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方史在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的优化研究*

2019-08-19 09:47江虹兰
山西青年 2019年16期
关键词:西藏大学教育课西藏

江虹兰

(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一、西藏地方史在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中的应用现状

(一)西藏地方史在马克思主义“四观”课教材中的应用现状

西藏地方史涉及西藏的历史人物、历史书报、历史文件、文艺作品、调查记录、历史事件等,笔者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西藏地方史在马克思主义“四观”教材中应用的分布及数量

据图表可以得知在马克思主义“四观”教材中西藏地方史的分布及数量。其中,西藏地方的历史人物共计约14人,主要分布在马克思主义祖国观部分;西藏的历史书报计约26本,主要分布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部分;西藏的历史文件共计约43份,集中分布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部分;文艺作品共计约7处,只分布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部分;数据记录共计约41处,在教材的各部分均有占比,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治藏方略这一部分分布较少;历史事件共计约63件,在祖国观部分分布最多。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文化观的内容中涉及西藏地方史的内容最多。

对于同一个西藏地方史的素材,马克思主义“四观”教材中也有多处使用,下图统计了同一个素材使用的频率。

西藏地方史素材在马克思主义“四观”教材中应用的频率

根据该图表,可以看出关于在西藏的历史文件中,《中华民族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在马克思主义“四观”教材里被提及5次;关于西藏的历史事件,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与西藏和平解放各提及了3次,且西藏自治区成立在教材中被提及4次;西藏历史人物——阿沛·阿旺晋美也提及了2次。

(二)西藏地方史在马克思主义“四观”课教学中的讲授现状

笔者以西藏大学为例,根据访谈结果,了解到西藏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开设的基本情况:西藏大学于2018年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程,而且共计2196名的在校大二学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程,但上此课程的教师却只有8人,不难看出平均每位教师要给270多名学生授课,并且只有23个开课班级,说明平均每个教室每个班级约96名同学。通过访谈了解到,该课程超过100名同学上课的大班级有9个,班级学生人数最多达148名。根据观察,马克思主义“四观”课教学主要是大班额的课堂教学;有些老师对于教材中的西藏地方史内容没有展开讲解,非常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课堂比较枯燥乏味。

二、西藏地方史在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的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西藏地方史在马克思主义“四观”课教材的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个不足是西藏地方史在马克思主义“四观”课教材的部分章节占比较少。通过分析统计数据,不难发现西藏地方史素材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共产党的治藏方略这两部分内容中西藏地方史素材较少,约占西藏地方史素材总量的1/4。第二个不足是对于某些使用频率较高西藏地方史,教材中缺乏详细描述。通过分析教材,笔者发现西藏历史人物——阿沛·阿旺晋美在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已有两处提到他,但大部分汉族同学对这位西藏历史人物并不了解,甚至有的藏族同学也不清楚。第三个不足是教材中的西藏地方史多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趣味性。该课程涉及了较多的西藏历史,原本课程就比较枯燥乏味,但教材中引入的西藏地方史也偏重文献史料,缺乏图像资料。

(二)西藏地方史在马克思主义“四观”课教学的讲授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大班级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传统,个性化教学缺失。通过访谈西藏大学的相关学生和教师,笔者了解到西藏大学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的班级人数几乎是80名学生以上,而且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很难实施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都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其次,对重要的西藏地方史素材缺少补充。有个别教师就教材而讲,对重要的西藏地方史素材没有进行扩充,由于教材受字数的限制,有些西藏地方史没法在教材上体现太多内容,如果老师讲课时也不扩充相关内容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降低西藏地方史素材在教材中出现所起到的作用。最后,缺乏实践活动课程。讲授此课程的大多数教师反映受经费不足、交通不便、学生众多等限制,教学中几乎没有课外活动实践课程,普遍的学生也都非常渴望开设一些体验课、开展与该课程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更多西藏先辈们的英勇事迹、知晓更多西藏故事、体验西藏民族地区的风俗文化等。

三、优化西藏地方史在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中运用的应对措施

(一)优化西藏地方史在马克思主义“四观”课教材中运用的应对措施

第一,提高西藏地方史在马克思主义“四观”教材的部分章节中的比重,并让西藏地方史的各个方面在每章内容中也有些体现。笔者建议可以适当增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中国共产党的治藏方略的西藏地方史素材的数量,争取使西藏地方史在马克思主义“四观”教材章节的较小比重能够改善。而且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里增添一些西藏民族团结的优秀人物,争取让教材各部分都涉及到西藏地方史的方方面面。第二,对于高频使用的西藏地方史素材,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在教材中详细展示。适当扩充重要的西藏地方史素材。比如,在教材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中,西藏历史人物——阿沛·阿旺晋美的简介,可以采取人物资料小卡片的形式在书中合适部位插入对阿沛·阿旺晋美的生平介绍。第三,在教材中适当增添相关的历史图像资料,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可在教材的各个章节,选取与该章内容紧密相关的西藏历史图像资料并插入在每章的开篇处,在选取的图片下方可用少量的文字简单描述图片的背景、时间、事件或人物等。使教材图文并茂,不仅增加马克思主义“四观”教材的趣味性,而且更加丰富的西藏地方史素材,突出地方课程的鲜明特色。

(二)优化西藏地方史在马克思主义“四观”课教学中讲授的应对措施

聚焦课堂教学,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平常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改变规规矩矩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课上调查、课后谈话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关注的西藏地方史素材以及与马克思主制定既有针对性又系统化的的教学专题,然后在课堂上尽可能把全班同学分成学习小组,根据课程内容,让小组依照教师的精心设问进行热烈讨论,建构好以课堂内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的课堂教学实践,努力减少知识灌输,增加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对高频出现的西藏地方史着重补充讲解。高频使用的西藏地方史素材,不仅突出了西藏地方史的重要性,而且更好地从不同角度为教材的理论知识做支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把在教材中没有详细介绍但又非常重要的西藏地方史素材做一个详细地补充。比如,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相关视频可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习,带领学生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内容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提高西藏地方史在教材中的运用效果。

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课程。学生不应该被关在教室的“笼子”里,适当的课外实践课程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第一,坚持“引进来”——积极迎请爱国的典型人物、专家等进校园开展交流会或者专题讲座。比如,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实践课程,可以邀请爱国先进人物——坚持守护祖国领土的藏族姐妹卓嘎和央宗到学校来做交流,分享她们的守边防、护国土的伟大事迹、学习她们崇高的爱国守边精神,倡导新时代大学生也为守护神圣国土、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坚持“走出去”——适当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学校对校外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努力克服经费不足、交通不便等困难,积极组织学生到校外附近的地方开展活动。比如,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方面,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西藏博物馆。又如,在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方面,也可适当组织学生参观拉萨烈士陵园,弘扬老西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是西藏大学对在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一,必须加强对该课程的建设,使西藏地方史和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深度融合。这不仅能加深学生的民族情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四观”,而且对维护西藏稳定和祖国统一也有着重大作用。

猜你喜欢
西藏大学教育课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劳动教育筑未来——吉安市初中劳动教育课例展示活动有感
雅拉香波雪山修行窟壁画初探
西藏大学2021 年度社会科学类项目一览表
疫情是一堂特殊的教育课——开学之际,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