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丹
【摘要】 目的:探究中药熏蒸联合康复护理对预防气虚血瘀证脑卒中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笔者所在医院84例气虚血瘀证脑卒中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康复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列为对照组,使用中药熏蒸联合康复护理的42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深静脉多普勒变化及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胫后静脉、腘静脉及股静脉的点状回声率与血管内液清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下肢肿胀、皮肤颜色异样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康复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气虚血瘀证脑卒中老年患者的血液黏度,同时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因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中药熏蒸; 康复护理; 气虚血瘀证脑卒中; 老年; 预防; 深静脉血栓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8.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8-0-03
脑卒中(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组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具有起病急骤的特点[1]。33.3%以上的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需要长期卧床休养,而由于运动量的减少,全身血液循环功能受到影响,血液黏度增加,因此患者极易出现深静脉血栓[2]。据数据显示,如不对此进行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达30%,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3]。目前,临床逐渐提倡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因此,本文就中药熏蒸联合康复护理对预防气虚血瘀证脑卒中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产生的效果做出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气虚血瘀证脑卒中老年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等医学影像学确诊为脑卒中;(2)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脑卒中诊断标准[4];(3)病程≤2周且生命体征较为稳定。排除标准:(1)具有严重肝、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2)伴有恶性肿瘤;(3)具有严重骨科疾病;(4)具有恶性进行性高血压。使用康复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列为对照组,使用中药熏蒸联合康复护理的42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54~73岁,平均(62.17±3.38)岁;NIHSS分级:轻度卒中6例,中度卒中25例,中重度卒中10例,重度卒中1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4~75岁,平均(63.05±3.26)岁;NIHSS分级:轻度卒中5例,中度卒中24例,中重度卒中11例,重度卒中2例。两组性别、年龄、NIHSS分级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1)上下肢运动。对患者进行早期被动运动,分别将患者的上肢进行外收内展、前后旋转、屈曲等基础活动,患者恢复一定自主能力后,则引导其进行侧卧位耸肩与Bobath握手法上举锻炼。对患者下肢可进行外收内展、背屈、拓屈等基础活动,上下肢活动均以10~20个为一组,每日完成1~2组。(2)抬臀运动。护理人员引导患者仰卧并屈膝,告知患者使用腰、腹、臀及下肢力量将臀部抬起,抬起后维持姿势10 s,10次为一组,每日锻炼1组。(3)平衡锻炼。初期可从坐位平衡锻炼开始,即引导患者坐在床边,双腿自然垂于地面,健侧由家属或护理人员保护,操作者站在患侧,并用手扶稳患者侧肩部,指导患者进行腰部与上肢躯干的前后左右运动,每次进行10~15 min,1次/d。当患者可自行坐位平衡后则开始进行站立平衡锻炼,即引导患者坐在床边(双脚距离与肩同等),护理人员坐在患者对面,双膝互相頂住以保证患者姿势正确,双手扶在患者的髋部进行辅助,随后鼓励患者使用Bobath握手法,使身体慢慢前倾并起立,每日进行2次,10 min/次或根据患者体能情况进行调整。(4)步行及上下楼锻炼。患者恢复情况较为稳定后,则进一步扩展锻炼,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两名护理人员搀扶患者行走。患者行走较为平稳且逐渐减少对搀扶者的依赖后则进行上下楼锻炼,锻炼原则为上楼时先抬患侧腿,下楼时先下健侧腿,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养成正确抬腿的顺序。
观察组在康复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进行护理,具体内容为:选取中药赤芍、川芎、当归、红花、地龙、桃仁各10 g,黄芪40 g,进行适当煎煮,随后将药液与药材一同倒入熏蒸机的盛药盒内,开启仪器进行10 min预热(温度调整为40 ℃),当出现蒸汽升腾后则辅助患者将患肢置入熏蒸舱,将熏蒸时间设定为30 min自动关停,1次/d,每周熏蒸5次,2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研究通过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深静脉多普勒变化(胫后静脉、腘静脉及股静脉的点状回声与血管内液清透率)及不良症状(疼痛、下肢肿胀、皮肤颜色异样、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来评估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5]。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深静脉多普勒变化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胫后静脉、腘静脉及股静脉的点状回声率与血管内液清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症状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疼痛、下肢肿胀、皮肤颜色异样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由于需要长期卧床,因此极易引发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非正常凝结,是一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6-7]。气虚血瘀是中风发病基础,因此,中风的治疗及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以补中益气、行气活血为主,利尿为辅[8-10]。
本研究所使用的康复护理干预通过主动及被动的锻炼可以激发神经突触连接,帮助其重新建立中枢神经系统反射功能及结构,从而令患者逐渐恢复肢体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治疗中风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功能[11]。但由于康复护理属于物理性的锻炼机制,只能在身体的原有基础上予以加强,并不能额外给予补益性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及胫后静脉、腘静脉、股静脉的点状回声率与血管内液清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观察组在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了中药熏蒸护理。中药桃仁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紅花则可以散湿去肿;黄芪是补气佳品,同时还具有利尿、降压、抗应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较广泛的抗菌作用[12];川芎辛散温通、祛风通络;当归补血活血,可加强通络效果;地龙则可用于气虚血滞引发的痹证及半身不遂,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肢节不利、经络阻滞、血脉不畅之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中药熏蒸是通过蒸汽作用促进肌肤毛孔张开并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进而达到增强药效的效果。因此,将中药护理联合康复锻炼既可以提升患者身体素质,又可以通过药物加强治疗与预防效果,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达到促进患者恢复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药熏蒸联合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气虚血瘀证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疾病症状,通过补血益气、加强锻炼来增强自身体能与免疫能力,从而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生成,因此该护理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严斌泓,冯嘉依,顾亚萍,等.中药熏蒸在预防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3):65-68.
[2]王永静.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7,26(17):35-36.
[3]赵玲花.综合康复护理对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8):210-212.
[4]范天伦,符川,李娇红,等.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10):1719-1720.
[5]张秀英,吕梅芬.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1):52-53.
[6]张姝.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4):68-70.
[7]林秀孟,陈妹,黄姱姱.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2):90-92.
[8]何萍.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5):120-121.
[9]杨沙.基于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6):82-83.
[10]甘云萍,饶敏.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6):97-99.
[11]喻芬.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综合康复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8):56-57.
[12]何东松.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4-85.
(收稿日期:2019-01-25) (本文编辑:李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