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阅读,为学生插上腾飞翅膀

2019-08-22 05:48李国胜
速读·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生

李国胜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時下,不少人说:“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阅读教学对于孩子语文学习乃至生命成长的重要性。小学是阅读的起步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小孩子喜不喜欢阅读,有没有每天阅读的习惯,会不会高效阅读,阅读的品味如何,都将对其一生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激发兴趣,让孩子爱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喜欢,渴望,是最强大的动力源。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阅读,渴望阅读,是语文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朗读是让孩子感受语言之美,品味语文之乐的重要途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实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嘴巴说作者的话,学习作者的语言、遣词造句和音韵、神气,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朗读,学生一方面可以生动地“还原情境”,体会文章的意旨和情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揣摩文章巧妙的布局、生动的造句、准确的用词等。以《黄山奇石》一课为例,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范读,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境;另一方面可以给予学生引导,尤其是借助一些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黄山奇石的多和奇,在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表达出对黄山的喜爱之情。

阅读好比一场探险。文本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于这场探险是否有吸引力起着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光要让孩子读好“这一课”,更要积极拓展阅读的内容,让孩子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灵活。比如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一课,除了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诗意和情感,还可以引入《别董大》《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从而形成“送别组诗”。让学生从中归纳送别诗的共同特征,并通过比较,同中比异,感受诗词中更加细腻的情感差异,体会诗词不同的写法等。

二、教给方法,让孩子会读

“教是为了不教”,方法和策略的习得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意义重大。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限于引导带领学生读懂“这一篇”,更在于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让孩子由读懂“这一篇”拓展延伸到会读“这一类”。以《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为例,全文共6个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初读课文,然后问孩子:“如果全文只保留一个自然段,你会保留哪一段?”孩子们答:“最后一个自然段。因为这一段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写出了小兴安岭景色美丽、特产丰富,是全文的总结。”我接着问:“如果保留两个自然段,你会保留哪两段?”孩子们答:“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因为第一自然段总的写出了小兴安岭树木多的特点,是总起。”我再问:“文章2至5自然段,与开头和结尾段是什么关系?”孩子们答:“中间4个自然段分别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季节,具体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接下来,再引导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等具有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文章,学生很自然地实现了阅读方法的迁移。

除了掌握阅读方法,还要让孩子学得阅读策略。在统编教材的编写中,专家就高度重视阅读策略,在教材中专门设立了阅读单元,特别设计了复述、预测、推论、提问、快速阅读、自我监控等阅读策略。阅读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阅读方法与策略的学习,关键是提供学习“支架”,让孩子习得阅读方法。比如学习“复述”,可以用“填空”的方式搭建支架,也可以用表格的方式搭建支架,还可以用示意图的方式搭建支架,或者用“问答”的方式搭建支架等。

三、培养习惯,让孩子常读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所谓教育就是要养成好习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

对于需要精读的文章,要培养以下习惯:①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②边读边思考,以意逆志,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与情感;③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圈划,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做批注;④能由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⑤质疑和批判性阅读的习惯等。

对于只需要略读的文章,要注意培养:①快速浏览,整体把握文章大意;②抓住关键词句,快速提取文章主要信息;③忽略细节,关注文章框架结构等。

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一方面要落实在课堂上,通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加以固化;另一方面也必须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使其成为一种自觉。

四、读写结合,为孩子助读

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读与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到“以读促写”,认为读是积累,是为写服务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以输出倒逼输入”,实现“以写带读”,这种设计“写”是为了促进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我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要知道“每天必来”,就意味着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天气,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孩子们正是通过写,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

五、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教给孩子最实用最有效的阅读方法,引导并督促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姚旭.浅谈学生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5):74-75.

[2]张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J].课外语文,2018(21).

[3]高献珍.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8(10):79-80.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