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芳, 马 凯, 梁 全, 谷艳玲, 王汉玉
(1. 沈阳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沈阳 110870; 2. 香港城市大学 建筑学及土木工程系,香港)
超磁致伸缩材料(Giant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GMM)是一种在磁场作用下可产生磁致伸缩变形的功能材料,利用该特性可制成输出位移精度达亚微米级的智能构件,即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GMA)[1-2]。GMA的出现为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提供了新的精密驱动解决方案,可应用于超精密机床、精密仪器、精确定位和主动振动控制等领域[3-6]。
例如,利用GMM产生的微位移可实现高分辨率微进给、小尺寸非圆车削、深孔与异型孔加工等。Guo等[7]研制一种微型镀镍非球面模具的磁致伸缩抛光系统。Wu等[8]提出一种活塞异型销孔加工方法;Liu等[9]研究一种激光烧结振镜的磁致伸缩双级精密驱动系统;徐彭有等[10]研制了利用GMA实现天文望远镜子镜面驱动的精密系统。另外,因其具有机电双向换能特性,GMM亦可用于多功能器件的开发。贾振元等[11]利用磁致伸缩正逆耦合效应开发出集驱动、力测量、输出力感知和输出力可控等功能于一体的力传感执行器。
然而,GMA工作时,存在着线圈焦耳热损耗、GMM磁滞损耗[12]和涡流损耗[13]等生热现象,产生的热量将导致GMA工作温度升高。温升不仅使GMM产生热变形,且引起磁致伸缩系数不稳定[14],从而严重影响GMA的输出性能。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热形变补偿与抑制方法,以降低在精密与超精密驱动过程中温升对GMA工作精度的影响。
目前,多数利用冷却系统控制温度抑制热变形,或者通过软件算法对热形变数学补偿。这需要在GMA中放置温度控制系统,增加了结构复杂性。而且,智能构件本体对象的时间常数和容量滞后较大,难以实现闭环温度的主动控制。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对GMA的温度变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考虑温度影响的GMM多场耦合应变模型,提出一种热形变被动补偿机构,在此基础上对具有热形变自补偿功能的GMA展开设计。最后通过试验分析热形变自补偿过程工作特性。
作为驱动元件工作时,GMM的形变主要由磁场和预应力产生,但温度场对应变也有影响,且三个物理场之间存在耦合。为了准确描述GMM的形变、实现对热形变精确补偿控制,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应变模型。
在GMA系统中,将GMM视为底端具有固定约束、顶端自由无约束且无任何能量损失的圆柱棒体,其长度为l,相对于固定端的纵坐标定义为x,时间用t表示。GMM的总形变由磁场、应力和温度分别单独对材料作用所产生的应变,以及由磁场与热场和应力场的耦合作用产生的应变组成。
仅在应力σ(x,t)单独作用下,GMM应变与磁场和温度无关,用εσ(x,t)表示[15]。当σ(x,t)/σs≥0时,
(1)
当σ(x,t)/σs<0时,
(2)
由式(1),(2)可知,应力产生的弹性应变是非线性的,其可分解为线性和非线性两部分。其中,与磁畴运动无关的部分被视为线性弹性应变,依赖于磁畴运动的部分被视为非线性弹性应变。λs为σ(x,t)=0及T(x,t)=Tr时的饱磁致伸缩系数,Tr表示为初始温度,σs为饱和应力:
(3)
式中:E0是材料初始杨氏模量,Es是饱和杨氏模量。
GMM在磁场单独作用下产生的应变是源于材料所发生的磁致伸缩过程,该类应变可以用磁化强度表示:
(4)
式中:MS表示GMM的饱和磁化强度。应力和磁场耦合作用使GMM产生的应变用εHσ(x,t)表示,当σ(x,t)/σs≥0时,
(5)
当σ(x,t)/σs<0时,
(6)
由式(5),(6)可以看出,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效应使材料产生了非线性应变。在GMM被磁化以前,该类应变为零;当磁化强度接近饱和时,应变达到最大值。在无机械约束状态下,与饱和磁化强度对应的应变最大。
当GMM工作在温度为T(x,t)、无应力、无磁场状态,应变完全是热膨胀引起的线性形变。根据热力学定律可知温度升高产生的热膨胀应变为
εE(x,t)=α[T(x,t)-Tr]
(7)
式中:α为热膨胀常数。
热场与磁场耦合作用产生的热磁耦合应变为:
(8)
将上述四部分应变叠加,得到在应力、磁场和温度共同作用下GMM的纵向总应变,当σ(x,t)/σs≥0时,
(9)
当σ(x,t)/σs<0时,
(10)
式(9)~(10)即为考虑温度影响的GMM多场耦合应变模型,其可描述轴向任意点处的应变。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磁化强度和应力对磁致伸缩效应的主导作用,而且包括了温度导致的热膨胀作用,以及温度、应力和磁化强度的耦合效应对磁致伸缩效应的影响。GMM的纵向应变包含线性和非线性应变两部分,其中非线性应变主要由应力、温度与磁场间的耦合作用产生。
