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勇
调色,乃画家秘方。一位画家,善调红,那红极不俗,有灵气,闪烁异辉。于是,有人问:“此红何处所得?”画家笑而不答。多年后,画家故去,人们替其更衣,方知其秘密竟在胸前,那里排列多处刀口。原来,画家生前调红用的是鲜血。此事记录在《写生帖》中,日本小说家德富芦花所著。显然,这是隐喻,意谓珍品绝非唾手可得,得有百分百赤诚,乃至生命的付出才行。
从调色,我想到为文,若想出精品,必得用力道。此力道,绝非拂尘轻挥,而需呕心沥血。譬如《平凡的世界》,便是路遥用生命的力度写就。
为文者,拿好笔很关键,唯此才能毫端蕴秀,临霜蘸情,书写具有生命力度的篇章。塞万提斯说:“笔乃心灵之舌。”意即手中之笔,应为心灵代言。当下,流行曰:“愿君莫任韶光逝,我以我手写我心。”我认为,该是塞万提斯之言的中国古典化表达,呼唤的即是表达的真诚与真实。 真诚与真实的表达,不该成为奢侈品,那应是每一个写作者最基本的工具,该时刻备在身边,用在手中。曾经火得不得了的“鸡汤文”,如今为何式微?一度热得烫人的“雞汤女王”,如今为何冠冕落地?我认为,其实无他,盖因其缺乏表达的真诚与真实罢了。
失“真”的作品,终会被时间之水冲走。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之间,我更愿意精读后者。因为前者虽是自传性作品,却被肆意篡改,失真严重,奥斯特洛夫斯基临终前,就沉痛地说:“我们所建成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同样,在浩然的《金光大道》与汤显惠的《夹边沟记事》之间,我更愿意为阅读后者而废寝忘食。
作家王开岭说:“从本质上讲,任何艺术行为都源于一种‘自崇高的精神操守,一种弱势而又坚忍的生存抵抗。你搞文学……说明你本身(生命类型)即属于文学所倡导的那种正义、理想、自由、血性、尊严、激情、嫉恶如仇的美学精神,它纯粹是一种生命方式,只能使你‘成为什么而非‘得到什么。它帮助的是灵魂的行走……这是个信仰问题而非利益的选择问题。”其中,他所提到的文学的美学精神关键词,如果团揉在一起,“化学反应”之后,我认为,其实也就是真诚与真实。
做心灵之舌,有血有肉有温度,这应该是也必须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