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地区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脱钩研究
——以吉林省珲春市为例

2019-08-22 11:09杜婉婷李淑杰黄梦佳曹竞文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年8期
关键词:珲春市用地人口

杜婉婷,李淑杰,黄梦佳,曹竞文,齐 鲁

(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1)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加之社会制度、政策等因素的深入变革,城乡人口与土地关系受到了很大影响[1]。近年来,学者们开始重视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的关系研究,其中对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特征的动态分析是研究重点。也有学者运用航空遥感数据、因子分析法、耦合理论、空间分析模型等研究了城乡建设用地分异规律与人口变化之间的关系:王介勇[2]等将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数据作为基本信息源,结合村庄数据,以土地利用分类与制图手段,定量研究了典型村庄用地布局特征、扩展模式与动力机制,得出城市建成区和农村建设用地变化特点;郭琳[3]等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当前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发展匹配特征,得出城乡建设用地人口负载能力的地域差异;王婧[4]等借助解耦理论及相关模型分析了2000—2008年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及城乡人口变化的耦合关系,得出我国近年来城镇建设用地较人口数量增长更快的结论,然而农村人口与居民点面积呈反方向变化。张乐勤[5]等运用文献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数理分析方法,采用空间分析模型和STIRPAT模型分析了安徽省池州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得出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等因素间的关联;刘继来[6]等借助弹性系数模型,研究了不同尺度下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人口数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异规律和耦合关系类型,得出城乡发展转型期,我国的农村人地关系表现出极不平衡的发展态势,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刘彦随[7]等分析了农村人口变化与住宅面积变化的不匹配关系与“空心村”产生的根源;蔡芳芳[8]等在城乡建设用地协调评价模型基础上,综合运用建设用地变化测度指标、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研究了2001—2011年南通市的城乡建设用地时空特征和形成机理;罗女是[9]等采用GIS空间技术,基于多元回归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分析了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武汉市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国内目前采用“脱钩”方法和理论对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研究尚不够成熟[10],本文基于“脱钩”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探索珲春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关系,同时为促进珲春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及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2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概况

珲春市地处我国吉林省延边自治州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与朝鲜临江而邻,是我国唯一处在中、俄、朝交界的边境城市,连接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开放带和辽宁沿海经济带,被称为“东北亚的金三角”。从珲春防川沿图们江而下到日本海(东海)仅15km,既是我国直接进入日本海(东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我国从水路到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和北美、北欧的最近点。以珲春市为中心,周边分布着俄、朝两国众多的天然不冻港。其中,俄罗斯波谢特港(吞吐量150万t)距珲春口岸只有42km,扎鲁比诺港(吞吐量120万t)距珲春口岸63km,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吞吐量1000万t)距珲春口岸160km;朝鲜罗津港(吞吐量300万t)距圈河口岸48km,清津港(吞吐量880万t)距圈河口岸127km。从防川经图们江出海口到韩国釜山港750km,到日本新泻港850km[11]。在未来的发展中,珲春市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还将持续扩张,人口城镇化进程也将继续推进。由于珲春市独特的地理位置,研究该区域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的脱钩关系具有典型性。

2.2 数据来源

本文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8—2017年珲春市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和《珲春市统计年鉴》,本文将城镇村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设定为城乡建设用地。

3 研究方法

“脱钩(Decoupling)”意指“解耦”或“退耦”,一般用来评价两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变化[12-15]。目前脱钩分析常运用于资源环境领域[16,17]。脱钩是人口增长摆脱对用地消耗的过程[18]。在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引入脱钩指标,为如何降低人口增长消耗城乡建设用地量提供了测度思路,进而可深化分析两者的关系。本文借鉴了国外学者Tapio划分的解耦状态和OECD提出的脱钩因子法[12,19],采用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数据,借助脱钩理论来定义珲春市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的脱钩关系,针对脱钩关系的不利状态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珲春市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相关计算公式为:

