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丰,何燕萍,周丽婷,黄春林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302)
银耳(white fungus,Tremella fuciformis),属真菌门担子菌纲银耳属,富含银耳多糖、黄酮类和多酚类等具有生物活性成分的物质[1]。银耳在采摘后需经过一段时间预泡塑型再干燥,在预泡过程中银耳子实体的糖类、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不同程度地浸出,预泡液将作为废水排出,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目前,对于食用菌加工预煮液废弃物的利用已有报道。薛淑静等[2]测定了白灵菇预煮液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风味物质组成;段秀辉等[3]分析了3种食用菌预煮液的营养成分。刘璐等[4]对鲜香菇与香菇预煮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陈君琛等[5,6]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将棕色蘑菇、大球盖菇漂烫液制备成营养精粉;芦菲等[7]将鲜平菇喷雾干燥制备平菇精粉;薛淑静等[8]利用白灵菇预煮液加工沙拉酱。但是,关于银耳预泡废弃液的研究尚无报道。
本研究通过测定银耳预泡液的主要营养成分,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采用喷雾干燥制备精粉,意为银耳预泡液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基础。本研究对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亦有重要意义。
银耳预泡液,取自福建省三明市尤溪镇,新鲜银耳采摘后经过30~40 min浸泡塑型,从排放口取废弃液(总固形物含量约为0.067%),经真空浓缩(温度55 ℃、真空度-0.098 MPa)得到不同总固形物含量的预泡液。
SY6000小型喷雾干燥仪,上海世远生物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1.3.1 银耳预泡液总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称取样品(M1,g),置于干至恒重的称量皿(M0,g)中,放置入烘箱中105 ℃干至恒重(M2,g),计算总固形物含量。
1.3.2 银耳预泡液精粉得率的测定
M为收集到的精粉质量,g;R为精粉的含水率,%;M0为银耳预泡液总固形物质量,g。
1.3.3 主要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分析
按照以下方法标准进行测定:
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 5009.1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13-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 5009.14-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锌的测定》;
GB 5009.17-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 5009.9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铁的测定》;
NY/T 1676-2008《食用菌中粗多糖含量的测定》。
1.3.4 喷雾干燥单因素试验设计
分别以助干剂β-环糊精的添加量、总固形物含量、进料比例、进料温度、雾化压力等5个因素为变量,将其他工艺参数固定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因素对银耳预泡液精粉得率的影响。
1.3.5 响应曲面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进料比例(x1)、进料温度(x2)、雾化压力(x3)为试验因素,按照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精粉得率为响应值,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喷雾干燥工艺。试验因素和水平见表1。
表1 响应面分析因子及编码水平表
1.3.6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Design-Expert 8.0.6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采用Origin pro 8.5绘图。
由表2可知,银耳预泡液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和糖类,总砷、汞、铅重属含量都低于GB/T 29602-2013《固体饮料》要求。
表2 银耳预泡液主要营养成分与重金属含量
2.2.1 助干剂的添加量对喷雾干燥精粉得率的影响
由于β-环糊精可提高料液的玻璃化转化温度,使雾滴颗粒更易于转变为玻璃态而提高粉末得率[4],故本研究选用β-环糊精作为喷雾干燥助干剂。β-环糊精添加量对精粉得率的影响见图1。由图可知,添加β-环糊精可显著提高精粉得率,而当添加量达到35.5%后,精粉得率基本不变。
图1 β-环糊精添加量对喷雾干燥精粉得率的影响
2.2.2 总固形物含量对喷雾干燥得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当银耳预泡液总固形物含量为2.8%时,精粉得率最高。这是由于液滴含水量越高,喷雾干燥时水分蒸发不彻底,易造成黏壁使得精粉得率受到影响;当总固形物含量过高时,银耳预泡液黏度大,进料速度减慢,雾化形成的液滴颗粒直径大,水分的蒸发慢,影响了得率。
图2 料液总固形物含量对喷雾干燥得率的影响
2.2.3 进料比例对喷雾干燥得率的影响
银耳初泡液的黏度较大,阻碍了雾化效果,因此喷雾干燥时进料比例对料液的黏壁影响较大。由图3可知,进料比例在80%时,银耳初泡液的喷雾干燥得率最高。
图3 进料比例对喷雾干燥精粉得率的影响
2.2.4 进料温度对喷雾干燥得率的影响
进料温度对银耳初泡液喷雾干燥的影响见图4,由图可知,当进料温度较低时(120 ℃),喷雾干燥效果不佳,这是由于进料温度太低,物料没有得到充分干燥,黏壁现象严重使得精粉的得率不高。随着进料温度提高到150 ℃,产品得率显著提高,达到最大值42.0%。但当温度到达160 ℃,精粉得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过高的进料温度使分子构象改变,导致产品由玻璃态进入橡胶态和黏流态,造成了黏壁,得率反而下降。这一现象,与大球盖菇、棕色蘑菇漂烫液喷雾干燥趋势一致[5,6]。
图4 进料温度对喷雾干燥精粉得率的影响
2.2.5 雾化压力对喷雾干燥得率的影响
由图5可知,随着雾化压力的增大,银耳预泡液精粉得率升高。这可能是因为雾化压力低,进料液滴比表面积小,不能充分进行热交换;当压力持续增大后,雾化压力在80~100 MPa,精粉得率变化不大。
图5 雾化压力对喷雾干燥精粉得率的影响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本研究先确定了β-环糊精的添加量为35.5%、银耳预泡液的总固形物含量为2.8%等参数,选取进料比例(x1)、进料温度(x2)、雾化压力(x3)为试验因素,进行响应面法优化。
2.3.1 试验结果
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3。
2.3.2 精粉得率的响应曲面分析
对以上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可得回归方程:
其中Y为银耳预泡液精粉得率响应值(%),x1、x2、x3分别为进料温度、进料比例、雾化压力的编码值。
表3 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方案及结果
表4 得率的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见表4。结果可知,模型项P值小于0.0001,失拟度0.7583>0.1,表明该模型可信度高。拟合度为0.9760和校正拟合度相近,可知研究的预测值和试验值有较好的拟合度,可用于结果的预测。影响银耳预泡液喷雾干燥的影响因素排序为:x2>x1>x3,即:进料比例>进料温度>雾化压力。
图6 进料温度和进料比例交互作用精粉得率的曲面图及其等高线图
图6为进料温度和进料比例的交互作用响应面。由图可知,随着进料温度的升高,精粉得率增加;当进料温度固定时,进料比例增大,精粉得率呈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即进料比例并非越高越好。
2.3.3 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优化
由响应面优化分析可得,当x1=0.21,x2=0.25,x3=-0.06,银耳预泡液喷雾干燥制的精粉得率最高。由此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β-环糊精的添加量为35.5%、总固形物含量为2.8%,进料温度为152 ℃,进料比例为82%,雾化压力为90 MPa。通过验证性试验,得到银耳预泡液精粉得率为50.33%,接近预测值49.06%,可证明该模型的可靠性。
⑴银耳预泡液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和糖类,总砷、汞、铅重属含量都低于GB/T 29602-2013 《固体饮料要求》;
⑵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明确了银耳预泡液喷雾干燥制得精粉工艺为:β-环糊精的添加量为35.5%、总固形物含量为2.8%,进料温度为152℃,进料比例为82%,雾化压力为9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