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2019-08-17 06:19鲁建斌何玉明
蔬菜 2019年8期
关键词:鲜食全区玉米

鲁建斌,何玉明

(1.张家口市农业信息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00;2.张家口市万全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北 万全 076200)

万全区是全国五大鲜食玉米加工基地之一。由于地处世界玉米种植黄金带,其独特的气候、土壤和区域优势,使这里产出的甜、糯玉米黏性大、糖分高、口感好,品质位居全国之首。2007年,万全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认定为中国鲜食玉米之乡,“万全县鲜食玉米”地理标志也已在国家商标局正式备案;2014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北省山区特色产业万全县鲜食玉米产业科技示范基地”。

1 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主导产业之一,万全区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不足千亩,发展到目前的0.37万hm2,鲜食玉米加工企业也由1998年的1家增加到19家,企业年加工能力由最初的几十万穗发展到目前的近2.3亿穗,实现了鲜食玉米种植基地面积和加工企业数量、规模、档次的逐年翻番。目前的主栽品种有金科2000、中糯2号、中糯1号、黄糯、彩糯、脆甜等(表1)。目前,全区共有1.8万农户从事鲜食玉米种植,每年可为种植户带来9 000多万元纯收入。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万全区农业的活力,显著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被誉为万全区的“黄金产业”。

2 产业发展优势

2.1 自然条件优越

万全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万全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紧邻张家口市,北纬40°41'—41°15',东经114°20'—114°50',属于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6.9 ℃,年均降水量不足400 mm,年均积温2 788 ℃,无霜期116~135 d。区域内地形复杂,南低北高,呈山区、丘陵区、河川区三级地貌分布。独特的地形条件和多样性气候有利于农作物错季生产,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创造了便利条件。较大的昼夜温度变幅、较长的日照时间和雨热同季条件,有利于农作物良好生长、营养积累及品质提高;因此,非常适合糯玉米生长,是鲜食玉米种植的黄金带,鲜食玉米以其含糖量高、适口性好、风味独特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穗穗香”鲜食玉米畅销国际、国内市场,被誉为“中国鲜食玉米之乡”,成为全国五大鲜食玉米加工基地之一。

万全区又是北京的绿色屏障和重要水源地,全区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生态环境独特,被誉为首都的“后花园”。特殊的城市服务功能,使得万全区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必须以生态建设为核心,坚定地走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区已有鲜食玉米有机认证基地1 100 hm2,未来5年将努力实现万全区鲜食玉米基地及产品全部有机化,使万全区鲜食玉米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

2.2 品种资源丰富

万全区不仅继承了玉米制种传统,而且鲜食玉米的研发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近年来,万全区委、区政府把鲜食玉米产业作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来抓,与中国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投入资金上千万元,专门从事鲜食玉米品种的研究、生产、推广与销售;并组建了全国玉米制种研究的首家股份制公司——华穗特用玉米开发公司。该公司自1998年5月成立以来,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研究开发特用玉米新品种。到目前为止已通过国家和省级审(认)定的品种有糯玉米:万粘3号、万糯6号、万糯8号、彩糯1号、彩糯2号、万彩糯3号、万彩糯6号、万糯2000;甜玉米:超甜1822、超甜1825、万甜1826、万甜2000;甜糯玉米:万糯1号、万糯11和青饲玉米:万青饲1号等15个品种。在2014年9月召开的全国鲜食玉米大会上,华穗公司品种万彩糯3号、万黄糯253、万甜2015被评为2014年“市场潜力品种”,万糯2000被推选为2014年“市场畅销品种”。特用玉米良种远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在国内同行业和消费者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丰富的品种资源是促进万全区鲜食玉米发展的基础。

2.3 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经过政府持续多年的扶持引导、示范带动和农业标准化的全面推行,全区鲜食玉米迅速发展,品质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鲜食玉米加工已成为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之一,产品不仅销往京、津、晋、蒙等多个地区,还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1]。万全县鲜食玉米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国内外鲜食玉米行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鲜食玉米之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国内外市场上稳步提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突出的特色产业优势为现代农业建设夯实了基础,也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了物质条件。

表1 万全区目前的主要鲜食玉米种植品种

同时,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模式来实现鲜食玉米种植户与企业的互利共赢,使鲜食玉米发展成为富民强区的“黄金产业”。目前,万全区鲜食玉米已由最初的不足66.67 hm2(1 000亩)发展到0.37万hm2(5.5万亩),种植户每年固定与鲜食玉米加工企业签订订单,省去了运输、脱粒等环节,每年每667 m2毛收入为1 700~2 000元,大大增强了万全区农业的活力,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2.4 政策扶持力度较大

