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杨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教学迎来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高校的经营模式也有了新的改变,如投资、融资、分配等也有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做为高校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内控管理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叙述了高校内控管理的含义以及重要意义的同时,更重点地分析了高校内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加以改进的措施,希望起到它应该起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内控;问题;对策
2012年国家财政部颁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根据其精神,许多高校都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规范,配合高校经营管理活动。实践证明,对高校的合理运用的确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地说,高校内控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对高校今后经营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找出高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有效地解决十分必要。
一、高校内控管理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它是对高校整体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框架进行全面的自我约束、自我监控,也就是对高校的整体经营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管控。其目的是确保高校的教学、科研正常开展,使高校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
其重要意义是推进高校反腐倡廉的进程,降低高校运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稳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与质量。
二、高校内控管理的现状
我们在理解其含义以及意义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高校在经营管理上没有做到相对完美,一些问题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如在高校经费的收支上,科研设备的投入上,基础设施的改扩建上,生源的招入上,都成为一些人“发家致富”的主要渠道。现阶段,随着高校生源以及规模的扩大,高校收费以及上级拨款的幅度也逐步增大,基础建设与设备的投入也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是高校领导的权利在不断地增大,但是其管理模式以及其制度建设却十分滞后,因此也就有了上述腐败问题的产生,尤其近几年,新闻报道了一些高校职务犯罪案件频频发生,甚是令人担忧。
三、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纠其上述原因,其高校内控管理不善,将内控流于形式。具体如下:
(一)认识薄弱
高校是行政事业单位,其工作的重点不是企业那样,以盈利为目的,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与基地,所以高校主抓的是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再加上高校的管理者,他们都是学术上以及理论上的专家及学者,对经营管理欠佳。因此他们在过去教学体制的影响下,缺乏内控管理理念,更缺乏内控建设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在此观点下,一些人错误地将内控管理理解为就是高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的细化。加之缺乏宣传与教育,所以内控管理流于形式。
(二)组织架构形同虚设
前面我们说了一些高校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在大型设备的投入上,在重要人事的任免上,在资金的收入与支出上,总之在“三重一大”重要事项上,都采取“一人说了算”。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原因就是许多高校组织架构形同虚设,各个重要的职务出现了“兼并代”,也就是各个领导岗位之间,相互渗透,起到不了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作用,也就有了“一人独大”的现象。这也是高校职务犯罪的主要根源之一。
(三)重要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在组织框架比较混乱的前提下,接下来一些主要部门的岗位设置也不够合理,这也导致上边“一人独大”,下边“积极配合”的现象发生。如财务岗位是重要岗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明确要求,财务岗位要1人1岗,或者多人1岗,要定期轮岗换岗,尤其是出纳岗位,要指定品德兼优、爱岗敬业的人员坚守。但是许多高校在财务岗位管理上,1人多岗,重要岗位相互兼备,如出纳、银行由同一人员管理,财务主管听从高校主管领导的安排,财务主管成了领导的“复读机”,出纳成了领导的“提款机”,这都为违法违纪行为开了“绿灯”。
(四)风险意识困乏
高校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财政,只有一少部分來源于自筹,所以高校管理者对风险意识认识不如企业那样深刻。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风险与收益并存,风险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这是客观发展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这个原理要求高校在经营运行中,尤其是在重大的投资与筹资中,先要对风险进行预测,然后在考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最后再看风险与收益的对比。但是许多高校,在政府与财政大树掩护下,在重大的利益诱惑下,在过去环境依赖下,各种风险是那么苍白无力,于是什么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预案都抛之脑后,于是许多项目齐上,资金大量占用。一旦出现政策变化或者市场骤变,资金链条断裂,财务风险加大,影响高校可持续发展。
(五)内审苍白无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我们建立内审机构,目的是对内控进行二次监督。但是许多高校没有成立内审机构,为了应敷上级联查,他们虚设了内审机构。有的高校虽然成立了内审机构,但是由于人力以及物力的缺乏,所以在人员配置上,与财务人员相重叠,在机构设置上,隶属于财务部门。这些都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要求,使内审失去了独立性与权威性,进而使内审失去了其存在的真实意义。
四、如何加以改正
转变观念,树立新的内控意识,重新拟定高校组织架构,并将风险作为管理中的主要环节来抓,建立高质量的内审机构,使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强化内控意识
俗话说,领导是群众的“领头羊”,所以领导意识十分重要。全校员工,包括领导在内,都应该定期地学习行政事业内控管理规范,让全员都要参与进来,让大家都懂得高校内控管理不是各种规章制度的细化,更不是财务部门的“独角戏”,是人人有权参与,人人有责监督,人人更有权利与义务进行反馈。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内控的建设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的,所以在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十分必要。我们虽然生活在物质世界里,但是精神文化不能缺少,内控建设也是这样。高校不但根据行政事业内控规范建立一些规章制度,还要根据其精神,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让“软约束”与“硬政策”共同鞭策员工自觉遵守纪律。所以高校要做好信息平台搭建工作,让信息流动畅通无阻,另外高校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奖励机制,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去努力工作。
(三)强化岗位设置以及人员培训工作
在岗位设置上,我们一定要体现出重要岗位要相分离,并且要定期轮岗与换岗制度,这是财务制度以及内控规范所要求的。如出纳不能兼管银行工作,出纳岗位不能随时由任何人替换;财务人员不能兼管档案工作等。另外高校要定期地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像培训技术骨干那样培养财务人员,使其专业能力与技术能力在短期内快速提升。最后还要重视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并将其作为职业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来衡量。
(四)增强风险意识
既然风险是事事存在、时时存在的,那么增强风险意识就不只是企业的特色,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强化风险意识。首先高校应该成立风险管控领导小组,由高校主管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其次定期地召集有关校内人员以及校外专家组成的风险预测活动,再有对可预测到的风险进行详细地分析以及评价,并给出风险预案,使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这样在许多重大事件中,从事态的开始到结束,都在我们预料之中进行,使事态向着正确方向发展,这样会促进高校办学的顺利进行。
(五)重视内审机构建设
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了内审机构是内控的“二次”监督,对高校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该成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实体,其人员配置一定要与财务部门相分离,并配有专业内审人员上岗。另外内审管理委员会要按时对高校经营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部门进行审查与监督,其内容也是全校的各个方面,不能仅仅限于财务工作。再有高校各个部门一定要达到信息流动通畅,相互协作,不能相互推诿。
五、结束语
内控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校搞内控建设还是初级阶段,但是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将高校内控搞上去。我们一边认真解读内控内容,一边摸索实践,发扬光大好的一面,及时纠正错误的一面,使高校内控管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中成.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技术,2012,24.
[2]李琪.对高校内控控制若干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2011,24.
[3]晋淑惠.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控制制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