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346
在歷史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认识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还基于一系列存在的经验问题,形成了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战略思想。迄今为止,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并发布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安排,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对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追溯中国生态文明社会的起源,为中共领导集体创造“生态画像”,可以为我们今天面临的严峻生态挑战提供更多的经验。
生态画像是一个新名词。它的概念源自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领域中的一种常见应用方法:用户肖像(也称为用户角色)在该领域通常被理解为描绘目标用户,联系用户的诉求和设计方向的有效工具,把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近年来的生态思想作为“肖像”标志,有助于解释和分析当前的生态文明战略,可以思考如何更广泛,具体地应用生态文明思想,并加以改进,提升相关决策的效率,为实现绿水青山长存而将其作为有效工具实现。
在改革的初期,为了实现快速的经济发展,生态问题被置于微不足道的位置,引起的问题在当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改变。经过长时间反思发展中的问题,人们认识到生态问题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系统地展望了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对社会生态建设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正是不忘记初心,继续为天更蓝、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建设而努力的表现。
(一)毛泽东时期(关切型,思想萌芽期)
中共的生态文明始于毛泽东时代,这一时期的生态关键词可以暂时确定为“关切”。从共产党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先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为新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生共和国法治,经济和民生的坚实体系,为生态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的生态思想虽然不能说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体系,但它包括人口的均衡发展,水利和植树造林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黄娟、贺青春认为,毛泽东的生态观代表着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其中关于植树造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等观点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胡洪彬认为,毛泽东同志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中国现实相结合,开启了中国生态发展的萌芽阶段。
毛泽东的生态思想是根据当时的国情提出的。其中,关于农业和建设水利等活动增强了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根据人口发展与社会协调所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爱国卫生运动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内容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内涵。回顾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同志以其高瞻远瞩的视野提出了水利建设、环境保护、人口控制等方面所含及其丰富的内容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李向前、葛辉彰认为,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执政哲学的奠基人,为实现“生态和谐”体系和建设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提供了“实践意识”。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观念和建设逐渐完善,逐步形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思路。
(二)邓小平时期(进取型,规则制定期)
随着1978年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届会议的召开,依靠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在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思想也得到了调整,在继承了毛泽东的生态思想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生态观,在这里被称为“进取型”生态观。由于国家综合国力亟待提高的总体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导致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环境污染案件并不少见。
通过对生态现状的理性认识,邓小平同志发现生态破坏将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为了避免走发达国家之后的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邓小平的高度重视和倡议下,制定并通过了《森林法》《草原法》和《矿产资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征收排污费的暂行办法》的通知,指出征收排污费是通过经济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的较好方法,目的是促进企事业单位加强管理和节约,从而综合利用资源,控制污染,改善环境。1983年12月,第二届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会议制定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的指导方针,在这次会议上,环境保护被提升为一项基本的国家政策,确立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定位。
邓小平同志认为,经济和环境不是敌对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经济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作为条件,合理发展和有效利用才能使其在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发展也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因此,邓小平同志主张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于1992年正式提出中国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缔结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生态保护公约,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发挥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三)江泽民、胡锦涛时期(发展型,理论升级期)
1995年9月,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首次在党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1996年7月,在江泽民,李鹏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的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进一步强调了贯彻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标志着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在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生态环境问题难以真正得到解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战略角度审视环境保护问题,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积极的生态治理理念,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高度,强调生态环境治理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这也使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治理理念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胡锦涛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并列。“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它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为建设美丽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2003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一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发展思想。200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强调:“随着人口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将无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将无法饮用清洁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和放心的食物,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习近平时期(完善型,战略升级期)
让生态系统恢复健康是要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然后为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旧路,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永远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交换经济增长。用生态文明的概念审视环境问题,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问题。要突破宏观战略层次,做好顶层设计,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再生产的全过程入手、制定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形成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新的环境保护路径。
当前,在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党和国家一直重视群众的主体作用。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要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营造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这一理念的提出,从根本上体现了我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更是彰显了对中华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而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总布局的方方面面。
党的几代领导人对生态问题的接续探索,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毛泽东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已经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绿化祖国”的号召。邓小平同志倡导全民植树,大力发展绿色事业。江泽民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号召“绿化美化祖国,再造秀美山川”。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主张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崭新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阐述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是涉及到生态治理和环境恢复这种简单層面,更是在物质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上的整个社会的文明形态升华。应该找准规律,建立相应的生态价值观并以其为指导,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绿水青山。不同历史条件、社会背景下,共产党人对生态问题的关注角度与治理方式也有着逐渐升华的过程,而最终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对之前的问题方法的总结提炼,也是对未来的一次重要归纳,从而演绎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1]李向前,葛辉彰.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5):37-38.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04/c_1122783997.htm,2018-05-04.
[5] 习近平.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N].人民日报,2019-0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