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疗法对提高手足口后遗症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效果观察*

2019-08-20 06:29程艳娜高超郑雅静耿香菊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6期
关键词:标准分康复训练疗法

程艳娜,高超,郑雅静,耿香菊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手 足 口 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属于多发于2~4岁幼儿的发疹性传染病,与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EV71)等多种病原体感染有关。患儿主要表现为口咽部黏膜溃疡及疱疹,手足臀处皮肤出现皮疹及疱疹,严重时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后遗症,继而引发肢体功能障碍,不利于患儿身心健康发育成长[1]。因此,临床针对HFMD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常采用康复训练及护理来改善患儿预后。作业疗法常用于脑瘫、发育迟缓患儿等的康复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肢体功能障碍[2]。本研究将作业疗法用于本院82例患儿康复治疗中,探讨其对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HFMD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82例。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3]中对HFMD相关诊断纳入标准,患儿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脑膜刺激征等神经体征,经脑脊液检查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患儿年龄16 个 月~6岁,病程12~18 d,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病例资料。排除发育迟缓儿、脑瘫儿、残疾儿等其他原因所致中枢神经损伤者,排除医嘱配合差、受试中途放弃、转院或消失者。遵循密封信封法随机分配原则,将82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分布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采用Bobath促通手法的运动训练,持续40 min/次,5次/周;给予患儿水疗15 min/次,5次/周;给予慢性小脑电刺激疗法30 min/次,5次/周,干预时间12周。观察组在以上训练基础上给予作业疗法,干预时间12周,具体如下:①精细运动作业疗法 针对正中神经损伤患儿采用捡玻璃球、挤牙膏、双手抛接球及拧毛巾等训练方式,持续30 min/ 次,3次 / d,每周训练5 d;针对尺神经损伤儿,指导其用拇、示指捏取小物件、夹纸、撕纸等,持续30 min/次,3次/d,每周训练5 d;对于桡神经损伤儿可采取编织式或弹钢琴式训练,持续30 min/ 次,3次/d,每周训练5 d;对于下肢周围神经损伤儿,指导其进行患肢单腿站立、下蹲、上下楼及踩单车等运动训练,利于其下肢功能改善,持续30 min/次,3次/d,每周训练5 d;以上训练遵循循序渐进逐渐减少训练原则。②感知功能作业疗法 针对2 岁及以上患儿,指导其用手触摸不同形状、大小的钝性物体,如硬币、钮扣、金属等训练患儿手部实体感觉,然后告知其闭眼触摸一遍,再睁眼进行一轮触摸,如此反复,提高患儿对钝性物体辨认能力;采用冷、热、深压刺激等手段刺激患儿感知神经,提高患儿神经受损肢体感知能力;对比鲜明的大卡片或有亮光灯的电动玩具吸引患儿注意力,逐渐慢慢移动,方向为左右、上下摇摆或远近移动,让患儿左右、上下追视180°,远近追视至物体消失。③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对患儿进行进食、洗漱、如厕和穿脱衣服等日常生活行为训练;上肢神经受损强调肩、肘、臂等功能主被动训练,下肢神经受损强调下肢外展、内旋及屈曲运动;依据患儿年龄及智商为其针对性设计训练题目4个左右,时间持续20 min,3次/d,连续进行12周。④家庭训练指导 治疗师指导患儿家属掌握以上作业疗法,贯穿于患儿家庭生活中,对患儿的康复训练进行监督、指导及记录,着重强调患儿上肢抓握功能及感知能力。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HISS)[4]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神经损害性进行评估。②精细运动功能 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测试(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PDMS)[5]对两组患儿的精细运动发育商、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及抓握标准分进行评估。③康复满意度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患儿康复效果满意情况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维度,记录两组患儿家属康复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检验组间数值,采用配对t检验法检验组内多个时间点数值;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HISS评分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的NHISS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2。

2.2 PDMS评分

两组患者的精细运动发育评分、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及抓握标准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佳(P<0.05)。见表3。

2.3 患儿家属康复满意度

观察组和对照组家属康复满意度分别为92.68%(38/41)和75.61%(31/41),观察组康复满意度较对照组高(χ2=4.479, P=0.03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HIS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HIS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NHI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1 23.58±5.54 10.56±4.33对照组 41 23.12±5.35 15.64±4.64 t值 0.382 5.125 P值 0.703 0.000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DMS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DM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精细运动发育评分 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 抓握标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1 81.25±5.24 94.25±4.54† 8.23±2.18 12.57±3.24† 8.13±2.15 13.01±2.98†对照组 41 80.98±4.98 86.25±3.58† 8.16±2.12 10.24±2.78† 8.08±2.06 10.74±2.54†t值 0.239 8.860 0.147 3.495 0.108 3.712 P值 0.812 0.000 0.883 0.000 0.915 0.000

3 讨论

重症HFMD的后遗症主要为神经系统受累,尤其是伴有脑炎的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脑神经损伤,继而导致其出现面神经瘫、肌无力、眼神经损伤及肌瘫等后遗症。由于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物及疫苗来有效防治HFMD,从而导致HFMD后遗症发生率及致残率持续增高,严重阻碍学龄前患儿健康成长[6]。HFMD多发于2~4岁幼儿,由于该年龄段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可塑性极佳,是修复受损神经功能的黄金时期,在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基础上辅助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中枢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利于患儿积极预后[7]。儿童作业疗法是一种着重于肢体技能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及社会化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受损及运动功能障碍,利于患儿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为其将来回归社会奠定良好基础[8]。本研究将作业疗法用于本院82 例HFMD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的康复训练中,并取得满意结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作业疗法治疗后,其NHISS评分有显著下降趋势,精细运动发育评分、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及抓握标准分有显著上升趋势,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提示该训练可利于HFMD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的中枢神经受损修复,继而利于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提高,与胡继红等[2]报道相似。分析原因在于,作业疗法遵循儿童肢体动作发育的特点,对HFMD患儿进行抓握、对捏、双手协调等精细运动训练,并加强其感知训练,重视患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强调患儿家属对患儿的家庭训练指导,可利于患儿有效修复受损神经功能,综合提高患儿感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实施训练过程应注重患儿功能状态,针对性调整训练方案,遵循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利于患儿树立良好成就感,激发其训练兴趣,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利于患儿受损神经功能改善及精细运动功能的提高。此外,观察组患儿家属康复效果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说明作业疗法辅助与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儿康复效果,患儿家属对其康复结果更加满意。

综上所述,将作业疗法用于HFMD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康复治疗,可有效修复患儿受损神经功能,利于其精细运动功能改善,患儿家属对患儿康复结果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于康复科领域中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标准分康复训练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基于马尔科夫预测的分层教学下教学质量量化模型
高校师生对原始分制与标准分制的感知对比
基于标准分优化的在线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