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学改革中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

2019-08-22 04:48辛宇鹤赵银王雪梅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1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

辛宇鹤 赵银 王雪梅

摘 要 文章对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需要实施课堂翻转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转变授课方式以扩大信息量。而大一学生的勤奋好学又为该课程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持。该文以“秋审”一节为例,将翻转课堂分为预习环节、讨论环节、总结归纳环节和复习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力求以点见面,为翻转课堂在法学教学全面推广总结实践经验。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中国法制史 “秋审”

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级教改课题“翻转课堂在法学专业综合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国法制史教学为例”(jyzl 2018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辛宇鹤,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法制史;赵银,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法制史;王雪梅,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331

翻转课堂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模式创新性改革,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所谓“翻转”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传统“教”与“学”的置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理念的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展现教师个人风采;翻转课堂则侧重于“学”,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二是课堂主体的翻转,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更像是观众,随着教师的“表演”把握“剧情”。如果教师“表演”精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果“表演”乏味,学生会昏昏欲睡,教师就唱“独角戏”了。但无论何种情况,课堂由教师一人主宰,学生始终未真正参与进来。然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课堂舞台的主角,学生的分析、讨论成为课堂的主要行为,而教师则扮演导演的角色,主要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三是课堂行为的翻转,传统课堂是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厘清脉络,突出重点、难点。做到这些同时,如果教师语言表达生动幽默,授课就几近完美了。翻转课堂不同,它将基本知识的讲述放到课前,课堂上则以学生发言讨论、检测作业为主,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四是教学环节的翻转,传统课堂是以讲授和考核为主,学生在消化和理解放在课下;而翻转课堂中重点突出学生的学习思考过程,讲授和考核则以课下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和自我检测完成。

基于上述特征,翻转课堂在教学领域广受推崇。很多高校课堂都进行翻转课堂改革。不过,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并非放之于四海皆准的万能法则。翻转课堂一方面要考虑课程的性质,另一方面要考虑课程的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在对上述内容进行综合考慮后,再有的放矢的实施翻转课堂,效果会更好。下文以中国法制史课程为例,对其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秋审一节的内容进行翻转课堂的设计。

一、 中国法制史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一) 中国法制史教学需要翻转课堂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内容一定程度上和当代法治建设是脱节的,在以强调应用性为主的法学大家族中,是一个边缘化的学科。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重视,导致上课积极性不高。在以讲述为主的传统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述传统文化、历史典故增加内容的趣味性,但是这种方式受众面有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只有认真听讲的学生会积极思考,与老师有效互动,个别学生始终游离于课堂之外。翻转课堂的优势就在于对于学生的预习,带有一定强制性。在这种模式下,主动学习的同学自不必说;主动性差的同学“被迫”也要进行预习。因为翻转课堂是学生和教师角色的整体换位,课上需要学生充分讨论发言。所有学生都必须在课下线上预习,才能过课上讨论这一关,否则在小组讨论发言环节会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混课堂”的现象会大大减少。学生经过预习,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认识,更容易深入其中,发现其价值,体会到学习乐趣,最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 中国法制史教学需要翻转课堂扩充知识容量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与史学相结合的双重学科,学生既要掌握传统的法律知识又要了解与其相匹配的史学知识,才能真正掌握这种制度的内涵与价值。所以中国法制史的内容是非常庞杂的,相关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历史人物生平都会涉及到。然而由于它在法学中属于小众学科,学时有限,只凭课堂时间无法承载如此庞大的内容。而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基础理论的讲述以通过课件、教案和视频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课下预习。课上讨论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归纳。这种形式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解决了课时有限的问题,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三)授课对象易于接受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扮演课堂主角,因此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法制史授课对象是大一学生,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大学专业知识有着较高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一般都会认真完成。此外,大一学生中有很多高中是文科生,历史学的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大一学生的上述特征,能够保证其在课下进行有效的预习。此外,大一学生对大学课堂充满新鲜感,表现欲比较强,便于教师因势利导,在课堂上进行热烈、充分的讨论。所以在大一新生中实施翻转课堂是切实可行的,而且也应当有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教案设计——以秋审制度为例

秋审制度是清代最重要的会审制度,堪称国家大典。秋审一节的学习既要求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清代秋审制度的由来、运行及其法律后果;同时又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秋审程序中折射出的慎刑、恤刑、哀矜折狱的司法理念。