温度变化使GMM产生的热变形包括两部分:热膨胀线性应变和热磁场耦合非线性应变。
εT=εE(x,t)+εHT(x,t)=
(11)
从GMM多场耦合应变模型可知,除应力和磁场外,温度也是影响GMM形变的关键。在应用过程中,温度对材料的输出特性有很大影响。本文基于所建立的应变模型,对GMA的温度特性进行分析,以及设计一种具有热形变补偿功能的GMA来抵消温度对GMA输出位移的影响,通过对模型验证来说明模型的有效性。关于温度及热形变问题的具体分析,下文会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实验。
输入到GMA中的能量,除部分转化为机械能输出外,很大一部分能量以热量形式耗散,由于内部空间封闭、散热能力差,因此积聚的热量导致系统产生较大温升。温升不仅使GMM产生热变形,而且引起磁致伸缩系数不稳定,进而严重影响GMA的输出性能。因此,本节对GMA内部温度分布规律及变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热源、温度变化与频率等变量间的关系,进而为GMA的温度控制及热形变抑制补偿提供理论基础。
GMM的磁化过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且温度场与电磁场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所以选择采用COMSOL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法对温度特性分析。其中,通电线圈的电磁效应、GMM的磁化过程由磁场模块分析计算,磁致伸缩过程是通过将磁场模块与机械结构模块耦合进行分析,两模块间由磁化状态变量衔接。采用二维轴对称法建立GMA几何模型,并采用自定义与自适应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利用映射网格方式对GMM、线圈、磁回路等关键部件划分,并根据构件尺寸分别定义网格密度;其它构件利用自适应三角法划分。
(a) 直流电流(b) 交流激励
图1 GMA温度分布
Fig.1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GMA
对线圈区域分别施加直流、交流电流,得到的GMA温度分布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当GMA工作在直流电流状态下,线圈区域的温度比GMM棒高,距离中心轴线越近的位置温度越高,温度从轴心沿径向向外逐渐降低,通电线圈焦耳热是GMA的主要发热源。当工作电流为交流时,GMM棒和上下导磁块的温度高于线圈区域,且GMM和导磁块区域的温度在径向与轴向上分布较均匀,此时材料磁滞与涡流损耗是GMA的主要发热源。
导磁块是具有高磁导率的软铁材料,工作过程中也产生一定的涡流并具有热传导作用,为明确该部件对GMA发热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分析。设置激励电流为3 A、500 Hz的正弦电流,初始温度是20 ℃、工作时间为60 s。当忽略导磁块的涡流与热传导作用时,GMA的温度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
(a) 10 s(b) 20 s(c) 60 s
图2 不考虑导磁块作用的温度分布(℃)
Fig.2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 of a magnetic block(℃)
结果表明,GMM区域的温度最高,且具有中心高边缘低的分布特点,主要发热原因是GMM涡流热。这是由于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在中间位置最高,因而GMM中心处的涡流最大。
考虑导磁块热传导作用的温度分布结果如图3所示,导磁块的温度明显高于GMM,主要发热源是导磁块和GMM的涡流损耗作用。因此,在研究GMA的温度特性及热形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与GMM接触的导磁结构的涡流及热传导影响。
(a) 10 s(b) 20 s(c) 60 s
图3 考虑导磁块作用的温度分布(℃)
Fig.3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a magnetic block(℃)
目前,对GMA热形变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主动温控法和被动补偿法两种[16-17]。主动温控法是通过外部干预措施限制GMA的温度变化范围,进而间接实现对GMM热形变的抑制。这种方式具有较好的热形变抑制效果,但要在系统中设置温度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因此增加了结构复杂性。被动补偿法是在智能构件温升发生后,通过在系统内部增加机械补偿装置或改变元件结构,抵消GMM的热致形变。被动补偿法的关键是在GMA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补偿装置和内部元件。
