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涵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9-0041-03
【活动理念】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的要求,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着重培养其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但我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却发现许多同学面对可能失败的情景都会采用自我设限的策略。所谓自我设限,是指个体在面临可能表现不佳的任务之前就预先设置障碍的行为,以便减少任务失败时能力归因的可能性。虽然这一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护个体的自我价值感,但长期使用容易让个体陷入失败,在面对挑战时更加怀疑自己,导致恶性循环。
但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自信一点,不断发现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可以直面挑战,放下忐忑并开始行动,即突破自我设限。
这种自信一点的感觉与自我效能感关系很大。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的不同会导致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的差异,从而影响个体是否通过自我设限来避免失败伤害他们的自尊和社会尊严。许多研究均表明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设限策略的使用有显著负相关。
因此,课程从自我效能感切入,采用团体辅导课的形式。在团体转换阶段通过活动形成反差,让学生觉察自我设限会影响人生的可能性;在团体工作阶段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运用命运资源应对困境,提升应对该困境的自我效能感,从而突破自我设限;在团体结束阶段带领学生体验“都挺好”的积极情绪,鼓励学生勇敢尝试。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命运牌”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设限的存在。
2. 技能目标:通过师生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寻找有效的命运资源应对困境。
3. 情感目标:带领学生体验生命可能可控所带来的积极情绪。
【活动重点】
以接纳的心态面对困境,相信生命的可能性和可控性。
【活动难点】
寻找应对困境的命运资源,敢于尝试。
【活动准备】
教具:命运牌、信封、工作纸、彩笔
资料:多媒体课件
【活动对象】
初二年级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导入
热身活动:手指操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教大家做一套健腦益智手指操。每个手势代表一个数字,我们将它串起来。1234567,2234567,3234567……依次类推。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双手,跟着老师一起来做。(PPT呈现相应手势)
学生体验后再进行一轮,速度不断加快。
教师小结:刚才的活动看似简单,却对手指的灵活性有一定要求,在这么短的时间同学们基本都能跟上节奏,我觉得大家做得真的都挺好,此处应该有掌声。说到“都挺好”,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师:在这部热播剧里,主角苏明玉有一个重男轻女的妈妈,有一个怯懦还很作的爸爸,有一个啃老的二哥,整个家庭鸡飞狗跳,冲突不断。这样的生活状态,为什么还能叫《都挺好》?(PPT呈现电视剧人物关系图)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虽然主角命运坎坷,但她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所以“都挺好”。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将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索属于我们的命运资源,看看我们每一个人能不能也“都挺好”。(PPT呈现课程题目)
设计意图:暖场热身,结合热播剧吸引学生注意,从而引出课题。
二、团体转换阶段——“心”剧场
师:上课前,命运使者已将大家的命运安排藏进了信封。请同学们打开信封,找到命运牌并认真阅读上面的内容,看完以后将牌反扣放在桌面,保持神秘。
学生自行查阅命运牌。
师:同学们都了解了自己的命运,下面请你举手表态:如果你对自己的命运满意,请举手。如果有机会可以交换一个新的命运,愿意请举手。
学生举手,老师统计满意人数并板书在黑板上。(通常的情况是满意的人比较少而大多数人都想交换。)
师:看来群众的呼声特别强烈,接下来就给大家一个机会交换命运牌,请看规则:你有2分钟时间在全班范围内自由走动,公开自己的命运牌然后协商交换,但不能强求,每人最多只能交换一次,当音乐停止时请所有同学安静坐回原位。(PPT呈现规则)
学生全班走动交换命运牌,音乐停止时坐回原位。
师:刚才老师观察到同学们都交流得很热烈,我也想了解一下大家都经历了什么。请你举手表态:无论你是否换牌,对手中这张牌的满意度有提升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老师将统计结果板书在黑板上。(一般而言学生对命运牌的满意度都会提升。)
师:咦,短短两分钟我们的满意度就有了这样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有没有同学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所见所闻和看法感受。
