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春花,陆宏芳
1. 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 广州 510650
世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极高的地球科学价值、景观美学价值和生态系统研究价值,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随着人们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和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的开发,深度体验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 3个方面:一是研究内容,主要侧重于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认知(程梦婕,2010)、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邓贵平,2011;钟强,2003;陈志军等,2016)以及旅游开发中的游客管理(文芙容,2008)等研究,而对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综合定量研究相对薄弱,对世界自然遗产景区旅游和乡村旅游进行对比研究的极少;二是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实地监测为手段,实地访谈和调研为方法,构建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分析各要素的生态环境影响(邓晓宇,2007),或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旅游服务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状况进行评价(夏汉军,2015),缺乏综合性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三是研究视角,主要从世界自然遗产的人地关系(赵娜娜等,2010)、游客角度(钟彦清,2016)、资源保护(宋云霞,2011)、旅游开发(马骏,2016)等进行研究,侧重于相对独立的单要素分析,从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生态系统整体角度评价极少,对世界自然遗产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货币流等用统一单位来衡量评价的不多。
以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 T. Odum为首,于20世纪 80年代创立的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以能值为统一度量标准,通过能值转换率和能值货币比率将生态系统各种生态流(能量流、物质流、货币流、人口流)统一转换为能值,使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蓝盛芳等,2002)。该理论方法自创立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如国家(李双成等,2001)、区域(张虹等,2010)、城市(陆宏芳等,2005)、农田(孙海燕,2015)等,研究对象涵盖了海岛生态系统(吴婧慈,2018)、城市生态系统(隋春花等,2006;李婷婷,2017)、农业生态系统(陆宏芳等,2004)、林业生态系统(毛玮,2008)、工业生态系统(何秋香等,2010)、旅游生态系统(Lei et al.,2011)、产业生态系统(陆宏芳等,2006)等,但有关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系统的能值研究还相对薄弱。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丹霞和世界红层地貌的典型代表,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是中国5A级旅游景区。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何统一评价?丹霞山的旅游发展对周边乡村旅游带动有多大?丹霞山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对世界自然遗产的影响如何?存在哪些差异?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系统今后如何优化?旅游发展近 30年的丹霞山,需要考虑和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应用能值理论与方法,从母系统和亚系统两个层面,通过能值评价指标,对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系统2016年的资产价值、经济贡献、社会产出以及污染排放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丹霞山景区旅游亚系统与乡村旅游亚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建立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系统的各产出效率及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资产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控制、旅游生态系统的优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地属南岭山脉中段,具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丹霞山年平均气温19.7 ℃,年均日照总数为 1721 h,太阳辐射量为 107.2 kcal·cm-2,年均降水量 1715 mm,3-8 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年平均风速不大为1.1 m·s-1,年平均蒸发量为 1415 mm,少见降雪,年霜期达102 d(彭少麟等,2011)。丹霞山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据陈宝明等(2008)调查,丹霞山生态系统类型有42类,其中自然生态系统11类,人工生态系统14类,复合生态系统17类。2010年8月1日,丹霞山与国内贵州赤水、湖南良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泰宁和浙江江郎山等6省6处丹霞地貌以“中国丹霞”名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域面积为168 km2,外围缓冲区面积124 km2,共计292 km2(余长勇,2013)。