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国强 李震
古代龙泉青瓷在日本茶道具中的地位与影响
上一期,我们简单介绍了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史以及历代日本茶人对茶道具中唐物的推崇与追捧的历史背景的文化原因与故事。那么古代龙泉青瓷在日本茶道具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与影响呢(图1)?
茶道具在日本茶道界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凡涉及到举办茶会所需的所有器具物件一概可称之为茶道具。“道具”一词来源于佛典,指用于佛教仪轨之上的用具。在茶道形成的初期没有“茶道具”一词。珠光之后,当茶具的制作与使用成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时,用于茶道的用具就被称为“茶道具”。茶道成立400多年来,日本茶人以尊重自然之心,以及细心观察体会领悟日常生活之中的美,虚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件器物,品悟领受其中的个性自然之美,经提炼、推敲、选择,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茶道具。目前,在日本茶道文化之中,可以称为茶道具的种类已达几百种之多。日本茶道追求佗寂之美。佗:原指哲学上的虚无意识,转化成美学应用,是对简单、单纯、寂静、回归、无求的暗示;寂:指人感觉上的空寂感,暗示除极简还有极细节、不完美之美,而这些美感则是源自于对自然的、生活细节的刻画。日本文化佗寂之美的精髓要旨,就是讲求自然、朴实、空寂,强调与重视自然的本质美,追求一种更纯粹、更讲求本质体现出禅境空灵极致的美学境界。日本文化之中的佗寂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自唐代开始传入日本的中国禅宗思想。中国茶文化在唐朝传入日本后,便一直是日本上流社会附庸风雅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明朝中后期,日本茶文化则从单纯模仿中国慢慢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一种有自己特色的美学审美价值观。佗寂之美便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日本茶道对场所环境、礼仪规程的要求有以下特色。茶室布置必须将日本建筑中的清雅天趣自然的精髓发挥到极致,追求自然天成枯寂清淡的美学境界。在礼仪规程方面,茶叶要碾精细,茶具要擦干净,主持人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一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还要准确到位。接待宾客的时候,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照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者抹茶,然后依次先给宾客。客人则按照规定恭敬地双手接茶,致谢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饮茶完毕后,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日本茶道的佗寂之美,将茶道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发展为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与理想。所以在日本文化佗寂之美的观念关照之下,在日本的茶道之中以物之形式所表现出来所有使用的道具都体现出了日本文化尊重心灵和自然规律,给心灵以洗涤,讲求人性的空寂枯淡之美。每一件茶道具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茶道具已成为日本艺术品的代表,是世界艺术史上一朵放射着异彩的奇葩。
