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敏江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由机体胰岛素不足而引起[1]。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占DM患者的90%以上,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疲乏无力及肥胖等症状,由于患者自我监控能力和依从性较差,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甚至出现高渗性昏迷及糖尿病酮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加上大多数患者只测量白天血糖水平,而夜间很少测量,而T2DM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随着科技的发展,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可准确检测24 h血糖变化情况[3],然而其在评估不同胰岛素用药方式治疗T2DM的临床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将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应用于评估不同胰岛素用药方式治疗T2DM患者中,观察其效果及对血糖变异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30例T2DM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标准确诊的T2DM患者[4];② 年龄:40~75岁;③家属同意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伴有外伤、感染者;②合并心、肝及肾等其他器官严重衰竭者;③沟通、听力、智力及精神障碍患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男35 例,女30例;年龄41~69岁,平均(62.48±5.31) 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3.23±1.09)年;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40~75岁,平均(62.73±5.40) 岁,病程5 个 月~7年,平均(3.26±1.13)年。两组上述基线资料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在早、晚餐30 min前均给予皮下注射0.2 u/(kg·d)胰岛素注射液(生产单位:四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548),中餐30 min前注射0.1 u/(kg·d)。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将胰岛素置于胰岛素泵(美国MiniMed-712型),连接导管的皮下埋置针头,将胰岛素24 h持续缓慢注入患者体内,剂量为0.5~1.0 u/(kg·d),将全日总量用1∶1比例分配为基础量和餐前追加量,治疗期分为剂量调整和维持期,并根据血糖调整药物剂量。
①两组临床疗效比较[6]:显效: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疲乏无力及肥胖等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②采用雅培越捷型血糖仪,分别于餐前、餐后2 h采指血测患者血糖并记录;采用乳胶免疫凝集法测定HbA1c,所用仪器为Bayer公司提供的DCA2000测定仪,操作过程中严格按说明书进行;③应用CGMS进行持续72 h血糖监测并记录患者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 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LAGE)、血糖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 SDBG)及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ean postprandial glucose excursions, MPPGE)的变化水平;④观察并记录两组低血糖发生率。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对比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对比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7%(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治疗前,两组FPG、P2hBG、HbA1c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PG、P2hB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治疗前,两组各CGMS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GE、LAGE及MPP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D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治疗后,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61%(3/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46%(1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61,P=0.03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FPG/(mmol/L) P2hBG/(mmol/L)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5 10.46±3.67 5.28±1.89† 15.25±4.34 6.25±1.57† 10.39±3.35 5.37±1.44†对照组 65 10.44±3.65 7.58±2.18† 15.31±4.39 9.66±2.11† 10.42±3.39 7.63±2.86†t值 0.031 6.427 0.078 10.453 0.051 5.690 P值 0.975 0.000 0.938 0.000 0.959 0.000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CGMS监测结果比较 (±s,mmol/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CGMS监测结果比较 (±s,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MAGE LAGE SDBG MPPGE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前观察组 65 5.60±1.12 3.21±0.50† 7.88±2.25 3.75±0.32† 2.49±0.15 1.35±0.10† 4.22±0.63 2.61±0.38†对照组 65 5.63±1.14 4.64±0.93† 7.90±2.27 5.19±1.15† 2.51±0.16 1.38±0.12† 4.25±0.66 3.57±0.49†t值 0.151 10.919 0.050 9.726 0.735 1.548 0.265 12.482 P值 0.880 0.000 0.960 0.000 0.464 0.124 0.791 0.000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变化,T2DM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胰岛素B细胞受损,甚至全身组织器官功能的衰退,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血糖水平尤为重要,但在治疗期间由于血糖波动较大,治疗较为困难,故血糖监测有助于评估有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程度,并制定降糖方案,同时还可反应降糖治疗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指导[5]。以往临床常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但其操作不方便,且容易造成低血糖的发生,同时给患者带来痛苦。胰岛素泵是近年来治疗DM的新方法,其是持续的输注胰岛素,通过一条与人体相连的软管向人体输注,使患者血糖得到稳定。可模拟正常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持续输注基础胰岛素并快速输注追加剂量胰岛素,保持体内胰岛素水平,提高血糖控制的稳定性,迅速控制高血糖,从而保护胰岛B细胞[6]。
CGMS是通过检测细胞间的葡萄糖浓度从而反映血糖浓度,具有准确、全面及有效等优势。其通过感应探头获得电信号,并将5 min的血糖平均值进行保存,可获得每日血糖趋势图,能够反映每日和特定时段血糖波动趋势,同时还可反映高、低血糖发生情况和持续时间,从而提供详细和准确的信息,有利于调整胰岛素剂量,降低高、低血糖发生情况,达到稳定血糖的目的[7-8]。研究表明[9],CGMS与静脉、末梢血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准确反映血糖变化情况,同时避免了因检测结果滞后影响胰岛素治疗的弊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FPG、P2h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这与高琳等[10]研究结果相符。提示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效果较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效果更佳;治疗后观察组MAGE、LAGE及MPP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T2DM对保证患者24 h血糖稳定更有效;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T2DM能够减少高、低血糖的发生率和对患者机体损伤,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评估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T2DM的效果较好,能够控制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