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锡峰
(西交利物浦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财务治理成本分类的多样性决定了财务治理成本的复杂性。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定程度的研究。Grossman和Hart(1986)[1]在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负债融资能够减少管理层的在职消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冲突,保证管理层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吕长江和张艳秋在研究中证实,企业的债权代理成本经营状况能够明显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债权代理成本会恶化公司的财务状况。Busenitz等(2000)[2]指出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会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公司想要正常发展就必须按照国家制度而存在,并且高效有利、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有利的影响,而低效、混乱甚至对企业不利的制度会阻碍企业的正常经营从而对经营绩效产生负影响。
从之前文献总结的研究结论来看,大多数学者只从单方面研究财务治理成本,这样的研究结果显然存在较大的片面性,无法合理地指导企业通过进行公司财务治理来提高经营绩效。由于有关财务治理成本这一整体的研究较少,文章从代理成本和财务制度成本两方面来总体把握财务治理成本,并以此丰富补充财务治理理论。
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对于财务治理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研究。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代理成本和财务制度成本两大类。
在《国富论》一书中最先提出代理冲突的理念,Adam Smith(1776)[3]指出那些股份制度的公司所聘用的高级管理人员并不会像私有企业一样一心一意为公司着想,因为他们只是别人公司财产的保管者,也就是代理人。在早期,既不是股份制也没有严谨代理契约的公司中就已经出现了代理冲突的影子。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复杂化以及公司规模不断扩张,劳动分工及专业化的思想深入人心,企业所有者因为自身无法全面兼顾,于是聘用职业经理人来代替他们行使经营管理职权,因此形成了两权分离制度,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代理冲突问题也随之产生。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以Jensen和Meckling(1976)[4]的研究作为基础,并实证研究了影响代理成本的因素。其中Leland和Pyle(1977)[5]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得出结论:企业发生借款事件后,借贷代理关系在股东与债权人之间自然就会形成,那么就极有可能出现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害债权人利益的现象。
1986年,Grossman和Hart[1]运用债券融资模型对代理问题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负债融资能够减少管理层的在职消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冲突,保证管理层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
2002年,吕长江和张艳秋[6]在企业财务状况与债权代理成本关系的研究中证实企业的债权代理成本经营状况能够明显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债权代理成本的增加会恶化公司的财务状况。
杜丽虹和朱武祥(2003)[7]在研究中发现,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为了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利益,会让企业选择一些净现值为负数的项目,造成企业的损失。
龚晶和刘鸿燕(2004)[8]认为企业的代理成本可能与股权结构之间有一定联系,他们在模型中加入了股权制衡度和管理层持股水平等变量,最后发现那些股权制衡度高的企业,其代理成本都比较低,这表明公司管理层所持有的股权水平越高,企业的代理成本越低。
Busenitz等(2000)[2]认为,企业的经营绩效深受其所处制度环境的影响,公司想要正常发展就必须按照国家制度而存在,高效有力、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有利的影响,而低效、混乱甚至对企业不利的制度会阻碍企业的正常经营从而拖累经营绩效。
Tumbull Report(2010)[9]认为,随着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公司董事承担起了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保证其有效的责任,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开始在防止财务风险和公司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张雷(2011)[10]与 Mike(2010)的结论十分相似,他们认为财务制度可以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指那些以保障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正常有序运行所制定的法律条文等成文规定;非正式制度是指那些不成文的规定,包括伦理规范、约定俗成的文化或习惯、道德观念等。在制度转型期间,企业的决策行为必然会受到这些正式制度以及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从之前学者总结的研究结论来看,大多数学者对财务治理成本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围绕代理成本、财务制度成本中的某一个因素或方面来深入探讨,很少有学者从财务治理成本整体来把握并分析其所包含的各个因素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在上述两个方面中,对于代理成本,很多国内外的学者分析了代理成本的构成并做了相应的实证分析,但是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由于影响代理成本的因素较多且许多学者因为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导致各个关键因素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不能达成一致;另一方面,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代理冲突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通常由两方面的代理冲突造成,但是许多学者在研究时通常仅仅选取某一类代理成本的变量来衡量代理成本总体,这样显然会使公司真实的代理成本出现一定误差。而对于财务制度成本而言,首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并不多;其次,大多数的研究只是从理论方面研究了财务制度成本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而且也没有提出衡量财务制度成本的关键因素。
