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作人
2019年5月中旬,国家大剧院与柏林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演出了19世纪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歌剧《采珠人》。这一版《采珠人》,是中德艺术家共同的艺术结晶。2017年6月,该版制作在柏林国家歌剧院首演。两年后,它来到了中国国家大剧院,在中国的歌剧舞台上亮相。演出分为中外两套阵容,由享誉世界的电影导演维姆·文德斯执导,意大利指揮大师多纳托·伦采蒂执棒,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及交响乐团演唱演奏。
似春风拂面的处女作
比才的天才与众不同,他是一位想象力极丰富,艺术品位极高的作曲家。然而,全世界业内人士及音乐爱好者在谈论比才时,都会将他与歌剧联系在一起,把他看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歌剧的领头人。他的最后一部歌剧《卡门》,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和火热情感的戏剧性歌剧。有人曾经这样比喻过,“仅一部《卡门》,就可以与全部意大利歌剧相抗衡”。这句话听来并非没有道理,看看如今世界各地著名歌剧院的作品上演率排行榜,《卡门》这部歌剧的作用与地位就一目了然了。《卡门》是比才的一块“金字招牌”,它的音乐个性与戏剧性名冠群芳,而他的第一部歌剧《采珠人》,则是另外一块“招牌”。1863年完成的《采珠人》是比才的第一部歌剧,当时他年仅25岁。这部歌剧清纯质朴,其音乐如同美丽的诗歌,恰似一幅凄美的浪漫主义抒情画卷。
《采珠人》讲述的是一个)妻婉的故事:祖尔加和纳迪尔是一对老朋友。近年来,他们因同时爱上一位神秘的美女而感情疏远。而后二人重逢,再次成了好友。祖尔加被采珠渔民推举为酋长,而纳迪尔则始终无法忘掉他的旧青人,她就是身为祭司的莱拉。后来,莱拉背叛了高僧努拉巴德关于洁身自好的警告,重又与纳迪尔相会,二人在幽会时被努拉巴德抓住,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情的死亡。闻之赶来的祖尔加认出了莱拉,这是他曾经深爱过的女人,于是他妒火中烧,当众宣布了二人的死刑。此时,莱拉深情地面对祖尔加,她为纳迪尔求情,希望祖尔加能够宽恕这个年轻人,并取出一串项链交给祖尔加,拜托他在自己死后将此物转交给母亲。祖尔加一看惊呆了,原来莱拉就是当年曾经救过自己性命的小姑娘,那串项链正是他送给莱拉的信物。受惊后的祖尔加懊悔不已,遂下定决心帮助这对情侣逃生……行刑准备就绪时,祖尔加跑来告诉大家村庄起火了,众人赶忙跑去救火。祖尔加却告诉菜拉和纳迪尔,这是自己为了搭救他们而故意放的火,并拿出项链对莱拉说道,这是为了报答她从前的救命之恩。二人逃跑后,祖尔加独自一人留了下来。由于他的“背叛”行为,最后被努拉巴德用匕首杀死。
比才创作的这部歌剧,与其后来的旷世杰作《卡门>在风格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它是一部细腻的,以情调、委婉和质朴取胜的歌剧,其中并没有火热的激情以及“刀光剑影”般的戏剧性。它的音乐都是含蓄的,有着“水”一般的柔情和蜜意。剧中几个著名的唱段,听后令人揪心不已,“小资”般的伤感时隐时现,句句沁泪,段段勾魂。
例如第一幕中纳迪尔的唱段“我仿佛在花丛中”。这是一段令人销魂的咏叹调,其旋律深情婉转,充满着青春的涌动和内在的含蓄。这段咏叹调十分难唱,它并不以高音和戏剧性取胜,而是以细腻的“小抒情”及质朴的真挚感打动人心。曲中那两个极具个性的“半声”( sotto voce),演唱起来难度极大,但却十分令人回味,听后似有“绕梁三日…‘绵延不绝”之感。
再有,第一幕中纳迪尔和祖尔加的二重唱“在圣殿深处”亦是一段精美之作。这个唱段非常和谐,男高音与男中音的合作达到了珠联璧合的程度,可谓世界歌剧重唱作品中难得的精品。
此外,比才在这部歌剧中还为合唱写了不少唱段。这些合唱在效果上虽不及《卡门》中的合唱,但就本剧来说,它们的出现显得恰到好处,听起来既有艺术群感,又有戏剧烘托,而丰富的音色变化则更加显得耐人寻味。
坦率地讲,我非常喜爱《采珠人》这部歌剧(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卡门》),因为它集中地表现出比才音乐天才的另一面。这部歌剧的音乐虽不像《卡门》那样个性十足、情感火热,但却似春风拂面一般令人陶醉。全剧从头至尾如同一幅隽永的诗卷,呈现出了艳丽、多情、丰富的浪漫主义内涵。
视觉极端新颖的新版制作