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百分比(%):

(1)

人口变化的百分比(%):

(2)

(3)

在脱钩指标体系中,本文以弹性值0、0.8、1.2为临界值,划分出3种脱钩类别、8种脱钩状态(表1、图1)。从表1可见,负脱钩和连接脱钩表示人口增长对建设用地的消耗不经济,而脱钩是指人口增长不完全依赖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两者协调发展,打破了土地资源过度占用和人口增长的联系,尤其是强脱钩表明人口发展的同时城乡建设用地实现了可持续利用。

图1 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脱钩关系类型

4 结果与分析

4.1 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总体特征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特征:2008—2017年,珲春市各镇(乡)城乡建设用地除杨泡满族乡外均呈现扩张态势。具体来看,英安镇、近海街和马川子乡的面积增加最多。

图2 2008—2017年珲春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特征

由图2可知,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速最快的为近海街、马川子乡和英安镇。具体来看,除城镇、乡村建设合理消耗的建设用地外,近海街城乡建设用地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公路用地扩张,马川子乡城乡建设用地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采矿用地扩张,兴修铁路是英安镇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原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少的是三家子满族乡、珲春市区和春化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度最慢的是珲春市区、三家子满族乡和春化镇。

人口数量变化特征:2008—2017年,各镇(乡)人口有增有减(图3)。其中,人口增加的镇(乡)有珲春市区、近海街、马川子乡、杨泡满族乡。珲春市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人口具有较大吸引力,导致人口增加最多且增幅最快;近海街人口增幅仅次于珲春市区,这主要是因为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杨泡满族乡有着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林业资源,良好的经济等条件使其人口增幅居全市第三。人口减少的镇(乡)有英安镇、哈达门乡、春化镇、密江乡、三家子满族乡、敬信镇、板石镇,人口减少最多的镇(乡)是英安镇、哈达门乡、春化镇,分别减少2638人、896人、753人,人口减少最快的镇(乡)是密江乡、哈达门乡、英安镇和春化镇,人口减少的原因为:4个镇(乡)位于珲春北部,耕地少且由于地势较高、坡度大而不易耕作,进城务工人数逐年增多。

图3 2008—2017年珲春市人口数量变化特征

4.2 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脱钩特征

2008—2017年,珲春市各镇(乡)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与人口关系除珲春市区、近海街和马川子乡外呈异向变化态势(表2)。根据表1、图1中的脱钩程度定义和类型,借助ArcGIS10.2平台得出两者脱钩关系格局图(图4)。从图4可见,各镇(乡)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表现出4种脱钩关系——扩张负脱钩、强负脱钩、弱脱钩和强脱钩。具体为:①近海街、马川子乡e值大于1.2,表现为扩张负脱钩关系,且马川子乡尤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近海街和马川子乡的公路建设和采矿用地扩张,导致城乡建设用地增长率明显大于人口增长率。②珲春市区(e=0.22)的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为弱脱钩关系,此时△PR略高于△LR,e位于I区,两者变化关系趋于合理。③春化镇、敬信镇、板石镇、英安镇、三家子满族乡、密江乡和哈达门乡的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呈反方向变化(△PR<0而△LR>0),两者表现为强负脱钩关系,两者关系处于最不利状态,其中板石镇强负脱钩关系尤为显著。④杨泡满族乡(e=-2.27)呈现强脱钩关系,是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的最理想状态。