在日本茶道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之中,处于奈良,平安时期以及镰仓、战国时期,来自大陆的与茶事相关的器物与艺术工艺品是构成日本茶道具的中心主体。这些来自中国的舶来品是贵族和新兴的武士阶层显示他们地位、财富的标配之物。自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茶人的改革引领,到了千利休(1522-1591)时代,日本茶道完成了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改革,至此日本茶道瓜熟蒂落终成正果。茶道从珠光开始有了“道”的名,而在利休之后,“和、敬、清、寂”四字茶道真谛逐渐成了日本文化代表和民族精神的概括。日本茶道具自珠光之后,开始走向民族化。继绍鸥、利休等茶人的努力实践,在粗糙的高丽和日本本土生产的陶器之中找到了一种具有原始的美,并且赋予它们与进口的中国艺术品同等的地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唐物茶具逐渐地退出了日本茶人日常的茶事活动,而只有在十分重要的茶事场合才作为家族式茶道流派身份地位的代表见证之物出现。这些唐物茶具也在这样的茶道文化变革之中,成为了日本各大寺庙禅院、著名茶道流派以及博物馆珍藏的重宝。
日本茶道特别珍重來自中国大陆的瓷器,特别是宋元时期出产的龙泉青瓷。日本茶道界将龙泉窑出产的青瓷分为三大类。其分类以生产时代作为标准划分原则:
砧青瓷——宋代龙泉青瓷,以粉青为重。
天龙寺青瓷——明初龙泉青瓷,以釉呈绿色为重。
七官寺青瓷——明中至清初龙泉青瓷。
古代龙泉窑青瓷在日本茶道具中的崇高地位与重要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组具体的数据之中得以充分说明:
其一,被评为日本国宝级的8件中国瓷器有三件是来自龙泉窑生产的青瓷作品。
日本的文物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即国宝、重要文化遗产、重要美术品和一般美术品。至2001年6月止,日本共计有1059件文物被指定为国宝,其中包括8件中国古代陶瓷作品。这8件中国古代陶瓷所出窑场为:宋代福建建窑所出建盏4件,浙江龙泉窑3件(宋代龙泉青瓷2件,元代龙泉青瓷1件),宋代江西吉州窑一件。
其二,元代韩国新安海出水的日本商船中的龙泉青瓷的数量占其中出水陶瓷总量的百分之六十。
其三,1978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过一次《日本出土中国陶磁》展。该展览是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以日本各地挖掘出土的中国陶瓷文物为专题的一次中国古代陶瓷考古研究成果展览。该展览一共展出自唐至清的中国生产出口日本的陶瓷和残片共384件(组)。展出的陶瓷有唐代越窑青瓷,宋、元、明时期的龙泉窑青瓷,景德镇宋、元时期生产的青白瓷,明清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德化白瓷与清花瓷,北方窑口生产的白釉瓷以及一些地方窑口生产的杂瓷等。据笔者根据东京国立博物馆编撰出版的《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磁》据其内容统计,其中展出龙泉窑生产的宋、元、明三个不同时期完整器约计120余件。这些青瓷产品的器型主要以各式青瓷碗盏与茶碟及香炉等为主。本次展出自唐至宋、元、明、清中国大陆出口到日本,由日本考古发掘出土的完整器约占三分之二,约计250余件,其中龙泉青瓷为120余件,约占展出完整器的50%。这样的数据比例,基本与新安海元代日本商船之上出水的龙泉青瓷占所有瓷器60%的份额相近。这充分说明古代日本人民对龙泉青瓷追捧喜爱的程度。