本文设计的具有热形变自补偿功能的GMA如图4所示,其主要由GMM棒、导磁块、预压机构、输出机构、热形变补偿机构组成。核心驱动单元是圆柱形GMM,其下端固定、上端自由;通电线圈是GMM的工作磁场源,上下纯铁片、上下导磁块、导磁套筒、GMM棒组成闭合磁路,GMM工作在封闭的磁回路内。当线圈通入电流时,GMM棒在闭合激励磁场作用下发生磁致伸缩效应而伸长,其形变经过上导磁块和传递轴向外部传递。
热形变补偿机构主要由补偿套筒、下导磁块、上下纯铁片、线圈骨架、上盖构成。上纯铁片、线圈骨架、补偿套筒的上端通过螺钉与上盖固定连接,补偿套筒下端、下纯铁片、下导磁块间通过螺钉连接。其中,热形变补偿机构的上端为固定端,下端为自由移动端,自由端与底座间存在一定间隙。当线圈中通入激励电流时,GMM在激励磁场作用下会向下作用在下导磁块使补偿套筒受力,但由于GMM下端固定且补偿套筒通过螺钉和上盖固定连接,因此补偿套筒受力变形对GMA的输出位移的影响可忽略。随着GMA输出位移,GMM的温度将升高并向自由端方向产生热形变,热量将通过下导磁块传递给补偿套筒,补偿套筒因温度变化产生热膨胀而向下移动,同时会带动下导磁块和GMM向下移动。补偿套筒与GMM的热膨胀系数近似相等,二者热形变量亦相同,因此实现了对GMM热形变的自动补偿。为了保证热膨胀系数相同,同时减小对磁场分布的影响,补偿套筒的材料选择GH4169镍铬合金。
1. 传递轴;2. 预紧螺母;3. 上盖;4. 碟形弹簧;5. 螺钉;6. 上纯铁片;7. 补偿套筒;8. 上导磁块;9. GMM棒;10. 线圈骨架;11. 下导磁块;12. 底座;13. 下纯铁片;14. 螺钉;15. 导磁套筒;16. 外壳;17. 螺栓;18. 紧固螺母
(a) 二维结构图
(b) 三维剖面图
(c) 实物图
研究表明,当GMM棒受到一定预压力时,磁机耦合系数能够达到最佳,GMA具有更大的输出位移[18]。传递轴、预紧螺母、上盖、碟形弹簧构成了预压机构,通过调节预紧螺母与上盖间的螺纹配合长度,便可调整碟形弹簧对GMM所施加的预压力大小。
本文研制的GMA中所涉及的GMM是正磁致伸缩材料TbDyFe,实验系统如图5所示。NF双极性可编程电源为GMA提供工作电流,能够输出交流、直流叠加形式的电流,可利用这种激励形式消除倍频对输出特性的影响;输出位移通过MTI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精度为0.01 μm;通过粘贴在GMM棒和线圈内壁上的温度传感芯片,监测GMA温度变化;利用粘贴在GMM上端的电阻应变片测量预压力,并通过YE3817C型应变放大器实时读取应变值。
图5 GMA综合性能测试系统
为了验证模型对GMM应变的描述能力,分别在有、无预紧力作用下对GMA位移进行分析。首先选取插值基函数对GMM棒的输出位移进行多项式插值,并用插值函数uh(x,t)近似表示输出位移u(x,t)。再通过将插值函数融入到致动器动力学波动方程中,得到位移、速度、加速度间的二阶微分方程。然后,采用Newmark方法解非线性动态微分方程,得到代数计算迭代格式,再根据已知的加速度,进而求得速度和位移及应变(计算过程中的磁化强度及GMM棒应力计算方程参照文献[10]中的式(13)及(24))。模型求解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计算模型中的部分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图6 模型求解流程图
表1 模型中的部分主要参数
在无预紧力和18 MPa预紧力条件下,对GMA施加2 A、500 Hz的简谐电流,同时测量输出位移,位移测量值和预测结果如图7所示。结果表明,GMA以相同频率输出简谐规律变化的位移;无预紧应力时,位移幅值约为45 μm;预应力18 MPa时,位移幅值约为69 μm。这表明,适当的预紧力可改善GMA的输出特性。位移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位移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约为6.2%和8.9%,相位有微量超前。
向GMA分别施加准静态及1 000 Hz、-20~20 kA/m的磁场,通过计算GMM的应变分析磁滞特性,结果如图8所示。在升程与回程过程中应变存在磁滞,且随频率增加磁滞增大。在GMM的不可逆磁化过程中,磁畴发生能量损失并引起磁滞,磁滞能量损耗是温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7 GMA输出位移的理论值与实测曲线
图8 GMM的形变回线
为了分析力磁耦合对GMM应变的影响,研究了在不同预压力(0 MPa、18 MPa)和直流激励(0~2 A)下GMA的位移输出特性,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结果表明,在相同预压力作用下,随着激励电流的增加,GMA的输出位移迅速增大,但与激励电流间并不是完全的线性关系。对GMA施加18 MPa的预压力,相比于0 MPa的预压力来说,GMA的输出位移有了很大提高,但当电流继续增大时,GMM材料都达到饱和状态,GMA的输出位移增幅变小。
图9 不同预压力和电流作用下GMA的位移变化
