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欢欢
(浙江省嘉兴市王店人民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31)
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小儿普外科常见的手术,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行,其发生率也明显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小儿拔管耐受性差,躁动、呛咳、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高,因此预防措施的使用对小儿麻醉的成功实施尤为重要。
套囊内注射碱化利多卡因可有效抑制成年患者气管拔管时的反应,并降低术后咳嗽、声嘶、咽痛、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1],其用于患儿的效果尚有待研究。本院自2015年1月以来小儿插管全麻套囊注入碱化利多卡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与传统的小儿气囊注入空气插管全麻做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急诊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小儿患者60例。患者均符合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指证;且无手术禁忌症及全麻禁忌症,ASA分级Ⅰ~Ⅱ级。患者按照配对分组法分为套囊内注射空气组(C组)和套囊内注射碱化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建立静脉通道,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面罩给氧去氮,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诱导药物为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3mg/kg、丙泊酚2.0mg/kg、维库溴铵0.2mg/kg。C组在全麻诱导后根据患者自身体重选择置入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年龄+内径或18)/4+4,套囊内注入空气;L组按性别插入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年龄+内径或18)/4+4,套囊内注射碱化盐酸利多卡因溶液。术中均以丙泊酚2~3mg/kg.h、瑞芬太尼8~12μg/kg·h微泵静注,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全麻。术毕当患儿自主呼吸潮气量超过6L/kg,呼之睁眼等情况下拔管。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T3)、拔管前(T4)、拔管时(T5)的MAP、HR,并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期躁动、呛咳、术后声嘶、咽痛的发生情况。
计数、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T2、T3及T4时MAP、HR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时L组MAP、BP波动不显著,C组波动显著高于L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刻MAP、HR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L组在拔管期躁动,呛咳、术后声嘶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见表3。
术后气道反应与性别、导管型号、套囊内压套囊与黏膜接触时间,拔管时机的选择等因素有关,为了减轻气道的反应,临床上常用的措施包括选择较细的导管,以减小套囊与黏膜的接触面积[2],较深的麻醉状态下拔管,静脉或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和阿片类药物等,以预防气管拔管反应,但易发生气道梗阻、呼吸抑制和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3-5]。气管导管套囊内注射碱化利多卡因是用碱化利多卡因填充套囊,凭借其脂溶性,缓慢透过套囊壁,从而起到表面麻醉作用。实验证明,套囊内注射碱化利多卡因可有效抑制患儿气管拔管反应,并降低术后咳嗽、声嘶、咽痛、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