日本茶道具中龙泉青瓷珍宝鉴赏
在日本的茶道艺术之中,茶道器具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茶道具,大致可以根据其所使用功能和场合分为:(一)等候室用道具;(二)茶室用道具;(三)添炭用道具;(四)点茶用道具;(五)怀石料理用道具;(六)院内用道具。古代龙泉青瓷作为日本茶道中的珍品,主要出现在等候室用道具、茶室用道具和点茶用道具之中。
(一)等候室用道具——龙泉青瓷“花入”
日本茶道等候室用道具主要包括茶室壁龛悬挂的轴字、轴画、画瓶、烟具、茶碗。在茶室中,作为点睛之笔精心布置的壁龛上,与挂轴一样不可缺少的是作为供奉鲜花用的花瓶。日语中称花瓶为“花入”。插花起源于佛教,古代释尊时代在盛水的容器中撒上鲜花供奉在祭坛上以作祭礼,佛家遵沿此规以花供佛。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大陆的茶文化与佛教禅宗,故插花成为茶室装饰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茶道用花瓶,即“花入”又分为摆置花瓶、挂花瓶、吊花瓶。在日本有8件中国古代陶瓷作品被指定为国宝,其中3件为宋元时期制作的龙泉窑青瓷花瓶。这3件日本及国宝文物就是日本茶道中的供奉鲜花的茶道具。在日本茶道界著名的龙泉青瓷茶道具有以下几种。
南宋龙泉窑青釉直颈瓶,东京ARUKANSYUURU美术财团藏(图2),高23.5厘米,撇口,细长颈,圆腹,圈足,造型稳定端庄,通体内外施粉青釉,釉面洁净无瑕,浑然天成一色。此瓶是南宋浙江龙泉窑青瓷烧制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作。1951年被指定为国宝。日本茶道界称此瓶为“青磁下芜花生”,“下芜”是形容瓶的腹部像扁圆的萝卜。此瓶为日本茶道具中的花入,即插花供奉之具。
南宋龙泉青釉风耳瓶,大阪和泉市久保惣记念美术馆藏(图3),高33.6厘米,盘口,直颈,折肩,筒腹,圈足。颈部对称置凤凰形耳,使其朴素造型增添均衡匀称之美。通体内外施粉青釉,釉色纯正。在传世宋代龙泉窑青釉风耳瓶中此件最为出众,1951年被指定为国宝。日本人称此种龙泉窑青瓷为“砧青磁”,是因为此瓶的形状颇似古代捶衣用的砧子。此瓶为日本茶道具中的花入,即插花供奉之具。
元代龙泉窑青釉褐斑玉壶春瓶,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图4),高26.9厘米,撇口,束颈,腹若悬胆,圈足,通体施青釉,釉面涂点黑褐色斑点。在青翠的釉面衬托下,褐色斑点显得格外醒目。元代龙泉窑流行在青瓷釉面上涂点褐斑纹饰,日本将此类青瓷称之为“飞青”。飞青瓷深受日本茶道界人士的喜爱与珍视。此瓶1952年被指定为国宝。此瓶为日本茶道具中的花入,即插花供奉之具。
(二)点茶用道具——茶碗
茶碗是日本茶道具中的灵魂标志式的重要核心物件。在日本茶道文化中,作为茶道具使用的茶碗与一般概念上的茶碗不同。首先,它要求具有一定的体积,必须具有可以让茶刷击发搅动的空间。其次,它必须具有艺术的观赏价值。再次,它必须具有独此一件的独特唯一性,不允许天下再有与它同样的茶碗。所以每一件日本茶道中使用的茶碗都是一件艺术珍宝。在日本茶道界,茶人对茶碗执著的爱可谓到令人惊叹的程度。一只好的茶碗可以成为茶人的终身伴侣和传家宝。近代日本茶人著名作家佐佐木山味在其《茶碗》中这样介绍与描写他与他心爱茶碗的情感:“看上去只是一只茶碗、一块陶片,但是一次两次,五次十次,你用它点茶、喝茶,渐渐地你就会发现对它产生爱慕之情。你对它的爱慕越是执著,就越能更多地分析它优良的天姿,美妙的神态。就这样,三年、五年、十年,你一直用这只茶碗喝茶的话,不仅对于茶碗的外表的形状、颜色了如指掌,甚至会听到隐藏在茶碗深处的茶碗之灵魂的窃窃私语。是否能听到茶碗的窃窃私语,这要看主人的感受能力。……茶碗是有生命的。正因为它是活着的,所以它才有灵魂。”