国家大剧院与柏林国家歌剧院联合版的《采珠人》,是一个在视觉上极端新颖的版本。维姆·文德斯是获得过柏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金熊奖)的知名导演,他在执导这部歌剧时,采用了一种现代理念与传统风格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运用视觉辅助听觉,视觉“延续”听觉的手法,达到了“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文德斯的执导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干净”。他的舞台布置与调度十分简练,然而人物的表现及戏剧的焦点却显得相当突出,很多“对手戏”(如祖尔加与纳迪尔的二重唱,纳迪尔与菜拉的二重唱,祖尔加与莱拉的对唱等)都采用了舞台区域集中的方式加以突出。此外,文德斯还在剧中运用了电影的视觉表现手法,以大银幕的“覆盖式”投影强化人物并解释剧情,起到了简明而又富有实效的作用(但有的地方使用过多,似有影响听觉之感)。
此次歌剧《采珠人》的演出,另一位大师级人物就是指挥家多纳托·伦采蒂,他是与里卡尔多·穆蒂齐名的意大利著名指挥家。伦采蒂大师以指挥歌剧而闻名。演出时我感觉到,伦采蒂大师的指挥非常富有“定力”,他手势准确、视野开阔,对于舞台上及乐池下,均有着充满信心的把控能力。伦采蒂对比才的音乐有着细腻的理解,他所“勾勒”出的音响(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带有着一丝“隐形”的美感和适度的“宣泄”,充满着内在的积淀和顺其自然的流露。伦采蒂善于整体掌控,他对歌剧音乐的音色处理(特别是乐队部分)有着独具特色的技术手法,因此人们在欣赏剧中主要角色的演唱时(特别是纳迪尔的“我仿佛在花丛中”),总能够感觉到乐队音乐的轻柔与妩媚,它恰似一种温馨的爱抚,令人感到亲切、甜蜜和惬意。
此次外国组的演员有:饰演纳迪尔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弗朗切斯科德穆洛(B组是比利时男高音歌唱家史蒂梵齐弗莱里),饰演祖尔加的墨西哥男中音歌唱家阿尔弗莱德达萨,饰演菜拉的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奥尔迦·佩列嘉琪科,饰演努拉巴德的法国男中音歌唱家保罗·盖。
对于这几位歌唱家,我的总体印象是相当不错的,饰演纳迪尔的德穆洛有着演唱法国作品的特殊嗓音,他的“小抒情”相当纯净,音色的柔美与亮丽相当迷人。我那天看的是A组彩排,实话实说,当晚德穆洛的发挥并不是很好,他似乎还没有找到最佳的感觉,那段著名的咏叹调“我仿佛在花丛中”,其中的“半声”处理有些仓促,多少带有着勉强的感觉。我想,在正式演出的那天,德穆洛一定能够发挥得十分完美。
饰演莱拉的佩列嘉琪科和饰演祖尔加的达萨都是很好的歌唱家,佩列嘉琪科的声音流丽通透,达萨的声音温厚浓郁,二人的演唱均很有功力,表演上的分寸把握亦恰到好处。
饰演努拉巴德的保罗·盖声音十分厚重,现场感觉有一些男低音的味道。保罗·盖的演唱有着震慑的气势,听得出来,他是一位功力和修养兼备的优秀歌唱家。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目前是国内最好的专业歌剧合唱团,他们近些年来接触了很多世界经典作品,演唱技术与演唱经验的积累都相当可观。当晚这个合唱团给我的感觉是声音一流,音乐表现幅度大,具有戏剧性的“伸缩”余地。但彩排那天(我看的那场)合唱团似乎娴熟度不够,演出中有多次与乐团脱节的现象出现。
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现在已是一个成熟的歌剧乐团了,当晚他们在伦采蒂大师的指挥下,发挥出了很好的水平,尤其是在控制方面,乐团的各个声部都做到了细腻和有序,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一般来讲,中国的歌剧乐团总习惯于演奏带有辉煌性的戏剧化音乐,而对于轻松的、抒情的、带有“雕琢”感的音乐则接触较少,故而在演奏中往往缺乏沉稳的把控能力。演出完《采珠人》后,相信乐团一定会在这个方面积累经验并取得进步。
此次《采珠人》的演出,柏林国家歌剧院选派了舞美、灯光、服装、多媒体、合唱指挥等方面的多位艺术家,他们配合导演文德斯和指挥伦采蒂,将这个新版《采珠人》最终完成并呈现在了舞台之上,为其成功上演贡献了力量,他们是一批可贵的、优秀的、值得人们尊敬的艺术家。
一部)妻美的浪漫主义抒情歌剧——对于这句赞语,《采珠人》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是当之无愧的。这部歌剧独特而又别致,它是伟大天才的呈现,旷世巨匠的杰作,更是法国歌剧艺术海洋中的一座明亮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