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气囊导尿管固定方式比较

2019-08-21 03:22苏红侠陈超豪黄盈李春梅卢瑶陈映鹤
浙江实用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电切下腹牵拉

苏红侠,陈超豪,黄盈,李春梅,卢瑶,陈映鹤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温州 325027)

前列腺增生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急、尿潴留及尿频等相关症状,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1]。其首选治疗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该措施能有效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且具有手术耗时短、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高[2-3]。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易产生出血、尿路感染及膀胱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其中术后出血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及预后,故术后及早开展止血处理至关重要[4]。研究发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对气囊导尿管进行合理固定为减少出血的关键[5]。基于此,本研究对不同气囊导尿管牵拉固定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止血固定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0月-2018年11月于本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15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无凝血功能障碍;不伴严重性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者;不伴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者;不伴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前列腺癌及尿道狭窄等相关疾病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大腿内侧组、腹股沟组、下腹正中组,各50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1。本研究本经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年龄(岁) 病程(年) 术前前列腺体积(cm3)大腿内侧组 50 64.7±5.5 4.3±1.9 33.6±2.4腹股沟组 50 65.1±5.2 4.5±2.3 33.2±2.1下腹正中组 50 65.6±4.8 4.0±2.2 34.1±1.9

1.2 方法 入组患者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均合理留置F20硅胶三腔气囊导尿管,于气囊内注入40mL生理盐水,导管体外部分用2层3M粘着性胶布呈“三明治”式粘贴,将导管牵拉固定于体表。大腿内侧组选择大腿内侧牵拉固定法,将气囊导尿管牵拉至一定张力后将导尿管固定于大腿外侧。腹股沟组采用腹股沟区牵拉固定法,向前牵拉导尿管至腹股沟区,经医用橡皮膏将导尿管固定,外贴3M胶布。而下腹正中组选择下腹正中间牵拉固定法,向前牵拉导尿管,牵拉气囊至膀胱颈口,经医用橡皮膏固定导尿管在下腹正中间,并外贴3M胶布。三组均在引流尿颜色转清后放松牵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三组术后心理状态、疼痛程度、拔管时间、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1)心理状态:采用SAS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SD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术后焦虑、抑郁水平进行评估[6],两个量表均包括20个条目,各项目用1-4分4级评分法,将20项内容评分相加获得粗略评分,再乘以1.25获得标准分,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或抑郁情况严重。(2)疼痛程度:选择VAS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估术后24、48小时疼痛水平[7],VAS量表总分0-10分,分值高者疼痛剧烈。(3)止血效果:根据术后1小时内出血量进行判定,术前称干纱布重量,术后再称血纱布重量,两者之差即为纱布上的血量,再加上切口周围敷料上的血量、吸引器瓶内的血量,即为总失血量。(4)并发症:记录尿道外口损伤/狭窄、下肢静脉血栓、皮肤过敏反应、压疮等情况[8]。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应用(±s)描述,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描述,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与大腿内侧组比较,腹股沟组及下腹正中组SAS及SDS评分均较低,其中,下腹正中组SAS及SDS评分较腹股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2。

表2 三组术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三组术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与大腿内侧组比较*P<0.05;与腹股沟组比较#P<0.05

组别 n SAS SDS大腿内侧组 50 67.5±6.2 68.7±5.6腹股沟组 50 63.0±6.1* 64.9±5.4*下腹正中组 50 58.6±5.3*# 59.8±4.7*#

2.2 疼痛程度 相较于大腿内侧组,腹股沟组、下腹正中组术后24、48小时VAS评分均降低,且下腹正中组该评分低于腹股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详见表 3。

表3 三组VA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三组VAS评分比较(±s,分)

与大腿内侧组比较*P<0.05;与腹股沟组比较#P<0.05

组别 n 术后24小时 术后48小时大腿内侧组 50 6.7±0.5 3.3±0.7腹股沟组 50 5.9±0.6* 2.6±0.8*下腹正中组 50 4.8±0.4*# 1.8±0.6*#

2.3 拔管时间及出血量 相较于大腿内侧组,腹股沟组、下腹正中组拔管时间、术后1小时出血量均减少,且下腹正中组少于腹股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4。

表4 三组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1小时出血量比较(±s)

表4 三组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1小时出血量比较(±s)

与大腿内侧组比较*P<0.05;与腹股沟组比较#P<0.05

组别 n 拔管时间(d) 术后1小时出血量(mL)大腿内侧组 50 6.0±0.7 62.2±8.1腹股沟组 50 5.4±0.3* 55.9±8.8*下腹正中组 50 4.1±0.5*# 48.7±9.2*#

2.4 并发症 术后24小时,腹股沟组、下腹正中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大腿内侧组,且下腹正中组 6.0%(3/50)低于腹股沟组 18.0%(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5。

表5 三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研究发现,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易出血的因素较多,如创面未彻底止血、腺体残留等手术因素,此外还有尿管刺激、术后疼痛及术后麻醉消失等相关原因均能导致膀胱剧烈收缩,牵拉前列腺血管,引起出血[9-10]。临床多选择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法止血,能预防尿道外口损伤及狭窄,但因其为24小时持续压迫,限制术后活动,严重影响舒适度,影响预后[11-12]。大腿内侧牵拉固定法中,牵引侧大腿难以屈曲,如患者屈曲该侧大腿则会增加继发性出血、血块潴留等并发症可能[13];此外,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患者,其血液黏稠度较高,术后长期下肢制动,可诱发下肢静脉血栓[14]。下腹正中牵拉固定法为新型导尿管牵拉固定方法,选择3M粘着性胶布固定,将导尿管牵拉固定在下腹正中间位置,可使术后止血效果增强,预防术后皮肤过敏及导尿口感染,具有操作简便、舒适度高、下肢可活动等优势,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康复[15]。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开展下腹正中间气囊导尿管牵拉固定法能有效止血,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并能够改善患者术后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电切下腹牵拉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干预价值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养胃 “一揉二提”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热身中不同牵拉方式对高校网球运动员灵敏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