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教室”里的生态教育

2019-08-19 08:22寒山
青春期健康 2019年15期
关键词:修学旅行森林

文/寒山

诗人但丁曾经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很矮的小树,但要是它长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就像城市里的孩子,终日被万丈高楼所环绕,犹如石缝中的小树,虽可以破土而出,但不易挺拔。因此,儿童的成长需要一个自由、富于变化的环境。

“生态教育”是立足于生命视野,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它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认为教育就是要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将森林作为教室,让儿童青少年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教育逐渐引起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日本,特别活动与修学旅行

日本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别活动,并在课程设置中占了很大比例,它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仪式性活动、文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安全体育活动、接近自然和文化来增强公众道德的旅行活动、集体住宿活动、义务活动等等。

例如,学校设有专门的生活教室,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锻炼自立、自主和责任感的机会和场所。学生可以在此练习切菜、点燃煤气灶、做饭等;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年都进行远足活动,培养孩子们“长途跋涉”的经验和耐力。

日本的教育特别强调自然体验学习,从小就让孩子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在自然体验中轻松自由地快乐成长。“修学旅行”就是特别活动中非常有特色,也很受学生喜爱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从1960开始实施,实施比率高中为94.1%、初中为97.0%、小学为93.6%,旅行天数随年级增长而增加,大致2~6天。

例如千叶县八千代市某所初中的修学旅行定在长野县的一个山区,出发集合地点不是在学校,而是在目的地的车站,就是为了锻炼学生们自己查时刻表、查路线的能力;住宿也不是集中住在某个旅馆,而是去农家民宿。接下来第一天帮借住的农家干农活,第二天在山谷行走、与农家交流联欢并参加分组活动,第三天顺河流行走,沿途到寺院练习坐禅、参观博物馆等。

通过自然学习和集体生活,孩子们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诸如与同学的合作、人际交往、生存能力等等,另外自然学习中的体验和快乐往往是孩子们学校生活中最难忘的事。

德国,一年四季在户外

森林幼儿园在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丹麦,风行于德国。目前,德国全境已有超过1500所森林幼儿园。森林幼儿园通常没有教室,教师们让幼儿们通过与大自然实物的直接接触,使其观察力变得敏锐。

德国卡罗镇的森林幼儿园现有21个孩子,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晨他们都来到“教室”学习。园长索斯滕·莱内克说:“即使零下28摄氏度,我们也在室外呆着。孩子们从来没得过感冒。”在少数格外严寒的日子里,孩子和老师会钻进露营帐篷或木头建的小教室,暂时躲避一下。但莱内克表示,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户外活动。

孩子们最近的学习主题是野外生火。尽管要接触火这样的“高危物品”,孩子们还是像学习其他课题一样,被置于无管束的状态。当篝火因受潮而要熄灭时,4岁的芬恩马上捡起新鲜树枝投进火里。其他小朋友也拿一些小树枝,拨弄火苗让它重燃。

德国老师的生态课程

爬树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这里不会有通常幼儿园或者儿童活动场所设计好的爬树装置,老师和家长也不会给予任何帮助。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孩子们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这里也只发生过一次孩子掉下来的事情,那是因为孩子的爸爸在下面保护着,孩子认为自己掉下来爸爸会接住自己。

实践证明,将孩子放到可控的、有一定危险的环境中,孩子会建立起自己的“危险管理能力”,知道如何去评估风险,知道自己能否应付这种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而孩子遇到了困难首先会想办法自己解决,如果自己无法解决,会去找同伴寻求帮助,这又锻炼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教育逐渐走出生态学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生态问题的背后所隐藏的是人的价值取向问题,生态教育不仅仅能使人们获得对生态系统知识的认知,而且更具有突破“知识本位”,引导和帮助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和塑造美好的生态情感的功能。因为只有热爱大自然,才能自觉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猜你喜欢
修学旅行森林
修学之旅愈行愈热(下)
日本的修学旅行:举社会之力打造安全行走中的“必修课”
小黑的旅行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夏日旅行
韩国的修学旅行是什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