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当工作在直流状态时,线圈为GMA的主要热源,因此在线圈骨架内壁的中间位置处贴置温度传感芯片。工作电流分别为0.5 A、1 A、1.5 A、2 A、3 A,工作时间为25 min,起始温度为20℃,在此条件下测量了GMA在不同驱动电流作用下的温升,得到了静态驱动电流对温升的影响结果,如图10所示。施加25 min的3 A电流后,GMM的最高温度达到了约28 ℃。继续对3 A电流通电到150 min,在实验过程中对同组实验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结果如图11所示。随工作时间的增长,GMA的温度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当连续通电120 min后,平均温度达到87.4 ℃;在120~150 min内,GMA温度变化微小,基本不再继续升高,此时达到了热平衡状态。
图10 不同电流下GMM的温度变化
图11 GMA的温度变化(恒定直流激励)
分别在GMM棒和线圈内壁的中间位置处贴置温度传感芯片,实时测量动态激励磁场作用下的GMA温度变化。首先,向GMA施加不同频率的交流激励,电流幅值2 A、频率分别为0 Hz、200 Hz、500 Hz,工作时间为60 s,GMM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12所示。当频率为500 Hz时,温度达到了38.7 ℃,与初始温度相比升高了18.7 ℃。而在0 Hz时温度为20.5 ℃,仅升高0.5 ℃。结果表明,GMM在不同频率下表现出的涡流损耗特性不同,因而导致其温升特性也不同。工作频率越高,GMM产生的涡流效应越强,温升速度越快,温度变化越大。
图12 GMM的温度变化(动态交流激励)
在相同条件下对线圈区域施加激励,线圈和GMM初始温度分别为20 °C和24 °C,测得GMM棒和线圈的平均温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如图13所示。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增加,线圈和GMM区域内的温度都逐渐升高,且GMM的温升速度比线圈快;当频率低于150 Hz时,线圈温度高于GMM棒,此时线圈为GMA的主要发热源;当频率大于150 Hz时,GMM棒的温度高于线圈区域的平均温度,GMA温升主要由GMM棒自身涡流特性及磁滞损耗而产生。因此,当工作在高频状态时,不可忽略GMA的温升,需要采取相应的热形变补偿与控制方法。
图13 GMA温度随工作频率的变化
在保证激励电流和工作时间等工作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对本文设计的带有热形变自补偿功能的GMA(1号GMA)与无补偿结构的GMA(2号GMA)进行了实验。通过实时检测输出位移,并与初始位移比较,分析热形变的补偿结果。位移变化如图14所示,2号GMA中的GMM产生了较大的热形变,且热形变很大程度影响了GMA输出位移,致使输出位移随着温度的升高一直增大。1号GMA的输出位移基本恒定不变,仅当温度高于某个值后,位移出现微量减小。这是因为温度变化影响了GMM的磁致伸缩系数,当温度较低时,对磁致伸缩系数影响较小;当温度较高时,磁致伸缩系数明显减小,降低了GMM的磁机转换效率,因此磁致伸缩形变减小,导致了GMA总输出位移减小。综合上述分析,具有热形变补偿机构的GMA能够在较低频率时,完成对温升产生的热形变自动补偿。但是,所研制的GMA工作频率范围较窄,需要进一步优化其结构,并对其进行高频热形变自补偿功能的实验测试。
图14 GMA位移热补偿对比图
对2 A、500 Hz交流激励下的GMA进行补偿误差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如图15所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温度增大于45 ℃)实验补偿值曲线与理论热膨胀曲线距离明显增大。温度25 ℃时实验补偿值为2.3 μm,理论热膨胀值为2.5,补偿误差率为8%;温度45 ℃时实验补偿值为11.4 μm,理论热膨胀值为12.5,补偿率误差为8.8%;而在温度50 ℃和60 ℃时补偿率误差分别为9.4%和 12%。以上数据说明该种补偿方式中低温(45 ℃以下)补偿效果要好于高温补偿效果。
图15 补偿位移与理论热膨胀值对比图
(1) 通过将GMM的纵向应变分解为应力、磁场、温度单独作用的应变以及三场耦合作用的应变,推导出了考虑温度影响的GMM多场耦合应变模型,并完成了对GMM热形变的数学描述,其包括热膨胀线性应变和热磁耦合非线性应变两部分。
(2) 通过对GMA内部温度分布特性的分析,明确了发热源、温度变化与频率间的关系。当工作在直流状态时,GMA的温度随工作时间逐渐增高,最后达到热平衡;当工作在交流状态下,低频时线圈为GMA的主要发热源,高频时的温升主要由GMM的涡流特性及磁滞损耗产生。
(3) 根据长度和热膨胀系数相同,热形变亦相近的原理,设计了GMM热形变被动补偿机构,研制了具有热形变自补偿功能的GMA。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热形变补偿机构的GMA能够对温升产生的热形变自动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