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履平,欧高文,黄丽明,陈乃梅,陈雪燕
(清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清远,511500)
麻醉诱导是指吸入或静脉麻醉时患儿从清醒状态转为可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全过程。由于患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不同,面对陌生的手术环境及进行的手术,大部分患儿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1-2]。负性情绪不但影响麻醉诱导与手术的顺利开展,而且可能会对患儿术后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及行为影响。兴趣诱导是根据患儿特点,捕捉患儿兴趣,发现患儿需要,针对患儿心理特点进行的护理干预[3-4]。目前,临床上采用对患儿心理特点实施兴趣诱导的相关研究取得一定的效果[5-6],但存在着没有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兴趣诱导[7-8]。为此,本研究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兴趣诱导,探讨其对改善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的影响,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儿18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4岁患儿;第1次接受手术;全麻手术。排除标准:智力低下及发育迟缓、有精神障碍;危重症或合并心脏疾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82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91例,其中 3~6岁 60例,7~10岁 62例,11~14岁 60例。对照组中男 52 例,女 39 例,年龄 3~14(8.62±1.11)岁,其中 3~6 岁 30 例, 平均年龄(4.12±0.86)岁,男18例,女12例,行普外科手术11例、泌尿外科手术10例、耳鼻喉科手术7例、骨科手术2例;7~10 岁 31 例,平均年龄(8.12±0.96)岁,男 17 例,女14例,行普外科手术14例、泌尿外科手术10例、耳鼻喉科手术 7例;11~14岁30例,平均年龄(12.04±3.07)岁,男 17 例,女 13 例,行普外科手术14例、泌尿外科手术12例、骨科手术4例。试验组中男 53 例,女 38 例,年龄 3~14(8.70±1.31)岁,其中 3~6 岁 30 例, 平均年龄(4.13±0.82)岁,男 19例,女11例,行普外科手术11例、泌尿外科手术10例、耳鼻喉科手术7例、骨科手术2例;7~10岁31 例,平均年龄(8.14±1.01)岁,男 17 例,女 14 例,行普外科手术13例、泌尿外科手术11例、耳鼻喉科手术 7例;11~14岁 30例, 平均年龄 (12.07±3.12)岁,男 17例,女 13例,行普外科手术 15例、泌尿外科手术11例、骨科手术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1 对照组 术前1d,巡回护士对患儿进行术前访视,告知手术过程及手术麻醉注意事项,并回答家长的疑问。患儿在病区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且核对身份完成后,由1名家属陪伴患儿在等候室等待手术,等候区内设有玩具、图书供患儿阅读和玩耍,以转移注意力,降低其焦虑、抗拒情绪;护士对患儿及其家属讲解手术过程和解答其疑问,同时给予心理安抚。手术室护士将患儿带入麻醉诱导间进行麻醉诱导,给予患儿语言与肢体上的安慰与安抚,麻醉诱导成功后,转移至手术间准备实施手术。
1.2.2 试验组 术前1d访视和手术当日等候室的干预与对照组相同。患儿由手术室护士提前30min接入麻醉诱导间并进行兴趣诱导。依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9],将患儿分为 2.5~6 岁、7~10岁、11~14岁3个年龄段,针对各年龄段患儿不同心理特点实施兴趣诱导,具体方法:①针对2.5~6岁患儿具有一定认识判断能力,求知欲、好奇心强,初步产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愿望的心理特点,采用兴趣游戏干预方法,在与患儿交谈时,问一些患儿感兴趣的话题,如“最喜欢什么玩具?”等,给予相同的玩具以吸引其注意力;当患儿表示对动画片感兴趣时,则播放动画片吸引其注意力,同时采用鼓励和暗示等语言与患儿进行交流,如“你是阿姨见过最勇敢的小孩子”。②7~10岁的患儿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能够通过意识的努力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9]。因此在与患儿沟通时,采取鼓励言语,并且通过表扬术前表现勇敢的患儿,鼓励其成为别的患儿榜样;同时对其表现给予表扬,以此激励患儿,从而提高其配合度。③11~14岁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希望与成人一样拥有某些权利,并渴望转变社会角色[9]。因此在与患儿沟通时,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知其配合的要点;提供有些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指导其阅读,使其能理解麻醉诱导期相关知识;演示生命体征监测、氧气吸入、静脉通路建立的操作,让其触摸操作过程中的用具和仪器模型等。患儿麻醉诱导成功后,转移至手术间准备实施手术。
在患儿麻醉诱导时,由操作者采用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10]对患儿配合度进行评价。该量表共有11个条目,条目以0~10分计分,0分为诱导顺利,未出现任何不合作行为;10分为诱导失败,表示合作程度非常差。该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844,内容效度为指数 0.932。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不同年龄段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的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不同年龄段的试验组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评分低于与其同一年龄段的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患儿年龄小,面对陌生的环境、医护人员、与父母的分离,都会使患儿产生负性情绪,从而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应激表现,通常表现为哭闹、躁动、不配合治疗,而较强的心理应激,可使患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影响麻醉诱导顺利进行。麻醉诱导期护理时,如患儿不合作多采取强制手段,虽可快速完成麻醉诱导,却极易对患儿造成身心伤害,更引起其强烈应激反应[11-12]。
表1 两组不同年龄段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的比较 (分,±s)
表1 两组不同年龄段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的比较 (分,±s)
年龄3~6 岁组别试验组对照组n 30 30 t P 7~10 岁 试验组对照组31 31 t P 11~14 岁 试验组对照组30 30 t P麻醉诱导合作度评分4.87±2.96 6.18±2.37-3.12<0.01 3.06±2.64 4.32±2.96-2.67 0.01 1.03±1.24 2.63±2.09-3.84<0.01
兴趣化互动可分散患儿注意力及对父母的依赖性,充分调动其积极情绪。目前,大多数研究聚集在通过游戏[5]、自制玩具[13]、童趣化护理 干预[14]等诱导形式,以降低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减少其负性情绪及提高手术配合度,却鲜有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兴趣诱导。本研究基于患儿年龄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实施不同的兴趣诱导。 3~6岁学龄前患儿生理和心理均尚未发育成熟,同时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大部分患儿在术前和麻醉时产生强烈恐惧感和焦虑感,麻醉诱导期的合作程度较低,从而增加手术风险,但3~6岁患儿大部分在幼儿园受到过教育,有一定认识判断能力,并怀有强烈好奇心[15],在对此年龄段的患儿进行互动时,提问一些患儿感兴趣的话题和播放动画片,使患儿在思考与回答问题及观看动画片中分散注意力,缓解其紧张和恐惧情绪。3~6岁患儿具有比较强的可塑性,本研究采用认同、暗示以及鼓励等方式以激发患儿面对手术的勇气。7~14岁患儿有着独立心理与成人感,因此在其互动时耐心回答其提出的问题,让其体检麻醉诱导期的一些操作,使其在进行麻醉诱导时能从容面对。本结果显示,3~6岁、7~10岁、11~14岁3个年龄段试验组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优于与其同一年龄段的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表明,根据患儿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兴趣诱导,能提高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从而确保麻醉诱导及手术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