(一)预习环节

根据翻转课堂的要求,教师课下把制作好的课件、教案、视频、和相关参考资料发给学生,并留下预习作业。根据知识掌握的层次不同,预习作业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基础知识:

1.秋审制度的起源。

2.秋审的时间、地点、审判对象和会审主体。

3.秋审的基本程序。

4.秋审制度的判决结果。

这一部分知识学生自学完全可以把握,因此该内容课上不做过多讲解。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秋审的基本程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思考司法理念和课堂讨论奠定基础。

二是拓展知识部分:

结合预习资料中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资料中对于刘某为什么屡次被判处缓决?

2.资料体现了何种司法理念。

3.通过秋审制度的基本要素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秋审制度的哪些特点?

4.秋审制度的特点又体现了何种司法理念?

5.通过对秋审司法理念的总结,对我们当代的司法活动和法学教育有何启示?

(二)讨论环节

课堂讨论主要针对拓展部分进行,要求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倾听学生发言,还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当学生对秋审特点的总结不到位时,教师可以提示秋审审理主体由九卿、詹事、科道以及军机大臣、内阁学士等重要官员会同审理。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会同审理说明了什么,学生很快就会答出会审官员级别高,老师可以再次引导,秋审级别高的官员会同审理,说明国家对于死刑案件是什么态度,学生很容易回答说明国家对案件的重视和慎重。引导到这个层次,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传统法治中的慎刑原则。此外,利用一些古代案例也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趣。上述教学设计中就融入了清人记录秋审现场的笔记,其中刘氏杀父案例就很有代表性,有助于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现实中秋审制度的实施,比单纯的制度介绍更有说服力,也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三)总结归纳环节

这是翻转课堂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能彰显教师知识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的环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思维是发散的,认识也可能是片面的。如果只讨论不归纳,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目的性和成就感,即这节课我需要掌握什么,我学到了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对讨论就会产生疲惫感。因此,教师的总结归纳对是翻转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对于秋审制度,总结归纳如下

一是秋审制度的特点:

1.会审官员级别高。

2.会审部门多元化。

3.会审判决轻刑化。

二是秋审制度的设计体现了何种司法理念:

秋审的制度设计体现了慎刑、恤刑司法理念和哀矜折獄的司法情怀,这种司法理念和儒家德治思想有密切的渊源,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哀矜折狱的思想体现了人性对生命的敬畏。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人性对生命的敬畏始终不会变,因此哀矜折狱的司法情怀也是司法制度始终秉承的优良传统。

(四)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可以给学生留下复习题,回顾讲过的内容中还有那些体现慎刑恤刑司法理念的制度,帮助学生建立起横向的知识网络。

上述翻转课堂的设计,知识容量比传统讲述要大的多。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通过思考,真正认识到传统法治的价值,并引导其思考传统法治的当代意义,实现了中国法制史教学以史为鉴的最终目的。

三、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始终要以实际提升教学效果为宗旨,不可以片面追求形式。中国法制史课程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翻转,比如导论部分就应当先由教师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对传统法治的认识。因此翻转课堂的实施是有选择性的。其次,翻转课堂的总结既要聚焦内容,使学生有所收获;又要紧密联系学生发言,要善于从学生发言中总结要点,丰富自己的授课内容。否则学生会觉得讨论毫无成就感,单纯走过场,最后还是老师说了算。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记笔记更有效率。最后,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课堂讲授少了,但是课下准备任务更重了。发给学生的预习材料从形式到内容都要丰富一些,才能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同时问题的设置也要逻辑严谨、环环相扣,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邹俊杰.公安院校翻转课堂教学问题初探——基于湖北警官学院“中国法制史”教学效果的分析[J].文教资料,2018(4).

[2]郑瑞强,卢宇.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设计与实践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7(1).

[3]郝兴伟,张强.翻转课堂教学:经验与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15(10).

[4]李晓婧.《中国法制史》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以历年司法考试“中法史”真题为考察视角[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5(4).

[5]史遇春.清廷对生命的重视:朝审制度管窥[EB/OL].https://item.btime.com/wm/43v 0m5phak69t4q61ss0rf8pd1p,2018.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
备考史密斯玩转“翻转课堂”
高职计算机组装维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