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和年级差异对医学院低年级本科生学习状况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19-08-20 09:11:00毛雁翎李云泽鹏陈云曦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医学院本科生医学生

毛雁翎,李云泽鹏,陈云曦,郭 喻,汪 晖

(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1)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振兴的重要保证,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强的新时代大学生是现今高校的首要任务。医学学习具有周期长、任务重、与实践联系紧、使命感强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点,做好医学院新生的专业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探究专业差异对医科生学习情况的影响,明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了武汉大学临床五年制和预防检验专业二、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专业和年级差异角度进行分析,试图对调查结果提出可行建议,引导医学生更好的融入本专业学习,也有利于以后各项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医学生。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和预防检验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72份,有效回收率为91%。调查对象为刚结束上学年学习的二、三年级学生,其中临床五年制二、三年级各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分别为89和92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9%和92%。预防检验二、三年级各发放问卷35和65份,有效回收分别为30和61份,有效回收率为86%和94%。

(二)方法。

1.问卷调查法。参照文献[1]自编问卷。对问卷进行预投放后再回收,修改形成最终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学习动机、积极性、自律性以及改进学习情况措施等方面内容。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访谈部分学生和教师,分析原因,探索改进措施。

3.统计分析。所有结果用百分率表示。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为0.05。

二、结 果

(一)专业差异对学习情况的影响。

在平衡了年级因素对学习情况的影响后,结果显示(见表1),预防检验不喜欢本专业的学生(23.9%)是临床专业(13.7%)的一倍多。对成绩的自我要求上,大多数学生均选择良好(临床47.9%,预防检验62.7%),同时绝大多数学生均认为学习现状尚能承受。此外,66.9%的预防检验学生认为班级学习氛围不好,远多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导致学习倦怠的原因中,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均占不同专业的首位。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中,大部分临床专业的学生(57.5%)选择了提前到医院实习,而一半以上的非临床专业学生则选择了授课方式多样化(54.1%)。

(二)年级差异对学习情况的影响。

在平衡了专业因素对学习情况的影响后,发现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普遍强于二年级。大多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任务尚可承受,但相比三年级(7.7%),二年级认为学习吃力的学生(24.1%)更多。在对学习环境的调查中,认为学习氛围好的二年级学生(14.4%)较三年级少(29.9%)。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仍然是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见表2)。

三、分析与建议

调查分析显示,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学习适应性差,专业认识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的问题,但在专业认识和学习需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针对不同专业,对医学院低年级本科生进行差异性引导和教学十分重要。

表1 专业差异对学习情况的影响

注: 每个因变量以最后一个选项作为参考类别,以预防检验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参照

表2 年级差异对学习情况的影响

注: 每个因变量以最后一个选项作为参考类别,以三年级作为二年级的参照

(一)引导新生适应大学学习。

感到学习吃力是产生倦怠的原因。为帮助低年级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学校可在新生入学阶段,邀请高年级学生分享学习方法、感悟与经验,并挑选高年级学生作为朋辈导师。朋辈导师与新生有相同的学习背景,了解本专业学习的特点,可以及时地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2]。

(二)开展专业认知教育。

调查发现,预防检验学生因调剂而选择本专业的占绝大多数,对专业认知不足,学习上难有代入感,可能导致

了其学习积极性较临床专业学生差。66.9%的预防检验学生认为班级学习氛围不好,而临床医学本科生喜爱本专业的可能性是预防检验学生的13.296倍,也都证明了这一点。此外,大部分不同专业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为无所谓,说明学生普遍存在专业喜爱度不高的问题,因此提倡进行专业认知教育。

专业认知教育包括专业思想教育和课程学习引导两部分。医学专业具有其特殊性,服务对象是病人,职责是培养出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因此要求医学生有无私奉献的觉悟和崇高的使命感。在入学初就要对新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其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完善,更好的融入医学学习生活中。而课程学习引导可以请权威专家介绍本专业学科基础、发展动态并列出各阶段的必读书目,使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有选择地去扩大知识面并培养专业兴趣[3]。此外,对于转专业态度坚定的学生,学校应鼓励其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适当放宽转专业条件。

(三)教师因专业施教。

不同专业的多数学生均把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放在了导致学习倦怠原因的首位,但不同专业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应各有侧重。临床专业学生更需要通过实习积累大量临床技巧,同时直面病人的过程也赋予学生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医学学习中去。因此,医学院可安排低年级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预防检验专业学生并不直接接触临床病人,对课堂学习的要求较高。同时,预防检验专业因他人压力导致学习倦怠的学生,是临床专业的三倍多。因此建议针对该专业学生,课堂授课方式应多元化,教师加强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解压,并可在阶段性教学内容结束后进行小结,易于学生吸收理解,融会贯通。

猜你喜欢
医学院本科生医学生
新乡医学院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0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