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旭
一个年轻人曾在北大图书馆做职员。一天,刘文典来到借书处,递上一张写满书名的书单。年轻人一看,书单上的书都是图书馆珍藏的古书,就去请示馆长。馆长担心古书遗失,最终没有同意借出。看着刘文典离去的背影,这个年轻人突然想到,刘文典为了借阅这些书不辞劳苦跑一趟,一定是这些书对研究学问十分重要。于是,年轻人连忙抓过一张纸,凭着记忆把书单上的书名写了下来。后来,他照着书单上的书一本本钻研,果然获益匪浅,还成了著名的学者。他就是被誉为“北大三支笔”之一的金克木。
有一位少年自幼好学,却苦于无人指点,始终找不到门路。一次,他得到清代学者张之洞的一本著作《书目答问》,书中收书二千二百余种,对重要的书还指明了阅读方法。按照书中的书单,他访遍各大书铺,照着书目购书。看着他将书一部部往家里搬,有人不解地问:“这么多书,你看得完吗?”他说:“书不是全要仔细研读的,有的仅供翻阅泛览,有的要放在身边作参考备查,只有少数典籍需精读记诵。”他一心扑在这些书上,废寝忘食地做学问。他就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陈垣。
如果说金克木获得的那份书单还带着点偶然因素的话,那么影响了陈垣一生的那本《书目答问》却是流传甚广的著作,一点儿也不稀奇。陈垣却如获至宝,并因此成了大学问家。
(选自《杂文选刊》2019年第2期)
素材解读
两份书单,成就了现代史上的两位文化名人,也成就了两段学林佳话。其实,人生处处有学堂。书单不难寻,成功之道也不难寻,难的是“行”!很多人对事业总是报以空想,殊不知,行動起来才能铸就成功。
适用话题
读书 求学 积累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