2002年,杨淑娥和金帆[11]提出企业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通过财务治理这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分配他们各自的财产权利并且调整他们的地位,最终以此来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2004年,伍中信[12]提出财务治理是以企业财务的契约关系为基础的一系列与各利益主体相关的正式以及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主要是为了实现公司的财产权利调配以及股东利益的维护。因此根据前文所述,财务治理是一种企业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这个机制可以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行以及解决企业内部的经济利益冲突问题。在财务治理成本的研究方面,林万祥和唐滔智(2007)[13]认为财务治理成本就是运行企业财务治理框架所发生的各种相关成本的总和,主要包括代理成本和财务制度成本。
文章采用林万祥等人的观点并且结合财务治理相关理论,认为财务治理成本就是企业通过一定的机制和程序来实现企业内部约束与财务激励机制,从而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权责关系并且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付出的代价。同时文章从两个部分来诠释财务治理成本:一是代理成本,即因为股东、管理层、债权人之间代理问题所产生的损失以及为了解决代理冲突问题所产生的成本;二是财务制度成本,指一个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以及保证其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所设立的财务组织结构以及保障其正常高效运行所产生的制度成本(见图1)。
图1 财务治理成本组成示意
1976年,Jensen和 Meckling[4]发现企业内主要存在两种利益冲突:一是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冲突;二是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在现代的企业制度中,公司的股东通常聘用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管理公司,这就造成了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会定期支付给管理层一定数额的薪酬作为其代理的回报,而股东可以享受到公司价值提升带来的利润。因为管理层只拥有经营权却没有所有权,所以公司价值的提升带来的利益与管理层无关,因此管理层出于利益需求偏向于占有在职消费等一些好处。这些行为会增加公司的消费支出并最终损害股东利益,这就是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很多企业会将公司的股权作为报酬支付给管理层,使管理层与公司的利益相联系,以此来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Shleifer和 Vishny(1997)[14]研究发现,提高管理层持股水平可以促使管理层的身份向股东转变,由此可以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问题,相应地,企业股权代理成本也会降低。
股东与债权人的代理成本主要发生在负债经营的公司。因为公司破产制度的存在,股东会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投资那些高风险项目,这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违约风险,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当其预测到股东与管理层可能做出有损债权人利益的决策时,债权人会通过一些弥补措施来保证自身的合理权益,主要通过加入一些限制性条例或者提高借款的利息利率等方法来补偿他们自身承担的放贷风险。这种因为违约风险的提高而造成的融资成本就是债权代理成本。
因此,文章采用Jensen和默克等人对代理成本概念的观点以及他们对于代理成本的分类,认为代理成本就是由于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所产生的损失以及为了解决他们之间的代理冲突问题所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股东与管理层冲突引起的股权代理成本以及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冲突所引起的债权代理成本。
林万祥和唐滔智(2007)[13]与谭曦(2008)[15]认为财务制度成本是指一个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并且保证其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所设立的财务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所产生的成本,不包含投入的生产要素成本,从总体来看,财务制度成本主要由财务组织成本和财务执行成本组成。设置财务治理机构以及确保这些权力机关合理高效运行所花费的代价就是财务组织成本。为了确保公司的合理运行并且开展健康良好的生产经营活动,公司经常会设置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这些管理机构来领导企业的正常经营。财务执行成本是指公司制定和执行财务制度的成本以及执行相关的财务法律规定和程序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公司出具股票或股票证书,需要保存重要的文件资料、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进行审计、在指定媒体上发布财务信息所产生的费用等一些需要公司自行承担的费用。
鉴于此,文章采用谭曦和林万祥的观点,认为财务制度成本是指企业通过保障权力机关的正常运行和良好内部控制以保证其经营活动的效率所付出的代价,即财务组织成本和财务执行成本之和。
综上所述,文章结合之前学者对于财务治理成本的相关研究,认为财务治理成本就是企业通过一定的机制和程序来实现企业内部约束与财务激励机制,从而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权责关系并且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付出的代价。同时将财务治理成本分为两部分:代理成本与财务制度成本,以此为代价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