP计算数值表 单位:万元

(三)项目敏感性分析及VFM最终评价

分析项目不确定性因素,对竞争中立调整值、可转移风险、自留风险成本、折现率、运营成本和第三方收入进行敏感性分析(见表3)。

敏感性系数计算公式:SAF=△A/A/△F/F,其中△A/A为PSC值变化率,△F/F为不确定因素变化率

竞争性中立调整值SAF=0.61;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SAF=0.73

自留风险承担成本SAF=0.49;运营成本SAF=0.25

第三方收入SAF=0.05;折现率SAF=0.038

表3 敏感性分析表 单位:万元

综上所述,本项目PPP值大于PSC值,因此应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运营。同时在进行项目VFM评价时,项目需着重收集和研究运营成本、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和竞争中立调整值等信息,并对此类因素做出准确估计,减少前期评价阶段由于此类因素评估误差而引起的项目VFM评价失真。同时在后续项目采购及实施过程中,项目各参建单位也需重点加强对这四类不确定因素的管理与控制,以期提高项目成功率。

五、结论

我国财政部规定现阶段PPP项目初选仍以VFM定性评价方法为主,并未对定量评价方法做出具体规定[16],因此本文根据我国具体情况,结合大量文献研究及案例调研提出了基于BIM及敏感性分析法的PPP动态初选体系。该体系的逻辑思路与具体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通过建立“BIM技术+敏感性分析”模式的PPP项目动态初选体系,为实现PPP项目选择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提供可量化的技术解决方案,促进政府部门的决策效率,实现PPP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将上述提出的PPP项目动态初选体系应用于具体建设工程,分析实施方法,对项目具体数据进行详细计算,最终通过PSC值与PPP值的比较得出项目是否应该采用PPP模式,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指出项目重点控制要素。

猜你喜欢
现值敏感性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经济评价方法中净现值法的优缺点及实际应用
净现值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不足
动态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资金时间价值基础运算解读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