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欢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江苏 常州 213200)
精神分裂症为精神科常见病,其主要多发于青壮年[1]。临床相关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为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2]。主要表现为思维、感知觉、行为和情感等症状各异的综合征[3]。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主要为环境因素、家庭史、心理因素以及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4]。有研究表明,由遗传以及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几率较大,且对患者身体和家庭都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有学者指出,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角色认同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激越行为,并提高患者社会交往能力。为进一步探讨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对我院接受治疗的40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比两组间护理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选取2017 年5 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在32~43岁之间,平均年龄(37.5±1.5)岁;实验组男15例,女5例,年龄在31~43岁之间,平均年龄(37±1.5)岁,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运动护理以及疾病护理等内容。
1.2.2 实验组给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自我角色认同确定,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角色评估,并最终确定患者个人成就性角色,家庭角色以及职业角色。(2)针对不同角色认同给予不同干预方法。①个人成就性角色,对于曾获得过荣誉的患者,要增加患者的荣誉感,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奖励或给予其鼓舞,给予患者肯定。②家庭角色,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观看家庭成员照片或视频,帮助患者重拾家庭温暖,激发患者记忆。③职业角色,根据患者曾有过的职业史,模拟患者职业,使患者找回曾经的自信,从而激发患者记忆。
1.3.1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激越行为水平,包括语言性激越行为、躯体性攻击行为与躯体性非攻击性行为,分数越低代表越好。
1.3.2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社会交往能力评分与社会适应能力评分,评分越高代表能力越欠缺。
经SPSS14.0统计学软件实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描述,组间经t 和x²检验,差异在P<0.05时,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经护理后对比,对照组患者激越行为水平明显差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激越行为水平对比(士s,分)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激越行为水平对比(士s,分)
组别 总例数 语言性激越行为 躯体性攻击行为 躯体性非攻击性行为对照组 20 23.43±4.5 15.62±3.1 29.37±4.6实验组 20 18.25±3.4 12.24±2.6 21.45±3.8 T / 4.1074 3.7360 5.9363 P / 0.0002 0.0006 0.0000
对照组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差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实验组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对比(士s,分)
表2 对照组与实验组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对比(士s,分)
组别 总例数 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对照组 20 11.14±1.42 13.22±1.51实验组 20 8.03±1.01 9.21±1.24 T/7.9816 9.1782 P/0.0000 0.0000
临床上,精神分裂症主要为偏执型、青春型、单纯型、紧张型与残留型等类型[5]。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主要为常规护理与自我角色认同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对我院接受治疗的40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自我角色认同护理,结果发现,对照组患者激越行为水平明显差于实验组;对照组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差于实验组。因此,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自我角色认同确定方法与不同角色认同给予不同干预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语言性激越行为、躯体性攻击行为与躯体性非攻击性行为,从而提高患者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综合以上分析,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角色认同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激越行为,并提高患者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此方法应被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