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宜敏 李继洲 袁旭音 李一平 刘晓东 李轶
摘要:清洁生产审核是清洁生产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清洁生产课程改革的重要出发点。本论文在分析清洁生产课程特点和教学难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从借助“翻转课堂”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引入授课教师的科研经验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拓展、深化我国循环性社会建设要求明确学生课程学习目标这三个方面改革清洁生产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培养大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创新型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审核;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82;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4-0153-02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农业生产急速发展,城市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人类的各项生产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公害问题的发生,诸如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1953年的日本水俣病事件等。为了缓解由此引发的严重社会和经济问题,末端治理理念(EOP)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污染治理和控制活动中[1]。然而伴随着EOP理论、实践的长期应用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不足之处不断显现。EOP应用为企业发展带来了高昂的污染治理成本,持续不断消耗资源和能源,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环境问题。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环境保护工作者开始探寻更适合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环保之路。在此背景之下,清洁生产的理念应运而生。UNEP定义清洁生产为“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2]。清洁生产作为我校环境工程与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该课程主要讲解了清洁生产的由来、法律法规组成、实践途径和时代意义等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对清洁生产理论体系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污染控制问题。然而,清洁生产课程因其所涉及的概念和法规体系较多、理论性强、课堂教授易于枯燥乏味等问题,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较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较难有效掌握和运用学到的知识点[3]。因此,如何结合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清洁生产课程的应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了本论文探讨的重点。清洁生产审核是清洁生产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兼具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本论文中主要以此为例来探讨如何提高清洁生产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清洁生产审核过程的原理与实践相结合
清洁生产审核是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途径,是从污染预防的角度对现有的或计划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中物料的走向和转换所实行的一种分析程序,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主要包括了三个层次(即废物在哪里产生,为什么产生废物,如何消除这些废物)、八条途径(即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成本、废物、管理、员工)、七个阶段性(即筹划和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产生和筛选、可靠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的35个步骤。在学习过程中,这些理论知识的讲述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容易让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昏昏欲睡,降低课堂效果和互动性。因此,如何使得枯燥的审核原理和审核过程更能够被学生接收和理解,同时锻炼学生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增加课堂气氛和互动性,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将理论知识点的内容贯穿在实际案例中进行解析,并结合“翻转课堂”模式来强化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活跃课堂氛围。遵循这一思想,我们选取了污染较为严重的某煤炭发电厂和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青岛啤酒生产厂两个典型案例进行讲解,结合清洁生产审核过程的七个阶段性的35个步骤一一进行剖析,并在每个审核步骤中时刻提醒学生学会剥离分析行业污染物的产生原因和污染物最终的控制及治理措施,从而将枯燥的审核步骤融入实际案例中,增强了学生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理解和记忆。与此同时,我们借助“翻转课堂”的模式为学生们提供一次自己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需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行业或具体企业,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调查等途径形成审核对象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并以PPT汇报的形式进行课堂讲演,鼓励各组之间进行提问和教师点评。
二、清洁生产审核部分与其他课程学习之间的相互深化
在当前提倡积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大学教育也已经开始转向培养更具有创造性和应用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科尤其是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与此目标相匹配。因此,我们在清洁生产审核内容的学习上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应用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引入了新的知识点,如新的污染控制技术、新的工艺流程等,并结合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将相关知识点的传授进行延伸和拓展,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具体行业或工厂的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设计的污染控制技术的思考和再设计。结合我们学校水利特色和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杰出成果,鼓励学生积极与相关方向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借助文献检索工具,不断深化对课堂上知识点的理解和延伸,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此外,我们借助于学院科研实验室平台,将课堂学习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尤其是针对某一行业中具体工艺技术的可使用性进行研究探讨。
三、如何从清洁生产审核理论与实践出发上升到和谐循环社会
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自由排放到末端治理,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清洁生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区域层面上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建设和谐的循环型社会不断努力。因此,作为循环社会建设的基石之一的清洁生产审核理论与实践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课程深化上要以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为基础,将清洁生产审核理论融入其中进行学习和理解,明确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使用的减量化、污染物排放的最小量化原则;结合区域层面上的中循环,依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集合企业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在社会层面上,我们需综合单个企业、工业园区的清洁生产工作,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和消费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最终实现建设和谐循环型社会。
四、结语
清洁生产是有效保障当前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新方向,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作为清洁生产课程的重点内容,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其理论体系不断深化和推陈出新,在实践上需要结合最新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从而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创新思维的新一代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婕.清洁生产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方环境,2011,(11):252.
[2]洪俊明.清潔生产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2):55-57.
[3]张爱萍,谢君,蒋恩臣.清洁生产课程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6,44(2):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