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奋彩
◆摘 要:相对城镇学生来讲,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基础更差,同时农村初中生中有较多的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很多都有厌学情绪,特别是对于数学学习更是提不起兴趣。在文中就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数学成绩;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留守学生较多,缺乏父母的关爱,产生厌学比率大,一般情况下农村初中学生感到最难学的科目就是数学,因为学不好数学,而产生厌学的学生非常多。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提高数学的学习成绩,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提高教学的质量,那么对解决当前农村初中学校的各方面问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培养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求知欲望也就强烈了,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1.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设置悬念,创设求知情境,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心理上对知识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亢奋状态,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视图与投影中的第3节灯光与影子时,先由课本中的皮影图片给学生介绍皮影戏的由来、发祥地、发展、成熟、极盛时代,再播放一段《大闹天宫》皮影戏给学生欣赏,由此引入课题,揭示皮影的数学道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加强;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给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上层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则要请下层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秀生的“专利”。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学习兴趣自然就浓了。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很多数学成绩差的同学,遇到问题就出现“眼高手低、无所适从”的状况,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是学不得法。我要求学生做到下面几点。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有初步了解
预习时,先对预习内容粗读几遍,弄清知识的脉络,然后再深读,抓住其中的关键性语句,找出问题实质。特别是对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的预习,我们不必深究其推导过程,要力图弄清它们的特征,明确其使用方法;对于例题的预习,我们首先要领会其解题思路,分析其运用的原理和方法;其次要分解其解题过程,找出解答问题的切入点,再次要梳理解答过程的注意事项和限制条件等。当我们对例题的解答有所掌握,就要合上书后在草稿纸上再现这一解答过程。当然,我们在预习时会遇到看不懂、想不明白的地方,这时千万不要灰心,而是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上课时,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解。
2.学会听课,勇于质疑
听课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上课时,务必做到耳到、眼到、手到、思维到,即耳朵听老师的讲解;眼睛看老师的板书和演示;动手做相应的笔记和练习;大脑紧跟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我们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个环节,对老师的一言一行要倍加留心。
在听老师讲课过程中,遇到不懂之处,要大胆质疑,委婉地提出来,请老师重新讲解或讨论,力争课堂上的问题课堂上解决。
3.独立完成作业,规范解答的习惯
通过独立完成作业更能发现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如有缺陷可以及时补救,所以独立做好数学作业与上好数学课同等重要。作业时,要做到格式规范、书写端正、条理清楚、言必有据,这样可以使自己的作业美观,同时也训练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4.做好课后复习,查漏补缺
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小结,一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二来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复习时可把当天学到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从头到尾在脑子里想几遍,随后查看自己的笔记和作业,把课堂上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同时改正错误的题目,并用红笔加上批注,总结错误的根源。
三、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每节课的课堂练习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逐步提高C层学生的自信,缩小差距,树立信心。布置课后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作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A组和B组学生完成。这样通过分层次练习、作业,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
四、发挥学优生的优势,开展“一帮一”活动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在学校住宿,在学校有很多课余时间,我利用这点充分发挥学优生的优势,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即一名优秀生帮扶一名学困生。学困生有明显进步的,两人都给予奖励。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还培养学优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马海琴.简析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存在及有效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11-112.
[2]牛倩杰.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习惯之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