学生回答。(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生成课堂资源的重要环节,通常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向:1.是否换牌;2.满意度的变化;3.为什么满意度变化了?4.采访互换的同学。将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教师结合板书总结:看得见的变化是满意度的提升,而看不见的变化是心态的转变,当我们意识到命运安排不过是初始状态,人生却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会相信人生充满了可能性,愿意用接纳的心态去面对,这时就会发现原来任何安排都不会成为限制。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前后的对比,真实呈现出自我设限现象的存在,并让学生有直接的感受。
三、团体工作阶段——“心”成长
师:无论你拿到的命运牌如何,它都不是我们的真实人生,请你跟它说再见并放回信封,然后调整状态,带着刚才的收获,回归真实生活。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困难:明明你很想去做一件事,而且以你的能力也可以尝试,但它确实很困难而且很有可能会失败,于是你迟迟不敢行动。同学们有这样的经历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自我暴露:老师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想报考心理学在职研究生,但考试这种东西大家都懂,不一定能考上。况且我的工作很忙,又要带孩子,本来时间就不多,如果要备考就必须挤时间。最怕的是这么辛苦努力却没考上,很丢人。你们说我要试一试吗?(现场与学生互动,营造氛围并生成课堂资源。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1. 尝试了也会失败怎么办?2. 我现在有什么有利条件可以帮助我尝试?)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资源整理并简单说明(PPT呈现):外部资源:健康的身体、同行的帮助、家人的支持、稳定的收入、从事相关领域的经验……内部资源:学习能力、意志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复原力……
师:当我看见自己拥有这么多资源时,真心觉得那件困难的事是可以去尝试的,今天晚上我就开始复习以前的教材。非常感谢同学们陪我看见自己的命运资源。下面轮到同学们,请你在工作纸的第一栏写下属于你的那件事,注意一定要具体可操作,然后尝试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寻找自己的命运资源。
学生先独立书写,再小组交换工作纸讨论补充,最终确保每位同学分别有5条以上的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然后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回归生活,聚焦具体事件,通过寻找命运资源解决困境,从而突破自我设限。
四、团体结束阶段——“心”分享
师:听完同学们的分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一个行走的资源库和能量包,真的太厉害了,掌声送给自己。很多时候人生如同牌局,决定生命高度的不僅仅是命运底牌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我们直面底牌的勇气和对自我的认知。第一个环节中,当我们用接纳的心态去看待并相信未来的可能性时就是在直面底牌,第二个环节我们共同去发现彼此的命运资源,进行积极的自我认知。当我们怀揣着这种自信去探索世界和自己时,探索将没有局限。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这部剧叫《都挺好》了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虽然明玉的命运底牌充满困境,但她依然拥有很多的资源并依靠这些资源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我们每个人也都拥有很多资源,大家“都挺好”,大胆去尝试!(PPT呈现电视剧人物,前后呼应)
师:最后请大家看回工作纸的第三栏,在完成今天的课程后请你抽时间认真思考如果这件事真的可以尝试,现在你能做什么?将这个小行动写下来。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投入,不属于你的命运牌请留下,属于你的命运资源请带走。
设计意图:总结课程,再次强化“都挺好”的积极情绪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活动素材】
自制50张命运牌(内容不同)和50张学生工作纸,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学生工作纸设计:
【活动反思】
亮点:本次课程用热播电视剧引入并前后呼应,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真实的心理体验并最终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课后
反馈发现学生基本都表示收获了自信,面对困境时更愿意相信自己能应对从而敢于尝试。此外,本课学生参与的环节较多,课程设计给予了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课堂生成的资源较丰富,积极的情绪体验也比较多。
思考:课程结束后学生虽然有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但这就像“打鸡血”一样可能是短暂的,从认知到行动也许还存在拖延、应对挫折、复原力,等等,所以本次课结束后还可以考虑再设计一节课,充分讨论学生所写的那件事,分析可行性,细化目标,探讨如何行动以及如何克服困难,也可以利用课外延伸活动,诸如建立打卡群这样的方式让行动得以落实,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周君令初级中学,佛山,528308)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