丹霞山因山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得名,以“顶平、身陡、麓缓”为基本特点而闻名于世界,由相对高差在50 m以上的680多座石山、石墙、石柱、天生桥等构成,在中国已发现的 912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研究最充分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彭华,2000)。世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恩赐给全人类的、并且是全球共享的宝贵资源,是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要素世界顶级品牌。目前丹霞山已成为中国和世界丹霞地貌的科学研究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2016年景区接待游客260多万人次;同时,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周边民宿和农家乐从 2010年申遗前的几家发展到400多家;2016年接待游客人数达225万人次,对当地居民生活改善和乡村振兴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应用能值理论对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生态系统各亚系统的投入、产出进行研究,确立的系统边界分两部分:母系统的边界是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292 km2的整个范围,旅游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是正式对外旅游开放的 36.36 km2范围,以及带动景区及周边的乡村旅游面积约 0.59 km2(图1),研究思路和结果对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具有借鉴价值。
图1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系统研究范围Fig. 1 The study scope of the tourism ecosystem of Danxia Mountai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利用能值理论分析方法,梳理进出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货币流等各种生态流,构建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生态系统能量分析模型图(图 2)。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游憩、生产功能的叠合,计算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自然资产、服务功能和社会价值产出等能值指标,为综合测算世界自然遗产的整体效益提供依据(王楠楠等,2013)。本研究采用 12×1024sej·a-1全球能值基准(Brown et al.,2016)。在 Yang et al.(2010)发表的我国 2005年能值/货币比率(9.11×1011sej·¥-1)的基础上,根据 Campbell et al.(2014)发现的能值/货币比率与真实GDP线性相关的规律,本研究通过 2005-2016年中国 GDP平减指数(1.49;中华人民共合国国家统计局,2017)推算2016 年我国能值/货币比率为 6.10×1011sej·¥-1。
2018年7月到10月,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咨询和查阅文献,搜集所需的研究数据主要包括3部分。第一,基础数据。从丹霞山管委和韶关市丹霞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获取相关旅游统计数据;查阅彭少麟等(2011)获得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的太阳照度、风速、降水量及生物多样性数据。第二,调研数据。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访谈,重点调查丹霞山周边的瑶塘村、断石村和青湖塘村3个旅游村的民宿、农家乐和旅游商店,每个村选取 2-3个典型样本进行调查,从建设年份、房间数量、入住率、人力投入、能源使用、投资金额和运营成本等方面搜集数据,然后推算其他乡村旅游数据。第三,标准数据。各种物质、能量、货币、人力的能值转换率主要来自于ODUM、蓝盛芳、陆宏芳等研究成果(Odum,1996;Lu et al.,2012;Campbell et al.,2014)。根据章锦河(2008)及窦嘉顺(2016)关于自然景区游客人均每日废水和固体弃物排放量的研究结果,结合丹霞山景区和周边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次和平均逗留时间,计算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年排放量。
图2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系统能量结构图Fig. 2 The energy structural diagram of the tourism ecosystem of Danxia Mountai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每年的生态流投入包括来自阳光、风、雨水和锦江河水径流等可更新资源,以及来自社会经济系统的购入性化石能源、劳务和物资投入等,其产出价值主要包括自然资产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见表 1)。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自然资产包括地质岩石能值和生物多样性信息能值。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以砂砾岩为主,平均海拔约 160 m,地质能值为1.94×1043sej;由于地处亚热带,丹霞山拥有多样性的地质地貌类型,生物多样性丰富(见表 2),保存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共有植物2086种,动物1467种,特有物种380种(彭少麟等,2011)。地球上经过20亿年,演化形成15亿种生物(Ager,1965),基于 12×1024sej·a-1全球能值基准(Brown et al.,2016),每个物种的能值为 1.60×1025sej·species-1,根据广布物种活动面积占全球的比例算出丹霞山广布物种总能值为6.45×1024sej,根据物种能值转换率算出丹霞山特有物种总能值为6.09×1027sej,依据世界物种红色名录(IUCN)的濒危不同等级种群的成熟个体数量标准,计算丹霞山珍稀濒危物种总能值为1.54×1024sej,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信息总能值为6.09×1027sej;二者总计能值——货币价值高达4.25×1031yuan(¥)。
