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欣欣
中国陶瓷装饰种类丰富,题材广泛,陶瓷匠人善于将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形式表现在器物上,制作出具有文化艺术魅力的精美瓷器。本文以馆藏精品瓷器为参照,主要从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三个方面浅析文化艺术对中国陶瓷装饰产生的重要影响。
中国先民们善于发现大自然,并利用大自然为自身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早在远古时期,出现陶制用品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巧手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日常用品,并为之装饰纹饰、添加色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满足现实社会日益增加的需求,中国陶瓷器的纹饰装饰不断从古人的日常生活、文学艺术、民间艺术等方面丰富自身,日臻完善。工匠們在装饰陶瓷器时,大多采用古人的生活常态,将当时的文化艺术引入其中,例如雕刻工艺、绘画手法、书法艺术等等,极大地丰富了陶瓷器的装饰内容及题材,形成了各自时代的代表性装饰图案。以宋瓷为代表的装饰技艺,后来为元、明、清各个时代所广泛吸收、融合,并发扬光大。新乡市博物馆馆藏陶瓷器近三千余件,种类多,时代跨越长,其中包括许多蕴含丰富文化艺术的精品瓷器,主要集中在宋元明清时期,纹饰图案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本文以宋元明清时期的精品瓷器为例,浅要分析文化艺术在我国陶瓷器发展史上的积极影响。
鬼斧神工笔——雕刻工艺对瓷器纹饰的影响
中国陶瓷雕刻工艺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发展到宋代,雕刻工艺可以说达到了全盛时期,当时代表性的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烧制的瓷器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优秀的陶瓷雕刻作品离不开优秀的雕刻工艺,雕刻工艺手段极为丰富,就雕而言,有圆雕、浮雕、镂雕等;就刻而言,有刻花、划花、剔花等等。精巧的陶瓷雕刻工艺与其他装饰手法和颜色釉等同时运用到一件器物中,相辅相成,最终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
三彩刻字如意头形枕(图1),宋代,枕呈如意头形,施黄绿白三彩。枕面内区有如意头形开光,开光内有正方形刻划线分为四个部分,上层及左右两边以白釉为底刻划卷叶纹,正方形内施绿釉,刻有诗一首;开光施绿釉,刻划一圈卷草纹。如意头形枕是瓷枕的样式之一,流行于宋、辽、金时期,古代的时候也称为山枕,枕面下低上高,轮廓下阔上尖且成花口状起伏,枕在上面一可消暑,二能保持发型不乱。
墨地五彩开光镂空浮雕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方瓶(图2),清代,此瓶为仿“大清乾隆年制”方瓶。瓶口外撇,粗颈,瓶身为四方形,平底,底部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瓶造型较大,工艺繁琐,制作精美。瓶身纹饰采用镂空浮雕技法雕刻而成,颈部雕刻蝠寿及铜钱纹,开光内饰五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图,共分两层,每层四幅,共八幅,各不相同,构思巧妙,故事感极强。《西厢记》人物故事图在有清一代备受喜爱,常常作为装饰纹样出现在各种造型的瓷器上,常见的有佛殿奇逢、墙角联吟、白马解围、莺莺听琴、乘夜逾墙、月下佳期、堂前巧辩、长亭送别、草桥惊梦等。
水墨丹青吟——绘画艺术对陶瓷纹饰的影响
中国绘画始于原始社会时期,最初有一定的宗教意义,经过几千年发展历程,古代人们运用自己超高的悟性以及精湛的智慧逐渐形成具有独特东方魅力,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画。陶瓷工匠们创造性地将中国画与陶瓷装饰艺术巧妙结合,无论是人物、山水、花卉、鸟兽等题材,还是水墨、工笔、写意等技法,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形成了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陶瓷绘画艺术,是陶瓷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地黑花芦苇鹭鸶纹椭圆形枕(图3),宋代,枕呈椭圆形,通体施白地黑花纹饰。枕面绘鹭鸶苇塘觅食图,布局简洁,主旨鲜明。枕面出檐,白地黑花绘一粗一细线框,框内一丛芦苇为中心,两侧各绘鹭鸶一只,左边低头觅食,右边空中飞翔,勾勒了鹭鸶的尖喙、长颈、长足,写实又传神,与苇丛、山石、水岸,构成了一幅极富意境的沙汀小景。枕壁一周饰卷草纹,底部钤“刘家造”长方形印章款。鹭鸶纹饰是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寓意纹饰之一,与荷花一起出现,有期望美满的婚姻和爱情的寓意;与芦苇、莲花一起出现,有“一路连科”的寓意,是士子们祈求仕途顺遂的美好愿望。
