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蜜,王幼辉,马丽娟
(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浙江 宁波 315040)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1-2]。放疗是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而在放疗基础上进行化疗的同步放化疗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但有增加毒副反应的缺点[3-4]。PF方案(顺铂+5-氟尿嘧啶)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临床研究的证实[5]。复方斑螯胶囊是一种复方中药制剂,从斑螯、刺五加、黄芪、人参、女贞子等多种中药中提取,具有广谱抗癌作用,而且具有增强放化疗疗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升高白细胞、保护骨髓等多种作用[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均是与恶性肿瘤细胞生长、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其水平在宫颈癌患者中显著升高,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在宫颈癌治疗过程中观察VEGF、TSGF水平的变化对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7-8]。本研究旨在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辅助PF方案同步放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TSGF及毒副反应的影响,以期为宫颈癌的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接受治疗的9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50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确诊为中晚期宫颈癌;(2)具有可测量的肿瘤病灶;(3)未接受过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病史、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严重心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资料不全者等。两组宫颈癌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详见表 1。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PF方案同步放疗,具体如下:在CT引导下进行三维模拟定位临床靶区,该靶区包括子宫、宫颈、阴道等原发肿瘤病灶区域。在原发肿瘤病灶区域周围10mm范围定义为计划靶区。每周行5次放疗,总共25-27次,每次放疗剂量为180-200cGy,总剂量为5000cGy。同时给予PF化疗方案治疗,具体如下:顺铂30mg/m2静脉滴注,d1-5应用;5-氟尿嘧啶 600mg/m2静脉滴注,d1-5应用。均于化疗的第1周和第5周应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斑螯胶囊辅助治疗,给药方案:复方斑螯胶囊(贵州益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52020238,0.25g×60 粒)0.75g, 口服,2 次/d,连续应用8周。该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且患者知情同意。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行CT检查,测量肿瘤病灶大小,根据肿瘤病灶改变情况进行宫颈癌近期疗效评价[9],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恶化(PD)4个标准,其中CR和PR病例均为近期治疗有效。具体标准为:CR,所有目标肿瘤病灶消失;PR,目标肿瘤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SD:目标肿瘤病灶长径总和缩小未达30%或增加未达20%;PD,目标肿瘤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比较VEGF、TSGF水平,其中VEG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SGF采用光度比色法检测。治疗过程中观察比较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1 近期疗效 近期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0%vs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2。
表2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2.2 VEGF、TSGF检测 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TS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VEGF、TSGF水平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详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EGF、TSGF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EGF、TSGF水平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VEGF(pg/mL) TSGF(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547.43±63.18 285.10±31.45 81.48±15.71 50.26±11.35观察组 50 549.21±65.87 203.69±24.22*83.29±17.43 31.82±6.07*组别 n images/BZ_43_1736_1395_1754_1437.png
2.3 毒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组骨髓抑制 (χ2=7.11)、胃肠道反应(χ2=9.78)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白细胞减少 (χ2=5.82),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4。
表4 两组毒副反应比较(n)
2.4 PFS 对照组PFS为(14.7±3.2)月,观察组PFS为(18.2±3.6)月,观察组 PFS 延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原因复杂。临床上,多数宫颈癌患者确诊时肿瘤已经进展至中晚期,预后较差。因此,提高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一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同步放化疗是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手段[10]。PF方案是宫颈癌治疗中常用的化疗方案,该方案中的顺铂和5-氟尿嘧啶不仅具有明确的杀灭肿瘤细胞能力,而且对放疗具有增敏作用[11]。复方斑螯胶囊是从斑螯、刺五加、黄芪、人参、女贞子等多种中药中提取的复方中药制剂,具有广谱抗癌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浸润,且能增加放疗、化疗的疗效[12-13],在宫颈癌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药理学研究证实[14],复方斑螯胶囊具有升高白细胞、保护骨髓、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在减少放化疗毒副反应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与单用PF方案同步放疗的对照组相比,应用复方斑螯胶囊辅助的观察组近期疗效提高,PFS延长,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降低,表明在接受PF方案同步放疗的宫颈癌患者中应用复方斑螯胶囊辅助治疗能够提高近期疗效和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并减少毒副反应发生,与该药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增强放化疗疗效、升高白细胞、保护骨髓等作用有关。
VEGF是与肿瘤生长、浸润、转移息息相关的生长因子,其水平在宫颈癌患者中显著升高,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明显,其水平的高低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15-16]。TSGF是与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密切相关的糖类物质和代谢物质的总称,在肿瘤发生时的早期即具有较高的浓度,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17-18]。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VEGF、TSGF水平降低更显著,表明复方斑螯胶囊辅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TSGF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复方斑螯胶囊辅助治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