表1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系统能值流量明细Table 1 The emergy flow detail list of the tourism ecosystem of Danxia Mountai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表2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信息能值汇总Table 2 The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emergy summary tables of the tourism ecosystem of Danxia Mountai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丹霞山的森林覆盖率约为 85%,植被生态系统包括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和涵养水源在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能值为2.61×1020sej·a-1(见表3),相当于 2016年能值——货币价值 4.27×108¥·a-1。2016年自然资产保护效益比值为1.71×1023(见表4),即单位太阳能值的社会经济投入能够获取 1.71×1023sej的生态服务价值,自然保护效益极高。自从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丹霞山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2016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参与乡村旅游的游客近 225万人。根据不同知识层次人群的能值进行估算,2016年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社会教育功能总能值达4.27×1021sej·a-1,相当于2016年的能值——货币价值为 7.01×109¥·a-1。
从旅游生态复合系统角度出发,在系统和亚系统两个层面进行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能值研究。本研究以丹霞山旅游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计算出丹霞山景区旅游和乡村旅游 2016年的主要能值流量和能值指标,制定系统能值分析汇总表(表 3)和能值指标体系(表 4),并选取和建立能够反映系统生态价值、社会功能、经济发展状态的能值指标(隋春花等,2006),对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进行能值定量分析。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投入分为自然可更新资源投入、人力投入、能源投入和物资投入4个方面,产出分为经济产出、社会产出和污染排放3个方面。
从表3和表4可知,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总投入能值为6.77×1020sej·a-1;以本地可更新资源投入为主,能值自给率达 78%。系统总产出能值为6.17×1021sej·a-1;其中社会总产出能值为 4.27×1021sej·a-1,经济总产出能值为 4.77×1020sej·a-1。从能值分析结果可见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社会贡献约是经济贡献的 10倍;旅游发展不只是创造经济财富,更重要的是为社会提供更大的综合效益。2016年丹霞山的经济能值产出率为3.14,社会能值产出率为 28.10,表明在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中投入相同的能值获得的社会价值约是经济价值的 9倍;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也说明旅游为社会创造的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得到认可。环境负载率是系统购买能值投入总量与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总量之比,反映一定经济发展状态下系统所承受的环境压力。2016年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环境负载率为0.29,能值废弃率为0.01,可见丹霞山目前旅游发展对整个遗产地的环境影响压力不大。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是系统能值产出率与环境负载率的比值,2016年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能值可持续指标为10.83,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很大。
表3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系统主要能值汇总Table 3 The main emergy summary tables of the tourism ecosystem of Danxia Mountai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表4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系统能值指标体系Table 4 The emergy indices system of the tourism ecosystem of Danxia Mountai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2.3.1 能值投入
2016年丹霞山景区与乡村旅游亚系统的能值投入主要包括4方面:自然投入、人力投入、能源投入和物资投入。表3和表4显示,乡村旅游亚系统 2016年的人力投入为 4.99×1018sej,是景区(1.32×1018sej)的3倍多,乡村旅游是典型的劳动密集性旅游产业。能源投入来看,景区旅游亚系统2016 年的能源投入总值是 6.89×1017sej·a-1,主要用来进行景区运营的服务管理,而乡村旅游的能源投入是景区的 2.4倍(1.68×1019sej·a-1)。民宿方面的主要能源投入是用电,农家乐方面以用电和燃油为主;丹霞山的农家乐约20%用天然气做饭,80%的用燃油。2016年丹霞山景区与乡村旅游亚系统的物资投入分别 是 7.84×1019sej·a-1和 4.98×1019sej·a-1,景区的稍高些,主要用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和建筑修建等。能值自给率是反映可更新资源在生态系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对系统贡献潜力大小的,2016年丹霞山景区亚系统和乡村旅游亚系统的能值自给率分别是0.45和 0.01;景区的能值自给率是乡村的 45倍,可见乡村旅游发展主要靠外部物资投入和经济反馈,对自然环境资源依赖性相对较低。
2.3.2 能值产出