表2 珲春市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的脱钩特征

注:表中△LR为城乡建设用地增长率;△PR为人口增长率;TLR,PR为脱钩指数。

图4 珲春市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脱钩关系格局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分别对珲春市各镇(乡)2008—2017年人口数量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变化进行了脱钩分析,结果显示:①2008—2017年,仅杨泡满族乡处在“强脱钩”阶段,在该状态下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最合理;杨泡满族乡在以后发展中应更好地保持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状况。②在珲春市区,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关系趋于合理,两者处于弱脱钩状态,其△PR略高于△LR,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巩固、加强城乡建设用地的良性利用方式,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的深层次集约利用。③近海街、马川子乡的△LR远远高于△PR,两者变化关系不相匹配,呈欠合理状态,脱钩关系呈扩张负脱钩关系,今后应注重改善近海街和马川子乡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其城乡建设用地节约利用水平,促进△LR与△PR的脱钩关系向弱脱钩过渡进而向强脱钩方向发展。④春化镇、敬信镇、板石镇、英安镇、三家子满族乡、密江乡和哈达门乡△PR<0,城乡建设用地增长,两者匹配程度不佳,呈现强负脱钩关系,为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最不合理的状态,在今后发展中,这些镇(乡)是重点关注的对象,以控制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为前提,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增强该区域对人口的吸引力,从而实现人口与用地的协调发展。

5.2 建议

在一定区域内,合理利用城市建设用地是衡量其城镇化进程是否健康、城市化发展是否高效的晴雨表[20]。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需要双管齐下:科学决策和全面分析区域内人地关系,推进土地供给侧改革;因地制宜构建科学高效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管理体系[6]。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①科学编制规划,落实细化标准。规划标准的科学编制是合理利用建设用地的关键,是城市空间合理扩张的重要保证。在制定规划标准时,需要明确土地规划重点关注的是耕地的总量保持和建设用地的控制[21];综合考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人口及经济差异,合理安排各镇(乡)用地,探索人地挂钩政策试点;根据原国土资源部制定的用地指标和面积标准,参照相关部门下发的建设项目用地定额,综合考虑各镇(乡)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条件,相应制定各镇(乡)用地标准[22]。②优化城镇体系,市区带动周边。探索优化城镇体系新路子,以市区为核心,形成并完善以各行政村为基础,其他中心城镇为节点的现代城镇体系,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促进其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工业项目集中在开发区,农民住在城镇和中心村,基本农田集中在保护区”,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工业项目集中在开发区,农民集中居住在城镇和中心村,基本农田集中在保护区”[23],继续强化珲春市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珲春市区同周边镇(乡)一体化、同城化,积极探索各镇(乡)联动发展新思路,支持城镇融合发展。③加大监管力度,杜绝低效利用。结合珲春市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体系,积极开展节地评价,实行土地批前预测和批后监管,防止土地粗放利用[24]。国土、建设、规划、财政、监察等多部门协同联动,严格把关各个用地环节的管理,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探索动态监控新思路,形成长效机制。④积极参与经济合作。从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分析,珲春拓展空间很大,且区位条件良好,在“一带一路”和“走出去”大背景下,乘上我国图们江区域城市国际经济合作“T”型战略的快车,将珲春建成综合保税区,进一步建设中俄珲春—哈桑边境经济合作区,实施霍尔果斯边境自由贸易区的政策。未来通过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聚,以对俄合作为突破口,远景有望实现建成人口达到100万人的大城市,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对周边国家、对内地地区的反磁力辐射带动作用[25]。

6 讨论

本研究基于脱钩耦合模型揭示了珲春市的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脱钩耦合关系特征,结果表明“强脱钩”是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最合理的状态,对基于人口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积极意义,但仍存在着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口数量与城乡建设用地的现状特征及其脱钩关系,并未深入分析影响两者脱钩关系的主导因子和作用机理,而这一部分的研究对实际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此外,该方法虽然能够得出哪些镇(乡)的城乡建设用地利用不够集约,但表征非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仍很单一。珲春虽为县级市,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未来发展中必然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深入研究影响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主导因子和作用机理,可以为今后珲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土地空间。

猜你喜欢
珲春市用地人口
珲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举办网络书画展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珲春市农发行积极参加 “金融业营改增政策解读”座谈会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珲春市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问题
农发行珲春市支行支持产业化龙头贷款提前实现“双结零”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