南宋龙泉窑蚂蝗绊青瓷葵口碗,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图18)。青瓷碗口径为15.4厘米,碗口六处凹进,成葵口状。该碗胎体细密洁白,釉汁纯净柔和,釉面光洁。其色如青玉,有苍翠欲滴之感。根据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的伊藤东涯所著《蚂蝗绊茶瓯记》记载:1175年前后,平安时代末期平重盛向向浙江阿育王寺布施黄金,佛照禅师以此碗作为回礼,将其置于一只漆器圆盒中,回赠给平重盛向。到了室町时代(1392-1573)这个碗传到了当时掌权大将军足利义政之手。将军十分喜爱此青釉葵口青瓷碗。由于使用日长,此碗出现了冲线,义政将军托人到大明要求大明皇帝照原样再赐一个。可当时遍访名窑,已仿制不出如此釉色的物件,只好命工匠将冲用镐钉锔住,由其使者带回日本。因镐钉形状像大蚂蝗,日本茶道界称其为蚂蝗绊。南宋龙泉蚂蝗绊茶碗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
珠光青瓷茶盏。村田珠光(1423-1502),日本室町晚期战国时代著名的茶人,首次将禅宗引入茶文化的精神世界,开创茶道艺术新天地,被后人尊称为茶道世祖。珠光喜好中国茶文化,特别喜欢使用一种中国茶盏。这种产自中国福建、浙江的青瓷茶盏,釉色呈黄绿枇杷之色,深腹、敛口、小圈足,口唇之下有一道茶线,其下内壁刻划简笔花草,并饰“之”字形篦纹,器外壁以刻划折扇纹为饰。人们将此种茶盏称为“珠光青瓷”(图19)。记录当时名家举办茶会的记事录《山上宗二记》,这种珠光茶盏价值千贯,是珍贵的茶道具大名物之一种。
(三)点茶用道具——清水罐
在日本茶道点茶过程中,当茶釜中的水过热时,要在茶釜中添些清水,最后还要用清水来洗茶碗、茶刷,清水罐就是用来装清水的器具。在日本茶道具的场景布置中,清水罐放置的位置离客人最近,所以比较醒目。因此主人在选择清水罐时就会考虑到与其他茶道具的完美搭配,以营造使客人意兴盎然的气氛。
(四)茶道具——香炉
在日本茶道正式的茶事上,进行浓茶和薄茶的表演之前,都必须进行添炭表演。添炭之后,主人要点香,其目的有三。一为清净身心,二为净化空气,三为驱除炭臭。所以香炉与香盒也是茶道具必备的用具之一。
南宋龙泉千鸟香炉,名古屋德川美术馆藏(图29)。此炉为南宋时期龙泉青釉弦纹悬足炉,重要文化财,名古屋德川美术馆藏。高6.4、口径9.1厘米,此炉为日本茶道焚香之具,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这只“千鸟香炉”是所有日本收藏的中国唐物茶道具之中最有故事的一件大名物。首先是关于它的传承收藏历史。“千鸟香炉”最早被今川家族收藏。相傳在1560年日本战国时期的桶狭会战中,号称“东海第一弓”的大名金川义元以数倍兵力攻打织田信长,却被年轻骁勇的信长发奇兵击败,最终被信长杀死。织田信长好收集茶道名物,义元之子今川氏真为了保全自身的生命竟将家族收藏的珍宝“千鸟香炉”献给杀父仇人织田信长。后来,织田信长成了战国霸主,为了笼络人心,信长又将此“千鸟香炉”作为奖品犒赏给战功卓越者。织田信长死后,“千鸟香炉”最终又被日本战国时代的另一枭雄丰臣秀吉收藏。
其次,是关于“千鸟香炉”神奇的护主故事。相传1594年夏,日本大盗石川五右卫门潜入伏见城的太阁丰臣秀吉的府邸,试图刺杀秀吉。但卫门不小心触碰到了置于大阁府邸中的这只千鸟香炉,香炉盖顶上的“千鸟”发出鸣叫示警救了丰臣秀吉一命。
再次,是关于“千鸟香炉”所诠释的日本茶道之中的环境氛围与所选用的茶具的匹配必须相得益彰的美学风雅故事。
相传战国时代的名士蒲生氏乡去拜访织田信长大将军手下的家臣细川幽斋。细川在月明之夜设茶道款待蒲生,蒲生提出要欣赏一下天下有名的“千鸟香炉”。细川闻此不悦。蒲生百思不得其解,一次他请教著名的雅士里村绍巴,为何那天细川不愿让自己欣赏“千鸟香炉”。里村笑答:“细川幽斋是真正的歌人!‘千鸟香炉之名出自和歌《清见海岸》。这首和歌描述了这样的场景:清见海岸的云毫不犹豫地冲向浪尖,遮掩住明月的可是那成群的千鸟。千鸟香炉诠释的是‘千鸟掩月的美境,所以称在月明之夜提出欣赏‘千鸟是多么不合时宜,所以细川幽斋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