衡量一个生态系统对外界贡献大小的指标主要看其能值产出情况。旅游是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主要经济活动形式,丹霞山景区旅游亚系统的经济能值产出率是4.98(见表4),是乡村旅游亚系统的(1.06)4倍多,说明社会投入相同的资产和能量,景区产出的经济效益是乡村旅游的4倍,景区旅游的能值经济效益高。从社会能值产出率看,景区旅游亚系统的社会能值产出率为 22.69,低于乡村旅游亚系统的数值 34.18,表明社会投入相同的资产,乡村旅游产出的社会效益比景区的高,主要原因是丹霞山申遗成功后,周边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农家乐和民宿发展越来越规范,实际接待的游客量越来越多。从经济社会总能值产出率来看,景区旅游亚系统比乡村的高,二者分别是45.38和35.24,说明景区亚系统的生产效率比乡村旅游亚系统的高,但乡村旅游亚系统的社会效益更高,每投入单位能值其社会获益率是经济能值产出的30多倍。
2.3.3 环境压力
能值废弃率指标反映生态系统污染物排放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压力。表3数据显示,2016年丹霞山景区旅游亚系统能值废弃率为0.04,而乡村旅游亚系统的高达3.14,乡村旅游污染物排放环境压力是景区旅游的 81倍。乡村旅游以农家乐、民宿和旅游商店为主,都是劳动力和物资高度集中的产业类型,游客接待集中,废弃物排放集中,这一点从能值密度指标也能说明。能值密度是评价能值集约度和利用强度的指标,2016年丹霞山景区旅游亚系统的能值密度为8.50×1012sej·m-2,乡村旅游亚系统的为 1.23×1014sej·m-2,丹霞山乡村旅游的能值利用强度是景区旅游的 14多倍。环境负载率是判断旅游自然环境承受压力大小的能值指标,2016年丹霞山景区旅游亚系统的环境负载率为1.23,乡村旅游亚系统的为67.48(见表4),丹霞山乡村旅游亚系统环境承受的压力约是景区旅游的55倍。
能值可持续指标ESI是评价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的主要指标,ESI的值在1-10之间,表明系统的经济发展富有活力,属于潜力型生态系统;ESI>10则是经济不发达的表现,表明系统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属于经济欠发达型生态系统;ESI<1时,系统外来投入资源或劳务量在总能值使用量中比重较大,属于消费型生态系统(Brown et al.,1997)。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2016年ESI指数为 10.83,景区旅游亚系统的 ESI指数为 4.05,乡村旅游亚系统的为0.02(表3),说明3个系统分属不同旅游经济发展状态。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处于经济欠发达状态,系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景区旅游亚系统处于中间的潜力型经济发展状态,发展活力极强;乡村旅游亚系统属于消费型经济发展状态,对外来资源和劳务投入依赖性较大。丹霞山今后旅游发展应加大本地可更新资源的投入使用,增强能值的利用效率,提升整个旅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中国知网(CNKI)中输入“丹霞山”可搜索到420多条结果,本研究从中选取几个关于丹霞山定量研究的成果进行比较。余长勇(2013)运用市场价值法和条件评估法,依据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评估公式,测算出2012年丹霞山遗产地生态效益的使用价值为 30.8亿元/年,非使用价值为1.57亿元/年,总价值为32.37亿元/年。其中森林的使用价值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休憩,非使用价值主要是存在价值和遗产价值。本研究丹霞山地质资产能值为1.94×1043sej,生物多样性信息总能值为6.09×1027sej,两者合计总能值——货币价值为4.25×1023亿元,属于丹霞山的非使用价值;同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能值为2.61×1020sej·a-1,社会教育功能总能值达4.27×1021sej·a-1,旅游经济功能总能值为 4.77×1020sej·a-1,2016 年丹霞山使用价值为82.11亿元。与余长勇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二方面:第一,本研究采用生物物理学成本价值论方法计算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砂岩和生物多样性的成本价值,而余长勇采取的方法是效用价值方面的支付意愿调查法,受当地居民对自然资产价值的主观认知水平和自身经济状况的双重影响,具较强的主观性和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二,使用价值评价方面,非使用价值方面,本研究的结果是丹霞山总的非使用价值,而余长勇研究的是 2012年当年的非使用价值;其他价值方面,除生态服务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外,本研究还通过人的信息流能值进行评价旅游的社会价值。胡振华等(2013)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研究发现 2010年丹霞山风景区已经出现生态赤字,生态赤字总量为1589.78 hm2, 人 均 生 态 赤 字 为 5.26×10-4hm2·people-1,旅游活动已经超出生态环境承受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环境负载率为0.29,能值废弃率为0.01,能值可持续指标为 10.83,旅游发展对整个丹霞山遗产地的环境影响压力不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处于经济欠发达状态。结论不同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研究理论和方法不同,胡振华采用的是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主要评估景区游客和居民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面积关系,本研究以能值理论和方法,以旅游活动投入与可更新资源的比值以及旅游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第二,考虑对象不同,胡振华的研究考虑整个丹霞山风景区居民和游客的生态足迹,本研究只考虑了游客及其旅游活动对景区带来的环境压力,相比较本研究针对性更强。
