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全员育人体系的构建

2019-08-21 10:44蔡梦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体系构建本科生

蔡梦婷

摘要:全员育人是高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构建全员育人体系逐渐成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工作模式。本文结合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全员育人的工作实践,探讨全员育人模式的构建,实现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本科生;全员育人;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014-02

一、高校全员育人的背景意义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要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实施立德树人工程。这也就必然要求高校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工作,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党政管理干部的优势,使其一起加入育人队伍中,将育人工作延伸到专职辅导员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与环节中,增强广大专业教师、党政管理干部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些新情况迫切要求新时期的育人工作要不断扩大覆盖面、不断加强针对性,因此,需要持续深入推进高校全员育人工作,扩大育人工作队伍,从而使得学生对学校、对社会有更多的期待,有效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全员育人工作开展情况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作为国家试点学院,以培养“在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学科交叉优势、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育人理念,在全员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全方位服务的育人管理体系下,学院不断营造全员育人的办学氛围,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宗旨。

1.紧扣第一课堂,推进全员育人机制。学院始终将本科教学工作放在学院发展的首位,始终坚持本科教学是学院发展的根基,不断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本科教学各项工作的开展。①机制层面。学院将“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制订了教师最低教学工作量,提出了相关课程全英文教学的要求,对每位教授进行了担任课程A、B角的明确分工定位;针对部分教授科研及学科事务繁忙而不能固定开课的特点,学院鼓励其开设“新生研讨课”,为教授给本科生开课创造了条件;采用经济政策导向,提高教师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在本科教改中获得项目的教师给予配套资金支持等。这一系列激励政策得到了学院教师的拥护,既提升了本科教学的地位,也使得学院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确保了本科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②工作落实层面。学院非常重视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开课情况,学院所有的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博导、硕导全部进入本科生课堂承担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教学。主讲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每年均为本科生开设一门课程并积极参与其他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主讲教师所开设的课程必须要与自身的研究方向一致,这样在向学生授课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也更加容易彰显。

2.丰富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院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育人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以生为本,师生共同参与,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①科研素养。机制层面:学院全面推行导师制,按照“做人第一,修业第二”的要求,强化导师职责,加强对本科生德育和学业的指导,增进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新生一进校就开展导师分配工作,此时导师主要承担学业导师的职责,给本科生以学业、做人等全方位的指导。大一学年进行两次导师轮换,让学生在不同的导师课题组体验;二年级初,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正式确定学术性导师,此时导师开始承担学术导师的职责,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每学年结束,导师需要接受评估,以学生评价为主要考量方式,评估结果和该导师的研究生招生指标挂钩。工作落实层面:学院所有特聘教授、副教授均担任导师,所有本科生配备导师。在二年级初,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实验平台全部向本科生开放,学生经过培训可以直接操作高端实验设备,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导师指导本科生开展课题研究,组成科研团队,申报院级课题,并竞争性申报国家级、省级各类项目,参加各类科技競赛。学院组织专业教师评审团,对院级本科生科研项目进行立项、中期、结项评审,以保证学生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度。学院还设立科研奖学金,对在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科研项目中申报成功的本科生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②人格培养。机制层面:在学院导师制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导师要给学生以学业、做人、科研等全方位的指导,首先帮助其过“三关”,即家庭—社会、中学—大学、半独立—独立;随后带领其进“三早”,即早进课题、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工作落实层面:学院定期举办“我和老师聊聊天——导师沙龙”活动,邀请一位或多位特聘教授与本科生一起开展一个小型分享会。其间会以访谈的形式,请教授们与学生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与学生面对面交谈。在校园文体活动方面,师生足球联谊赛、排球赛每年如期举行。另外,专业教师还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一年一度的元旦晚会现场,也能看到师生同台演出的画面。学院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更好地联络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在第一课堂之外又开辟了一个可供师生沟通交流的阵地,此阵地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活泼,获得的育人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大,信心充足,目标明确,干劲十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的风气正在日益形成。教师也实现了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变,学生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了从面向少数到面向全体的转变,实现了从成就学生到解放教师的转变。依托于专业导师的辅助,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对专业的认可度和热爱也更加深厚。

三、高校全员育人工作进一步优化的思考

1.教师的育人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知识理论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于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关注,所以专业教师的学生工作经验并不丰富,与学生谈心谈话、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还有所欠缺。所以针对于此,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教育理论培训活动,对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例会、典型学生教育案例讨论会等,可以将育人经验和教育案例传授给专业教师,这些都会对提高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

2.体制机制仍需完善。全员育人的机制还有待完善,与教师、学生相关的规章制度需要根据现实需求适时地进行修订,突破发展瓶颈。在全员育人的过程中,对于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要多倾听学生的反馈意见,定期组织召开各个年级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座谈会。在全员育人的后期,各项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要跟上,对教师的贡献要多肯定多鼓励,积极营造全员育人的优良氛围,力争做到全过程全套制度保障。

3.细分育人的阶段性需求。学生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学生的需求不一样,阶段性目标也不同,所以对于育人的阶段性需求仍要更加细化。大一需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制订长期与近期的学习成长目标;大二则要带领学生走近科研、走进实验室,逐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三需要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帮助学生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大四这一阶段,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学生则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坚定不移地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高校要坚持把“育人为本”提升到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将育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力争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体系构建本科生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