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兵 刘莹
以中国知网篇名关键词“景区公示语”和“景区标识语”的文章作为资料统计来源,回顾十年来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的社会大环境背景,对相关理论支撑以及论文研究成果做了全面综合的梳理与阶段性评述。旨在借鉴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成功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拓宽翻译研究思路,切实规范景区公示语翻译环境。
引言
景区公示语,作为地区旅游业的窗口型宣传标志,属于旅游景区软环境建设范畴。具有较高翻译质量的公示语,有助于为景区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区的涉外旅游形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对该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层出不穷。在此,以过去十年作为一个走势区间,对相关研究成果做一个相对系统的总结分析。
一、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背景回顾
迄今为止,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5年)、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4年)以及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等教学与研究机构承办的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已举办了四届。首届研讨会是为了纪念每年的9月30日,全世界翻译工作者的节日——国际翻译日而召开,弘扬“翻译与人权”,同时推出“完善城市公示语翻译”计划。2006年北京市颁布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通则》,成为北京市公示语翻译的纲领性文件。这届研讨会标志着“重视翻译工作、尊重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完善与规范公示语翻译”被提上日程。以“语言服务、标准规范、外语政策”为主题的第四届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作为国家标准进行宣传推广,从而更加贴近公示语翻译的时代脉搏。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逐渐步入正轨。
二、基于“知网”的景区公示语翻译学术论文统计数据分析(以2009-2018年研究文献为例)
通过“知网”查询页面,对文章篇名进行数据统计,在概念选取上,有228篇论文选择了“景区公示语”,其中包括6篇日语研究文章和2篇韩语研究文章。有45篇论文选用了“景区标识语”,其中包括1篇俄语研究文章和1篇法语研究文章。也就是说,旅游景区公示语/标识语英译相关研究文献总数为263篇,论文数量与发表时段数据见表1。
数据表明,在2009-2018年十年间,相关研究成果数量经历了每年从个位数到十几、几十的迈进。2014年第三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的召开,起到了阶段性分水岭的作用,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一改低谷徘徊的状态,终有起色,在2015年掀起了一次研究高潮,论文数量突飞猛进。接下来的三年间,研究势头略有回落,但仍然处在可持续发展轨道中。论文主题定位选取,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科理论框架下引出主题。如《目的论视域下景区公示语中译英策略探究》(赖国芳,2018)。第二,从翻译视角步入研究话题。如《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刘玉娟,2018)。第三,以翻译策略和方法作为切入点。如《归化异化策略下的辽宁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杨华、张姣,2014)。第四,将某个学科研究领域与翻译相结合。如《基于语料库的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分析》(石婕、妤谭兴,2016)。第五,简明扼要,直接点题。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浅析》(徐来永,2014)、《对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性的思考》(陈磊、朱庆卉、张天沐,2015)。第六,细化翻译研究主题,将景区或者其所在省市作为篇名关键词,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如《福州三坊七巷景区公示语英译分析》(邹夏梦,2016)。第七,几种方法相互融合。如《接受美学视域下公示语言翻译提升策略——以长沙市主要旅游景区公示语为例》(杨慧、李白清,2014)、《目的论下的达州各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失误分析》(邓飞,2013)。
三、景区公示语翻译原则与对策述
(一)景区公示语翻译理论与视角分析
通过对近十年来旅游景区公示语研究成果的总结归纳,该领域国内研究者的视角可谓五花八门,理论选择各具倾向。根据对表1中263篇文章进行分类统计,学者们的研究侧重方向见表2。
除此之外,诸多学者在翻译研究实践中采用独到的角度。如接受美学视角、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交际翻译观、语言的评价意义角度、认知语言学范畴、翻译的显性与隐性范畴、互文性视角、文化翻译观、模因论视角、变译理论视角、信息结构视角等。尤其是2017-2018年,一些学者另辟蹊径,如“合作原则”视角、“一带一路”战略语境、简洁性原则、外宣翻译原则、旅游供给侧改革原则等。
(二)景区公示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选择归纳
景区公示语翻译以传递景区以及景观信息、传播景区文化为中心,以体现译文预期功能、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为目的。因此,翻译方法的选取和翻译策略的调整,需要因时依境,“恰当处理文化信息,体现语言风格差异,调整篇章模式等”。
研究者们提倡,翻译实践中,要以注重文化差异为基本着眼点,多种翻译策略相结合。对于译文信息功能的实现,可直译,可改译,可增译,可简译,可拆可和,可音译,但又不可过多。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选择省译、借译、仿译、合并、缩略等策略。在译文呼唤功能的实现方面,译者不妨以信息突出策略原则作为翻译方法论的基础和实践工具。信息突出是指主题相关信息的突出,包含有别于其他景区或者景点的独特特点,包括独特的自然地理构造、人文特点、历史背景、神話传说。译者要学会处理与协调“文化差异”与“译文受众差异”之间的关系,做出恰如其分的翻译策略选择,可采纳类比、改写、注释、图文、归化、异化等方法。
四、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中揭示的常见问题统计分析
错误甚至严重错误译文现象在景区公示语中并不鲜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错译、误译、冗译、拼写、句法不通、非习惯式表达、概念模糊、语义混乱、表述晦涩、句式排版欠规范、相同文字或者概念前后版本不一致、同一类信息翻译标准不统一、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中国式英语、专有名词以及大小写字母不规范、文化信息转换不到位、禁忌语表述问题等。
学者们指出,这些错误译文的存在,有译者专业素质与能力高低的影响,还与译者本身对待翻译工作的责任担当、景区管理部门对公示语翻译工作的重视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翻译工作者要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端正翻译态度,规避机械生硬的机器翻译作品,加强跨文化意识,增强文化之间自由转换能力,逐步改善景区公示语翻译质量不高的尴尬局面。
五、结语
经过对近十年来的景区公示语翻译文献的比照与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有成效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宽。有必要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规避不规范的翻译误区,同时注入更加灵活的翻译研究思路,加强翻译实践培训,促进学术研讨交流,跨学科分析,多领域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规范与净化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环境,实现各地景区文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完美对接。
(作者单位:1.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锦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