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9-08-19 11:43陈金钢
医疗装备 2019年14期
关键词:胫骨经皮钢板

陈金钢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 (天津 300270)

胫骨下段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占胫骨骨折的32%左右,多由高能量损伤造成,常伴有严重周围软组织损伤和骨折部分离、旋转等现象,临床若处理不当,可导致胫骨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日常活动及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目前,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骨折患者的较有效方式之一。既往临床多采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易出现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2]。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术式,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治疗中,不仅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还可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3-4]。本研究旨在探讨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3~72岁,平均(46.35±4.25)岁;骨折按Gustib分类,Ⅰ型10例,Ⅱ型16例,Ⅲa型14例;致伤原因,摔伤11例,交通事故伤20例,坠落伤9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4~72岁,平均(47.02±4.33)岁;骨折按Gustib分类,Ⅰ型11例,Ⅱ型17例,Ⅲa型12例;致伤原因,摔伤12例,交通事故伤18例,坠落伤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纳入标准:经X线检查确诊为胫骨下段骨折;新鲜骨折;临床资料完整;无凝血功能障碍。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病理性骨折、伴有神经损伤;合并意识功能障碍及严重精神系统疾病;伴有恶性肿瘤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于骨折部位做一长8~10 cm的切口,剥离骨膜,使骨折端充分暴露;清除断端软组织,完成解剖复位,将长度合适的解剖型钢板置于骨折处;C形臂X线机下确认骨折对线满意后,钢板两端置入螺钉进行固定,C形臂X线机下再次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冲洗切口,关闭切口。

试验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C形臂X线机下用点状复位钳复位骨折,并于骨折近端、远端各做一长约4 cm的切口,直至骨膜外,在深筋膜与骨膜间用骨膜剥离子分离出皮下隧道;若骨折处存在碎骨片阻挡或软组织嵌插,可于骨折处做一长1.5 cm的切口,清除嵌顿软组织;螺钉固定碎骨片后,手法复位骨折;经隧道将长度合适的钢板置于骨折前内侧,多选用8~13孔钢板,将同规格钢板置于皮外,定位螺钉置入位置后,钻孔置入螺钉固定;C形臂X线机下确认骨折对线满意后,冲洗切口,关闭切口。

两组术后均予以抗生素治疗24~48 h,术后2 d进行患肢功能锻炼,3周左右下床进行功能锻炼,6周后逐渐进行负重锻炼。

1.3 临床评价

记录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6~10个月,参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5]评估两组胫骨功能恢复情况:优,骨折愈合良好,关节活动正常,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短缩<5 mm,无成角畸形;良,骨折愈合,关节活动达正常的75%,轻度神经血管损伤,短缩5~10 mm,成角畸形<5°;中,骨折愈合,关节活动达正常的50%,中度神经血管损伤,短缩10~20 mm,成角畸形10°~20°;差,骨折愈合,关节活动不足正常的50%,严重神经血管损伤,短缩>20 mm,成角畸形>20°。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记录两组术后血管损伤、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试验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2 两组胫骨功能比较

试验组胫骨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胫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114,aP=0.043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术后血管损伤1例,疼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血管损伤2例,切口感染3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疼痛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5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

3 讨论

胫骨下段骨折是一种由高能量损伤引起的骨折类型,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骨折发生率随之增高,且骨折发生后常伴有严重的周围软组织损伤,增加临床治疗难度[6]。手术是目前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首选方式,既往临床多采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虽具有复位、固定骨折的作用,但手术切口较大,加重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不仅延长了骨折愈合时间,还增加了术后感染、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进而影响关节功能恢复[7]。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及医疗理念的转变,从重视解剖复位力学理念转变为重视保护血运的生物学理念。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凭借骨折愈合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采用间接复位法复位骨折端,利用轴位软组织及骨膜的挤压力促使骨折复位,并通过在骨折两端做有限切口建立皮下隧道,经皮下隧道置入钢板,避免损伤周围软组织,保护骨折端血运,为组织提供理想的修复环境,从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因手术切口较小,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小,进而降低了术后感染发生率;经钢板复位后可获取良好的内固定效果,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从而促进胫骨功能恢复,同时可降低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术前应行X线检查明确钢板置入位置及长度,且复位骨折时,需在X线机引导下完成,确保复位效果[8];若复位较为困难,术中可在骨折处做小切口,并借助点状复位钳进行复位,避免剥离骨膜;保证骨折复位即可,不强求接骨面与接骨板紧密贴合;术中应采用少螺钉、长钢板的原则,避免钢板应力过度集中,且少螺钉可减轻对骨折血运的干扰,利于促进骨折快速愈合。

综上所述,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仅可减轻机体创伤性,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胫骨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胫骨经皮钢板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