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中有效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初中是整个教育的主要时期,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学生文字應用能力;还可以对学生文字爱好和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生活元素的融入,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生活化实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就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生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目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给语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局限在对知识的传播上,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所学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本文就结合实际教学,将生活元素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初中语文生活化融入的意义
生活化的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语文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生活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才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理论上讲,通过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有助于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本质;而从实践方面来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生活元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理解
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生活教学情境是比较常见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也让学生在课外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伤仲永》这篇课文时,学生刚接触文言文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将文章的大致内容与实际生活的一些例子进行结合讲解,这样效果会比较明显。例如,城市生活的孩子会对农村的环境比较陌生,这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后才可以正常生活。这些例子是与文章中心内容相似的,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好的生活化情境。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出一个情景剧,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结合生活,渗透知识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将生活元素融入其中,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详细讲述了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景观。一些描绘风景的课文,大多是以真实的风景作为叙述对象,应用多种修辞的方式和优美的词语,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深刻体会到作者对风景的喜爱,以自然风光抒发自己的思想。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冬天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并通过相互交流来抓住冬天的特点,这些与生活有关的事物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在引入教学内容,在充分掌握课文之后,会使用到较多的词语来描述济南的冬天,在阅读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充分了解到作者所描绘的景色,引导学生想起生活中冬天的现象。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一些济南冬天的景色,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和拼读,不断深入分析和掌握课文内容,进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语文教学要走向生活实践。学校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实践来体会学习语文知识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要设计出多种生活实践场景,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把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并合理应用。教师要通过生活中的课堂,让学生接受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及素质教育等等,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乡愁》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是周日的时候回到自己的老家,或者是利用社会实践回到家乡,然后把自己的深切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文章和课文做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了解到作者用词用句的恰到好处,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的知识,还将其灵活应用在生活中。
总的来讲,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合理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不同类型的课文和生活中的景物进行结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进而更加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海帮.寻找文字中的生活元素: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J].课外语文,2015(6):149.
[2]牛宁宁.捕捉生活元素,找寻别样趣味:初中语文生活化教育理念研究[J].学周刊,2018(2):116-117.
[3]付永萍.捕捉生活元素,建立生活化教学模式:关于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6(30).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