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敏,王会娟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广州 增城 511370)
随着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网络等现代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如肥胖儿、少儿糖尿病、近视眼等在小学生群体中逐渐增多,一方面影响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另一方面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的提升影响颇大。2007年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0年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明确规定了“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为了实施国家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全国各地积极推广“一校一品(多品)”体育课程改革,挖掘体育特色项目让体育特色项目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号召各学校重视体育课程建设,一方面增强青少年体质和增加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另一方面为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品牌力量。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广州市增城区小学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为研究对象。其中,选取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中心小学、增城区实验小学、新康小学的、香江小学、富鹏小学、育才学校等6所小学的18名教师和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对相关责任人和教师进行了访谈。教师发放问卷18份,回收问卷18份,有效问卷18份,有效回收率100%;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97.3%。问卷采用重复发放的方式进行了信度检验,并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9人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最后运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调查显示,增城区的小学基本都在实行体育特色项目的教学,推广本校“一校一品”的体育特色项目。有16.7%的学校是大课间进行体育特色课程,有50.0%的学校是大课间和体育课都有进行体育特色课程的教学,有33.3%的学校只有在体育课进行相关特色体育项目的尝试。基本大课间的教学是针对全校学生,而课堂的教学只有部分班级尝试体育特色项目的教学,并且效果非常好。所选取的调查对象中,没有在课余时间开展特色体育项目教学的,除非是比赛的需要。
学校体育特色活动实施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要求以及学校师生、家长共同认可的体育价值化追求,制定长远规划、确定具体目标。 结合小学学生的身体特点与音乐、游戏等相结合,吸引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有效了提高了体育课的效率与效果。另外,这些学校开设现行体育特色课程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场地情况、教师资源、提高体育效率、增强体育多样性和提高学生兴趣、政策引导及比赛需求等原因。在访谈中得知,增城区很多同类小学也基本出于同类原因开设体育特色课程。
2.2.1 小学体育特色课程师资情况和授课模式情况 通过对增城区小学特色体育项目授课模式进行调查显示,66.7%的学校是采用在特色体育项目教学中游戏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22.2%的学校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还有的一些学校是2种方法的结合,部分项目或者部分班级采用在体育项目教学中加入游戏和音乐元素。另外,对师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55.5%的教师认为依靠招聘和现有教师的培训能基本满足特色项目教师的需求;44.4%的教师认为教师资源不足,要依靠外聘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调研中发现,增城区的小学体育特色项目的推广,教师力量和场地设施略显不足,资金投入和领导重视不够,甚至还有一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漩涡”徘徊。
2.2.2 增城区小学体育特色项目教材、建设管理制度及考核情况分 调查显示,很多小学都会根据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学校自身因素,选择一两个体育项目作为本校的体育特色项目去发展。但是经过对特色项目教材情况进行调查发现,55.5%的学校只有少数项目有教材,33.3%的学校基本没有教材,11.1%的学校大部分有教材,大部分特色体育项目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另外,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校大部分体育特色项目评比体系不统一、不专业、不科学,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影响了特色体育项目的大规模推广。
表1 调查单位的体育特色项目情况
表2 调查单位开设现体育特色项目的原因调查
2.2.3 影响增城区小学体育特色项目开展的因素 经过对影响小学特色项目开展的因素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影响增城区小学体育特色项目开展的因素依次是学生兴趣、学校财政能力、场地情况、师资情况、时间因素等。经访谈得知,大多数学校进行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首先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的兴趣是使特色课程开展的更好的主体部分,并且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作为终极的目标和准绳。师资力量和场地情况以及时间因素都是特色项目能否正常开展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当然还有学校的财政力量甚至还有学生的家庭情况,一方面特色项目的开展所需要的器材、师资、场地以及比赛费用,都需要量力而行;另一方面,开设学校和家庭难以承受的项目,也违背了开设特色体育项目的初衷。
2.3.1 增城区小学生对于体育特色课程反馈情况 调查显示,有86.3%的学生认为特色体育项目特别有趣,喜欢参与这些活动;有12.3%的学生觉得特色体育项目一般;有0.7%的学生不喜欢特色体育项目。调查中还发现,很多学校为了节省开支,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展是在现有场地设施和师资情况以及本地传统体育特色基础上进行的;有些学校响应“一校一品”建设,一个学校只开设一项特色体育项目,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导向,所以使得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展事倍功半。
2.3.2 小学生现有特色课程水平情况 调查发现,有59.6%的学生觉得自己处于游戏培养兴趣的阶段;有30.8%的学生选择了处于提高技术水平阶段;有部分学生处于竞技阶段,有9.6%的学生特色体育项目的学习前期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中期对部分学生进行技术水平提高的训练,后期会有小部分学生去参加一些体育赛事,为学校和个人取得荣誉。
3.1.1 师资力量不足,场地器材短缺,教学手段滞后 增城区的小学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师不足、教师教学手段滞后于创新型项目的推广的问题,有些项目还依靠外聘教师来教学,甚至有些学校还存在着教授特色项目相关老师并没有接受相关的专业训练或者培训的问题。
3.1.2 课程安排不当,领导重视不够,推广困难较多 特色项目的运动时段基本是在大课间或者正常授课时段,小学生不同年级课业压力不一样,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和场地的不足,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很多高年级学生无法按要求完成相应的特色项目,因此也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实际推广困难重重。
3.1.3 资金投入存问题,项目单一难调众口,学生兴趣难调动 资金短缺的问题是目前很多学校特别是特色体育项目推广做得比较好的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专项运行资金,在鼓励政策实施和器材设施购买及教研比赛等方面资金短缺,项目进展困难。
3.1.4 教材严重缺乏,评比系统不专业,缺乏赛事引导 广东省大部分的地区特色项目推广中普遍存在着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专业的评比系统的问题,从而使得课程教学难以规范化,考试考核系统难以专业化,学生学习难以积极化。另外,政府在“一校一品(多品)”建设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赛事引导和鼓励奖励机制,以鼓励学校教师和学生加强特色体育项目的学习和推广。
3.2.1 引入高水平师资力量,建设一流场地设施,推广一流品牌项目 名师出高徒,体育品牌项目的推广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资源和一流的场地设施。学校应该针对本校的体育特色项目,培养或者引进高水平的所需要的优质师资,保障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突出“一校一品(多品)”特色,结合实际情况建设符合学校发展的一流体育特色品牌。
3.2.2 发挥学校社团和大课间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特色体育项目的兴趣 根据学校的体育特色,成立体育社团,吸引不同爱好的学生参与到社团的学习中来,另外,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大课间等一系列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进步,从而有利于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与发展。
3.2.3 加强学校体育品牌文化的建设,要保证训练时间以提高学生特色项目技术水平 学校为推动“一校一品(多品)”文化建设,每个学校都在加强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利用本校优势或者本地区体育优势寻找自己的体育特色项目,去推动本校的体育品牌。
3.2.4 政府应以赛事为引导,出面编写相关科目教材,制定专业化评价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或者表演机会,从资金和人力方面进行扶持,出面编写相关科目教材,组织制定专业的评价体系,并且组织宣传推广。这样有利于特色体育项目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