从表5可知,2016年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能值自给率为78%,和武夷山(李洪波等,2009)的72%差不多,比九寨沟(18%,王楠楠等,2013)的数值高,说明丹霞山旅游发展和武夷山一样以自然资源投入为主。2016年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能值密度为 23.2×1011sej·m-2,高于武夷山(7.30)和九寨沟(6.51)的数值,比莫干山(33.6,丁晓荣等,2010)低,说明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能值利用强度介于其间。2016年丹霞山的能值产出率为3.15,和武夷山(3.60)差不多,高于莫干山(1.08)、九寨沟(1.21)和红岩月柿生态农业旅游区(2.79,谢雨萍等,2007);2016年丹霞山的能值废弃率为1,和莫干山(1.5)相近,远远低于九寨沟(28)的数值。2016年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环境负载率为 0.29,高于九寨沟(0.05)和莫干山(0.12)的数值,小于武夷山(0.38)和红岩月柿生态农业旅游区(0.75)的数值。从能值可持续指标看,2016年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能值可持续指标数值为10.83,比武夷山(9.39)略高一些,比莫干山(1.08)和九寨沟(0.25)的数值高很多。整体看,丹霞山与武夷山都位于中亚热气候区,都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所以二者的多个能值指标都非常接近。与其他地区相比,表明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属于中等程度,能值密集度、能值产出效益和环境承受的压力都处于中等水平。
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构建和计算了反映旅游生态系统的能值自给率、能值产出效率、能值废弃率、环境负载率等能值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旅游生态系统的能值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的自然资产总能值为 1.94×1043sej,生物多样性信息总能值为6.09×1027sej,两者合计总能值——货币价值为4.25×1031yuan(¥)。同时,年生态系统服务总能值为 2.61×1020sej·a-1,社会教育功能总能值为4.27×1021sej·a-1,两者总计能值——货币价值为7.43×109yuan(¥)。
表5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2016)与其他地区能值指标的比较分析Table 5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mergy indices between Danxia Mountai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2016) and other regions
(2)丹霞山申遗成功后,对周边乡村旅游发展的带动明显,2016年丹霞山乡村旅游亚系统的经济产出能值为 7.58×1019sej·a-1,社会产出能值为2.45×1021sej·a-1,两者合计 2.52×1021sej·a-1,折合能值——货币价值为4.13×109yuan(¥)。
(3)丹霞山景区旅游亚系统与乡村旅游亚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丹霞山乡村旅游亚系统的人力投入和能源投入分析别是景区旅游亚系统的的3倍多和2.4倍;景区旅游亚系统物资投入(7.84×1019sej·a-1)是乡村旅游亚系统(4.98×1019sej·a-1)的1.57倍。2016年丹霞山景区旅游亚系统的能值自给率是乡村旅游亚系统的 45倍,乡村旅游污染物排放环境压力是景区的81倍。
(4)能值可持续性方面,2016年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景区旅游亚系统和乡村旅游亚系统的 ESI指数分别为10.83、4.05和0.02,3个系统分属不同旅游经济发展状态。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处于经济欠发达状态,系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景区旅游亚系统处于中间的潜力型经济发展状态;乡村旅游亚系统属于消费型经济发展状态,对外来资源和劳务投入依赖性较大。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对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提出4方面的优化建议:
(1)遗产地方面,扩大遗产地接待游客的面积,提高社会经济能值产出率。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目前真正旅游开发的面积占12%,2016年丹霞能值产出率为3.15,建议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环境资源开发,适当增大能值投入,扩大遗产地接待游客的面积,实现遗产地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能值产出率。
(2)景区旅游方面,重点打造科普旅游品牌。丹霞山景区旅游亚系统的经济能值产出率是4.98,社会能值产出率为 22.69,社会效益远高于经济效益。丹霞地貌的科学研究价值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科学家们所青睐(何哲峰,2018),2016年丹霞山成功列入省旅游协会首批“广东游学旅游示范基地”,被省环保厅授予“广东自然学院试点学校”,成为广东省首批自然学校。丹霞山景区应响应教育部研学旅游的号召,依托高质量科普旅游资源,开发高质量科普旅游线路,重点打造科普旅游品牌。
(3)乡村旅游方面,规范管理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在“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丹霞山世界遗产地建设生态宜居社区的需要。乡村旅游属于劳动力密集性产业,2016年丹霞山乡村旅游能值废弃率为3.14,环境承受的压力很大,考虑其废弃物主要是厨房垃圾和排泄物,从生态农村建设角度,建议引入沼气系统,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培训乡村旅游从业者,保护乡村性前提下注重旅游产品的安全性、体验性和内涵性。
(4)地方政府方面,加强环境整治和开发引导。“申遗”成功是一把双刃剑,促进丹霞山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遗产地环境保护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建议地方政府高瞻远瞩,不遗余力地加强旅游环境整治,对景区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开发进行正确引导和监管。
致谢:诚挚感谢ODUM H T和BROWN M T等人提供的能值转换率基准,感谢蓝盛芳教授和彭少麟教授等提供的基础数据,感谢丹霞山旅游景区管委会以及丹霞印象客栈、原色客票、龙皇坪农庄、丹霞山美食城等乡村旅游点对调研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