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宝月,潘黎明,梁伍今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长春 130117)
肘管综合征是由肘部骨折、脱位、骨赘等多种原因引起肘管部尺神经过度牵拉或卡压所导致的周围神经嵌压性疾病,以手尺侧麻木疼痛、手内在肌萎缩为主要症状表现[1]。随着病情逐步发展,肘管综合征患者写字、扣纽扣、用筷子等动作灵活的明显降低,握力不足,甚至出现爪形手,严重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肘管综合征临床发病率在所有类型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腕管综合症[2]。除了轻度患者或发病早期可尝试保守治疗,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均需及时接受手术治疗以促进尺神经修复[3]。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风险系数低,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比较小,并发症可能性也比较小,效果较为理想[4],然而治疗期间,高品质的围术期护理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本文对94例中重度手术治疗的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6日-2018年3月27日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4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41~68(50.64±10.32)岁,症状持续时间3~24(16.24±3.7)个月,左侧16例、右侧31例,中度25例、重度22例;观察组男31例、女16例,年龄40~70(51.02±10.62)岁,症状持续时间3.5~25(16.85±4.1)个月,左侧17例、右侧30例,中度24例、重度23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及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入组条件 1)纳入标准:经肘关节B超、肌电图检查与症状分析临床确诊肘管综合征,符合《手外科学(第3版)》相关诊断标准[5];Dellon分级[6]中重度,症状可见患侧环指和小指感觉障碍、屈曲无力、麻木,伴尺神经支配肌肉萎缩,屈肘试验与Tinel征阳性;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2)排除标准:关节镜下原位松解术不适用患者,包括肘关节周围瘢痕、神经沟内占位性病变、尺神经半脱位患者;Dellon分级轻度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善患者。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肌力检查和感觉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管理,包括辅助术前检查、术中体位和止血护理、术后引流和并发症预防等内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实施步骤:1)成立圈组织,明确活动流程。采用自愿报名方式组圈,科室内共计18名护理人员参与,推选圈长1名,负责组织会议;首次圈会通过成员头脑风暴确定圈名和圈徽;圈会形式包括现场会议与微信群会议两种,每周至少组织一次会议;明确品管圈活动流程,即选题、拟定计划、把握现状、设定目标、探讨原因、拟定对策、落实对策、检讨、评价效果、反思和改进;每项活动安排专人监督记录。2)调查现状,制定活动目标。选定主题如引流护理、并发症预防、康复锻炼等,随后开展护理现状调查。患者术后创口应放置引流条用于防止局部血肿、再次卡压尺神经,但临床还是会出现引流不周或引流条意外掉落事件;手术创口靠近骨组织,无菌操作不达标可导致创口发生感染;患者术后恢复期间尺神经可能持续或反复受到压迫,未及时观察则会影响肌力恢复;术后康复期间功能锻炼不当可引起手部畸形。活动目标即解决以上护理问题,尽可能消除患者治疗康复期间不良因素。3)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对策。一方面科室内护理人员工作繁忙,服务理念欠缺,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医护人员之间、护患之间沟通欠佳,护理操作不熟练,直接导致护理质量难以满足患者对护理人性化日益增高的要求。手术治疗前后护士叮嘱不到位,或患者对注意事项缺乏重视,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从而使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通过会议讨论针对以上原因提出可行性护理对策。4)对策实施与检讨。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操作、沟通技巧、消毒处理等规范培训;调动工作积极性,及时观察患者术后症状恢复情况,分析评估并发症风险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成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不断总结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5)效果评价和改进措施。根据护理基本要求和操作标准对工作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同时护理人员自评,每项任务完成后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护理体验,获得反馈信息。结合患者主观诉求及护理效果,在品管圈现场会议中做总结报告,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1.4 疗效评价 参照顾玉东院士提出的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7]对患者术后患肢麻痛症状、肌肉萎缩、感觉检查、爪形手和握力等功能进行评价,见表1。总评分:13分≤为优,8分≤为良,3分≤为可,3分>为差,统计治疗优良率。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MACN损伤)、皮下血肿等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标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表1 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结果均纳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术后患肢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2。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肢各项目功能评分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术后第3天患肢功能评分比较(± s,n = 47)
