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小芳
◆摘 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阶段教育阶段,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加快学生进步,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的学生,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基于新课改要求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并贯彻新颖理念,运用故事教学法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内容结合,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与成功。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1前言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故事教学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与增强学生口语交际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主要从故事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出发,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的现状,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发展。
2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受到学生与教师的欢迎。而所谓的故事教学法就是将学生喜欢的小故事应用到传统语文教学中,从而消除学生的学习滞后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实现发展学生素养的目标。另外,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现象:教师对故事教学法缺乏深入了解、教师观念陈旧、未按照要求设计故事教学方案等等。下面针对于故事教学法应用中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第一:缺乏对故事内涵的了解。教师过于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故事教学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严重打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较多,在传统课堂中并没有实际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故事内容,阻碍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第二:教师观念陈旧。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加之不认可新颖的故事教学法,不愿主动探究与摸索其蕴含的精华,导致故事教学法难以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应用。第三:新课改要求教师应结合教育发展方向,将现代化生活内容与学习知识相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这无疑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教师对故事教学法理解不够渗透,并无法实际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认知,阻碍学生自身发展。
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1利用故事教学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教师应将故事法与学生实际学习的语文内容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识字能力。例如,在学习《静夜思》时,教师介绍诗人李白的事迹:出生于唐朝开元年间,其诗词内容豪放不羁、语言精练,得到世人的称赞,教师设计如下小故事:床上的明月皎洁幽寂,好像地上挂了一层白霜。李白抬头看见月亮,低头又开始思念家乡。从而使学生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同时促使学生熟悉古诗文字,并到达默写的标准。采用此种小故事的方式,能夠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识字水平。
3.2利用故事教学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科学设计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应进行充足备课,结合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内容,不可过难也不可过于简单,如此将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语文阅读知识,如,从一年级开始,在早自习时带领学生阅读故事,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此外,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相关的阅读知识,以强化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并随机抽选几名学生朗读文章,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同时,教师设计课堂小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如与小蝌蚪找妈妈类似的小故事:小马问妈妈,河水深不深,小马妈妈说,你自己去试一试吧。于是,小马找到老牛,问水深吗,老牛说水一点都不深;于是便于问小虫子,小虫子说太深了千万别去会被淹死的,小马自己去试一下,发现,并没有老牛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虫子说的那么深。可见,通过运用故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改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进而使学生轻松克服语文阅读的难题,实现学生学习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科学应用故事教学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同时,教师应带领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并深入分析其主要故事内容,抓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密切联系生活中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在遵循学生的思想方法前提下设计趣味性故事模式,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静.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54+70.
[2]尹红艳.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80+82.
[3]王艳菊.故事结构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