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实训中心管理模式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019-08-17 07:25段秀兰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实验员实验室实训

段秀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310

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陆续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实训中心。为更好的实现学校转型发展的需求,本文结合“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校定位,以及“一体两翼①”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教学科研实际,对文法实验实训中心(后简称中心)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中心概况

文法学院成立于2001年,2012年发展壮大,合并了新闻学、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和新闻采编与制作一个专科专业。2013年5与正式成立了文法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室也由原来的2间实验室扩建为现在的5间,分别为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与案例分析实验室、数字新媒体实验室、录音棚、摄影棚,总面积近960平方,总资产达197万,主要承担法学、新闻学、广告学等本科专业和新闻采编与制作等专科专业的校内实验课程和实训任务,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随着高校转型发展的稳步推进,实验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目前,中心经过8年多的建设运行,现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校级精品视频共享课2门,校级教学团队2个,实验教学人员37人,实验技术人员(即实验员)1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11人,博士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98%。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二、管理模式

(一)传统管理模式与创新模式对比

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学校统一管理”或者“学院独立运行”。学校统一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各实验室之间设备和资源的整合利用,但在与专业性质、市场需求、行业趋势等方面衔接不够,容易导致设备落后,不能适应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也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而学院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虽然在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与专业、行业接轨,但是也容易导致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实验室之间统筹利用不够,造成有的院系实验室利用率严重不够,而有的实验室又过于频繁。

为了避免原有管理模式的弊端,中心自成立以来就开始研究分析实验室管理的现状,通过大量资料分析研究,最后确定了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经过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服务水平,让实验管理办公室和学院之间形成无缝对接、协调管理的模式,加大了学院参与实验室建设的主导和监管作用。学院在参与实验室建设时,会对市场行情、专业发展前景、课程设置进行调研,实现了实验室建设与专业、行业、市场需求接轨的目标。同时,学校对实验室的统筹管理,加大了各院系实验室资源的整合利用,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文法实验中心“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结构图如下(图1):

图1:文法实验中心“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结构图

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学院分管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实验员,构成管理层、决策层和实施层的3层管理体系。学校成立以分管实验室建设的副校长为组长的实验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中心建设;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在学校实验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实验管理办公室与学院中心组成员、实验员具体负责中心的规划建设与运行工作。

“院、校二级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让实验室实行“服务教学、统管共用、资源共享、有效利用②”的创新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了统管共用、管用分离。实验员在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实验室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统一规划实验室建设和规划,统一采购、维护和管理实验室教学仪器,真正实现了统管共用、管用分离。

(二)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成立之初,对于实验室运行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不知道如何构建实验教学平台,经过为期8年的研究实践,通过对其他人文社科类民办高校实验室进行了调研学习,以及查阅大量文献,最终选择借鉴宁夏师范学院的多层次立体实验教学平台,并投入实践,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强,更好的适应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共分为五层(详见下图2)③:

  图2:多维立体实验教学平台

   

第一层基本技能。教师通过的示范教学,强化学生对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基本技能训练,如ps,pr等技能型课程实训,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示的过程,从而掌握基本软件使用方法和技巧。

第二层基础实验。与理论教学搭配的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和分析處理问题的能力,如模拟法庭民事、模拟法庭刑事等实训课程,学生通过民事、刑事等案件的模拟庭审,来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层扩展训练。根据知识点和课程模块设置综合设计性实验,逐步淡化实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学,学生通过独立或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实验任务,难度高于基础实验。如报纸版面设计与制作、平面广告设计类实训课程,学生通过所学知识的运用,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任务的练习,从而提高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层创新培养。主要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校企合作实践等,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第五层能力强化。学生通过参与或独立申报课题,强化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综合与创新。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运行模式

为了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求,提高现有实验室的利用率,加大资源整合利用的力度,于2015年开始积极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运行模式,制定了“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开放的形式分为:(1)实验课程教学开放,对于实验教学课堂中没有完成的实验任务,学生可通过预约开放时间继续学习;(2)科研型开放,学生参与或自主申报的项目,中心提供场地、设备和技术支持,在项目开展时间段内实行定期开放;(3)创新项目开放,对学生申请的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的创新项目,或者各类学科竞赛活动,项目申报期间或者参赛准备期间,实行全天候开放。

三、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深化实验室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调动中心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措施。

(一)制度建设

为了保障实验教学规范有序的进行,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很有必要。2018年中心为了进一步规范管理,相继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和措施。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8项,如:《实验室安全环保规定》《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室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实验室实验教师岗位责任制》《数字新媒体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综合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湖北省网格记者站规章制度》。这些管理办法全部实行了对外开放,全部上传到学校的官网,部分挂在实验室墙上,做到中心各方面工作有据可依,保障了中心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和科学化。

(二)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主要分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员队伍建设、维修维护团队建设。

1.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为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学水平,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的是“引进高水平”和“自我培养”两种方式。学校相继出台了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以及实验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方案,鼓励实验教师通过学习、项目申报、培训、国内外访学等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

2 .实验员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实验员队伍往往存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加强对实验员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激励机制,完善职称晋升通道,来提高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制定专业技能提升实施方案,来提升实验队伍专业技术水平。2019年初文法实验实训中心就已经按照学校转型发展的需求,结合学院实验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实验员专业技能实施方案,截止到2019年7月,文法实验员队伍已经参加四次校内培训和卫计委组织的系统管理员培训,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取得了卫计委颁发的系统管理员资格证书。

3.实验室维护、维修团队建设

为了克服实验员队伍人员少的问题,中心成立了以实验教师、实验员、后勤维修人员、企业维修人员为主的维修维护团队。通过对团队成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效率。简单的设备运行和维护问题,实验员或者实验教师通过提前学习掌握基本的维修维护能力,做到简单的问题能及时解决。涉及到设备硬件损坏,实验教师应立即做好登记上报,由实验员联系企业售后維修更换;涉及到网络连接,基础设施建设等发生损坏应由实验员上报实验管理办公室,联系后勤维护维修人员完成。

猜你喜欢
实验员实验室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高校实验员队伍问题分析及建议思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高校实验员队伍建设刍议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