白釉褐彩人物纹罐(图4),元代,此罐唇口,丰肩,腹以下渐收,平底圈足。通体为白釉褐彩纹饰,纹饰层次分明,口沿下一圈水波纹,肩部饰三朵缠枝花卉纹饰,腹部饰主题人物纹饰,近足处饰一周祥云纹饰,各层纹饰均以弦纹相隔。元代瓷器独具时代风格,元代磁州窑的白地与黑花,不如宋代黑白分明,而是白地泛淡黄,黑花并不黑,有的呈褐色或酱色,这种色彩我们称之为“白釉褐彩”。
珐花小口梅瓶(图5),明代,此瓶小口微外撇,短颈,丰肩,腹以下渐收,平底。通体珐花釉装饰。纹样的安排从上至下共4层,肩上部饰连环云纹,肩下部饰璎珞纹装饰,腹部绘两组神话故事图,近足处饰变形莲瓣纹。器身凸起的线条勾勒有致,形成凹、平、凸三层立体图案,使之既有工整的图案特色,又有传统的绘画效果。珐花原名“粉花”,又名“珐华”或“法花”,为元明间山西陶胎琉璃釉彩器,多以宝石蓝为底色再施黄、绿、白等彩,并以壁画中沥粉法凸起勾勒出纹饰轮廓,是一种风格别具的品种,盛行于明代,常见器物有较大的瓶、罐、炉以及佛前供品等,其主要装饰图案为民间常见的人物、花鸟等。除堆塑外,还用刀刻装饰,这样就在器物表面形成立体图案。
黄釉粉彩开光花鸟纹瓶(图6),清代乾隆时期,此瓶侈口外撇,束径,筒形腹,圈足。外壁绘黄釉粉彩缠枝花卉纹,腹部开光内绘花卉鸟兽等吉祥寓意纹样。底书矾红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清代乾隆时期是粉彩瓷器的鼎盛期,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亦称“锦上添花”。
青花夹紫带盖罐(图7),清代,此罐宝珠钮,折沿盖,短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渐收,圈足外撇,造型规整。器身绘山石、树木、八骏马,八骏马于平野或跃足奔跑,或颔首食草,或顾盼张望,或悠然漫步,各具姿态。八骏马图取材于传说周穆王曾骑八匹骏马历游天下之典故,据《穆天子传》卷一所载:“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八骏为天下无比神驹。
豆青地青花夹紫开光寿字纹瓶(图8),清代,瓶口外撇,短颈微束,鼓腹,圈足外撇,器形规整,温婉端丽。通体施豆青釉,釉色晶莹如玉,口沿下饰一圈回形纹,颈部对称两个寿字纹,肩部有两圈如意纹,腹部有两组开光青花夹紫山水纹饰,纹饰中间亦有对称的两个寿字纹,近足处再度以一圈小型变形寿字纹作饰,下接一圈菊瓣纹,纹饰层次分明,精工完美。
行云流水韵——书法艺术对陶瓷纹饰的影响
中国书画艺术博大精深,卓然独立于世界艺林。黑白相生,笔端占尽山水云烟无穷幻化;意在笔先,胸中蕴涵天地人寰无限美妙。中国的书法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它伴随着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经过历代书法名家的熔炼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宝贵遗产。陶瓷工匠们将中国书法融汇进陶瓷装饰艺术中,带给了人们全新的书法艺术魅力,延伸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影响力度及深度,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陶瓷书法。
白釉黑花八角形诗文枕(图9),宋代,枕呈八角形,枕面出檐,前低后高,两端微翘,器身装饰简单,枕壁绘有一周黑花卷草纹,枕面开光内书写“风吹前院竹,雨洒后庭花”,草书畅快洒脱,深刻生动,这是宋代磁州窑文字装饰上常用的诗句,见证了宋代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风雅情趣。
粉彩吉祥人物镂空帽筒(图10),民国,此帽筒圆口,直筒腹,挖足。口沿描金,器身有六个海棠形镂孔,通体粉彩绘吉祥人物图案,分别是汉代董贤、唐代国老狄梁公、唐代尚父郭汾阳王,人物旁边都有一段小字人物简介,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帽筒上部还有“裘宗昌”字样。“帽筒”也称“官帽筒”,是清代官员上朝前休息时置放顶戴花翎官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