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忠臣
摘要:物理这门课程是以观察和实验作为基础的,而实验在这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关乎着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因为一个完整的物理实验可以体现其中概念、公式,我们只有做好物理实验,才能深入地理解它其中潜在的知识。通过做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有一点就是,由于初中的物理是同学们刚刚开始接触,他们对于这门学科会感觉很陌生,况且物理给人们的印象一直就是枯燥乏味且晦涩难懂的,需要记公式、做题来提高成绩,所以物理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升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的。
关键词:生活用品;物理实验;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7-0194-01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现阶段由于教材不断更新,而物理实验器材却依然停留在原地,这就导致了器材的老旧跟不上我们教材的需要,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们对实验的理解,因为他们并不能借助实验来真实地体会其中的实验原理,这也就给我们教师抛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于是我们想到了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来代替那些老化的实验器具,这样不仅简单容易实施,而且由于生活用品原本就贴近生活,这样也会使同学们更贴近物理这门课程。在这里,作为一位初中物理老師的我想简单地谈一下在这方面我的一些方法。
1.利用生活用品做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我们教师要想利用生活用品做物理实验,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们接受这一教学方式。因为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利用日常生活用品来做严格的物理实验有些不够严谨,所以会不太理解教师为什么要使用这一教学方法。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逐渐引入这一方法,通过一些物理实验来使同学们认识到它,再到接触它,从而日渐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也更愿意学习物理这门课程。
例如,在学习《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可以把用过不能再用的粉笔头研磨碎,将它们用开水冲泡开,再将不同的颜料混合在一块,比如说红色和蓝色混合在一块就可以变成紫色,而蓝色和黄色混合在一块就可以成为绿颜色,同学们会感觉色彩混合是如此神奇,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出现另一种颜色。
2.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发现新的生活用品进行物理实验
教师应鼓励学生们自己积极动手进行物理实验,这样学生们在动手之前会对自己所用的实验物品进行思考,会想这一物品是否符合他们的实验要求,会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对自己将要做的物理实验有一个充分地了解。而通过自己动手,他们更能体会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感,使他们更热爱物理实验,享受自己动手的这个过程。这样也会使同学们感受到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其实是息息相关的,他们在物理实验中不仅可以感知学习内容的丰富,也可以在以后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用刻度尺测长度》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用尺子去测量教室里可以进行测量的一切物品,比如说桌子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度以及物理课本的长和宽,但前提是同学们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教师都应该给同学们讲解清楚,之后再进行实验,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就是其中有一课是《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可以用一根有重量的笔代替小锤,用讲台代替铁架台,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身边的用品。通过实验,学生们了解到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距离、与传播声波的介质有关,自己做实验得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加深对同学们的记忆。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感与综合能力
我们要利用生活用品来进行物理实验,这是一种打破传统物理教学实验的方法,这也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我们不仅要摒弃原有的利用传统物理实验器具进行实验的方法,转变我们旧的理念,还要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还要针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和对实验的理解能力来作出相应的调整。还有一点就是教师们要具备更高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仅仅是要做好原来的那些工作,还要对本课时要做的实验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准备好实验所要用到的生活用品,所以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总而言之,将生活用品和日常用品应用到物理实验中是一个简单高效且节约物理器材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好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来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用普通的物品创造出物理实验,使同学们感受到实验的亲切与自然,在平时逐渐培养学生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物理知识,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技能、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学生们的物理成绩,而且我们的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教学质量逐渐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可谓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地改进旧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也应该努力配合,师生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努力,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物理学习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廖伯琴.新课程科学学科教学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宪魁,王欣.物理学方法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