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摘 要】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本文将对其代表作品《第三钢琴协奏曲》进行整体分析,为演奏者了解和把握该作品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065-01
谢尔盖·谢尔盖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前苏联著名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自幼跟随母亲学琴,5岁便开始独立作曲,是一位极具天赋的音乐神童。1904年起分别师从叶西波娃、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以及切列普宁,跟随他们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技法以及指挥。
普罗科菲耶夫热衷于对音乐风格和音乐思想的探索和创新,他在继承发展了19世纪俄罗斯作曲家作曲传统的基础上,又别出心裁地融入了二十世纪音乐的作曲技法,将打击乐式的钢琴演奏与不协和背景下的抒情性融为一体,创作出诸多极富个性的音乐作品。《第三钢琴协奏曲》(op.26)是普罗科菲耶夫所创作的五首钢琴协奏曲中影响力最为广泛的一首。作品创作于1917年,1921年在法国巴黎完成,同年12月与由斯托克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在美国芝加哥完成首演。《第三钢琴协奏曲》是普罗科菲耶夫最富灵感的作品之一,被誉为“20世纪的钢琴协奏曲中的瑰宝”。
全曲共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行板——快板(Andante——Allegro),C大调,4/4拍子,较为自由的奏鸣曲式。引子部分抒情,柔美的旋律曲调由单簧管悠扬奏出,蕴含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色彩,仿佛作曲家对祖国母亲的温情咏唱。随后钢琴主部主题在精力充沛、极具旋风式的乐队演奏达到高潮时迸发出来,颇有千军万马之势,动人心弦之感。灵动巧妙的装饰音型、远距离的跨越以及充满张力的普式节奏音型都在此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副部主题是诙谐、怪诞的小丑形象。弦乐的颤音以及打击乐器的加入更为作品增添了神秘色彩。《图画展览会》中《侏儒》片段与该部分的形象极为相似,诙谐幽默中都带有一丝“妖魔化”的诡异色彩。展开部篇幅较短,但每一个音乐素材和细节都体现着作曲家的巧妙构思。引子部分俄式抒情沉静的旋律以复调形式在乐队和钢琴间交替出现,将作曲家强烈的爱国情怀展露无遗。再现部钢琴敲击性的托卡塔节奏律动与乐队相互默契而又充满激烈竞争的共同演奏,将热情洋溢、动力十足的音乐形象推向高潮,第一乐章在暴风骤雨般的音流中戛然而止。
第二乐章,小行板(Andantino),e小调,4/4拍子,自由变奏曲式,由主题、五个变奏以及结束部构成。该乐章是普罗科菲耶夫铁骨柔情一面的全方位展示。乐章开始由乐队中的木管奏出主题,淳朴典雅的古典主义色彩犹如炎炎夏日里的一汪清泉,沁人心脾。第一变奏更多地保留了主题的原貌,钢琴独奏的和弦柔和内敛地陈述主题,木管紧随其后演奏主题,钢琴则以颤音进行装饰。第二变奏速度转变为快板,钢琴此时爆发出粗犷野性的风格,小號大胆强劲地改变了主题,描绘出一幅激烈豪放、杀伐决断的战斗场面。第三变奏,中庸的快板,这一部分钢琴在乐队的衬托下充分发挥了丰富的表现力,钢琴部分的12/8拍与乐队部分的4/4拍交织融合在一起,现代派豪放洋溢的创作风格可见一斑。第四变奏是沉思冥想性的行板,钢琴演奏出的梦幻缥缈的主题带有一丝唯美的印象主义风格,引人入胜。第五变奏是适度的快板,进行曲风格,钢琴低音演奏出的律动音型推动着音乐进一步向前发展,以强奏收住,反复一次之后,小提琴与法国号在定音鼓与大鼓的律动节奏下将主题变奏为俄罗斯民族风格的旋律,随着主题反复,音乐性格慢慢由华丽转化为粗暴。在乐章的最后,管弦乐将主题填充扩展,钢琴以断奏音型进行装饰,随着速度的放慢,第二乐章庄重而神秘地结束。
第三乐章,不太快的快板,C大调,回旋奏鸣曲式,是一个富于对比性的乐章。大管与弦乐拨奏出的明快旋律开始了该乐章的主部主题,跃动的节奏下有种焦躁不安的情绪穿插其中。第一插部是钢琴交错的节奏与乐队音阶式的充满活力的交相辉映,而后是主部主题情绪层层递进的多次出现。下声部持续的小二度连接使第二插部充斥着阴森、怪异的恐怖气息。第三插部有着极富表情的歌唱性旋律,展现了俄罗斯的民族风格,在不协和增减和弦的笼罩下,优美的旋律潜伏其中,别有情致。随后乐曲回到快板,进入主部主题,三次重复出现之后,钢琴演奏出急迫的不协和快速的音群。整部作品在乐队的喧嚣与钢琴强力度的C大调和弦中华丽收场。第三乐章演奏难度较大,需要演奏者具备深厚的演奏功底和高超的技术技巧。
《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一部包含了普罗科菲耶夫毕生创作成就的经典作品,是钢琴音乐文献中极为宝贵的音乐财富。这部作品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内容既体现了他对古典传统技法的敬畏和继承,又兼具了对现代作曲技术的开拓和探究,浪漫主义色彩和印象主义风格也闪现其中,显示了普罗科菲耶夫在创作风格方面的高度成熟,是20世纪钢琴协奏曲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参考文献:
[1]耿蕾.论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奏.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
[2]郝珺.浅析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中的复调思维——以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为例.音乐天地,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