表2 术后第3天患肢功能评分比较(± s,n = 47)
组 别 麻痛症状 肌肉萎缩 感觉检查 爪形手 握力 总评分对照组 2.73±0.53 2.64±0.62 2.75±0.51 2.55±0.71 2.68±0.60 13.21±2.85观察组 2.78±0.48 2.68±0.56 2.79±0.43 2.63±0.66 2.72±0.59 13.52±2.76
2.2 2组治疗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 47) 例(%)
2.3 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比较(± s,n = 47)
表4 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比较(± s,n = 47)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 别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恢复时间/周对照组 45.65±6.88 4.58±2.52 3.15±1.83观察组 32.25±6.47# 2.37±1.56# 1.49±1.33#
2.4 2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 护理结束后,收集2组满意度评价,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8例,比较满意21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为82.98%(39/47);观察组中非常满意22例,比较满意23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5.74%(45/47),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肘管综合征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多发疾病,男性多与女性;现有研究证实,创伤性关节炎、肘关节骨折、肘外翻畸形是导致尺神经卡压的主要原因[8]。肘管是由深筋膜横架于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咀间形窄且深的弧形骨沟之上而形成的骨性纤维鞘管,也称为尺神经沟,管内包含尺神经以及尺侧上副动、静脉[9]。肘关节发生骨折或外翻可引起尺神经过度牵拉,骨折复位不良、肘管内骨质不平从而造成尺神经磨损[10]。发病早期患者通常可感到小指、环指麻木不适,写字、扣纽扣、用筷子时动作灵活度降低;随着病情发展麻痛症状加重,小指、环指深屈肌力以及尺侧腕屈肌力明显减弱,累及手内在肌表现为肌肉萎缩,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导致爪形指畸形,正常活动受到阻碍。
针对早期肘管综合征患者与轻度患者通常采取保守治疗,例如纠正臂部姿势、避免肘关节长时间过度屈曲,佩戴护肘,以及防止睡眠时枕肘。缓解肘关节疼痛、麻木症状多采用非固醇类抗炎镇痛药物,临床不建议肘管内激素封闭治疗[11]。而对于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保守治疗已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通常推荐手术治疗。近年来,治疗肘管综合征手术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尚无统一意见,但其治疗目的具有共通性,即解除尺神经卡压、预防术后再次卡压[12]。原位松解术、肱骨内上髁切除术以及尺神经皮下、肌下、肌间、深筋瓣膜下前置术都是临床常见术式,实践效果良好[13]。本研究治疗统一采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因其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应用最为广泛的术式。
尽管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可取得良好效果,但治疗期间仍存在较大的皮神经损伤、皮下血肿、感染等并发症风险[14]。究其原因,一是常规护理操作具有盲目性,护理质量不高,骨伤科护士工作繁忙,难免丧失积极性、主动性,服务意识欠缺,直接导致对患者术后症状观察不及时、不仔细;二是护理人员与医生、患者沟通不良引起护理意外事件,例如患者固定肘关节后护士未告知引流条目的和作用,可能造成引流不充分创口感染;康复期间护士未强调功能训练重要性,或未进行正确指导,患者盲目活动极易发生尺神经再次卡压,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品管圈护理是由石川馨博士(日本)提出的持续性改进护理模式[15-16],通过科室护士自发组织成圈,明确护理改进方向和主题;掌握护理现状、制定活动目标,全面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详细的应对措施予以落实;再按照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进一步反思和改进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品管圈护理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同时自主参与其中的形式还有助于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分析研究结果,手术治疗后第3天2组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而实施品管圈护理的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均显著缩短,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品管圈护理模式应用于肘管综合征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增加患者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患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