为延长产业链,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万全区区委、区政府本着“围绕产业办企业,办好企业壮产业”的宗旨,不断加大投入及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农业发展的相关方案和意见。对发展鲜食玉米种植土地流转33.33 hm2(500亩)以上的,一次性给予转入方每667 m2补贴100元等优惠条件。全区通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对投资者的服务水平,以优势的资源、优质的服务、优惠的政策搭建了万全区良好的投资创业平台。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万全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区内先后发展起穗康、天勤、绿野、中绿等19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带动全区种植鲜食玉米超过0.33万hm2。全省规模最大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绿(河北)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利用自有的农业科学研究所和食品科学研究所,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保鲜、加工、冷藏设备,以及最新的食品加工、检测、贮藏技术,投资1.06亿元,实施玉米深加工保鲜出口项目,产品销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与此同时,在区委、区政府连续多年的扶持和积极引导下,万全区还积极创建国家级出口鲜食玉米质量安全示范区,2012年万全申报国家级出口鲜食玉米质量安全示范区并顺利通过验收。紧紧围绕食品安全主线,做好检验监管工作,在种植计划、化学品投入等方面加强管理,使原料基地规范化,从根本上帮扶出口玉米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做大做强鲜食玉米品牌。

2.5 加工集群基础较好

作为“中国鲜食玉米之乡”,近年来,万全区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把鲜食玉米产业作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来抓,先后引导组建起穗康等19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全区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38家、区级53家。目前,全区已形成以穗康公司和中绿公司为龙头的鲜食玉米加工集群,主要生产速冻鲜食玉米、常温保存鲜食玉米等20多种产品,使得万全区成为全国鲜食玉米主要种植加工区,年加工能力达到3亿穗,生产加工能力、贮存能力分别达到3万t和2万t,年销售额3.2亿元,现加工出口鲜食玉米企业达13家,年出口超7 000 t,创汇600多万美元。良好的加工集群基础优势,使得鲜食玉米成为万全区走向世界的一张黄金名片,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2.6 面临冬奥会申办成功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历史机遇

万全区城区孔家庄距首都北京180 km,距天津新港395 km,距山西大同166 km,距张家口市区仅10 km,处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和“晋冀蒙外长城经济圈”交汇处,自古被誉为“旱码头”,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明显。此外,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了张家口与北京联合申办冬奥会已经取得成功,正面临着2022年冬奥会筹备工作的有序展开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历史机遇。北京规划建设的七环及正在建设的“京张城际铁路”将把万全直接融入北京1小时经济圈,真正成为首都的近郊。“建设张家口新区、实现万张同城化”的战略目标直接将万全区纳入了张家口近郊农业发展的轨道。

3 存在问题

3.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全区农业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从总体上看,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特别是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灌溉水利用率低,管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还未得到应用,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贫瘠、营养失衡,严重影响了鲜食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2 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技队伍老化,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业支撑能力弱,不能完全满足农民和经营主体需要。缺乏固定的鲜食玉米试验示范场所,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度较大。

3.3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目前,从事鲜食玉米种植的农户土地规模小,土地流转难度大;全区已注册登记的2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弱、竞争力不强、运作不规范、利益联结少,带领合作社成员闯市场、参与竞争、起到示范作用的合作社很少,与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生产经营组织标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3.4 产品加工档次偏低

鲜食玉米产品加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实力较弱,多数为家族式经营,有些还是家庭作坊式生产。鲜食玉米加工业作为万全区农业第一产业,除中绿和穗康外,其他企业的年加工量都在1 500万穗以下,实际加工量与加工能力相比依然有相当大的差距。种植基地仅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5%,原料产业仍显不足。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不强,加工率和增值率较低,鲜食玉米精包装产品不到5%,精深加工更是缺乏,大多为初加工产品,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企业利润空间狭小,二三产带动受到制约[2]。

3.5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的当下,现有从事鲜食玉米种植的务农人员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传统观念和农民习惯很难改变,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难度较大;因此,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也是加快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4 对策建议

在万全区鲜食玉米未来的发展中,应以“全产业链”思维为切入点,创新发展方式。要按照市场要求,在鲜食玉米种植规模化、标准化上下工夫,在鲜食玉米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做文章,逐步与国内外科研团队和知名企业强强联合,在玉米提取物研究领域寻求突破,真正把玉米产业打造成独具万全特色、独领行业发展的朝阳产业。

4.1 加大政策扶持

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拓宽投融资渠道,努力形成财政扶持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农民入股为补充的产业投入新格局。要整合部门资金项目和资源要素,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捆绑使用,集中用于鲜食玉米产业园区发展的重点领域。要加强各类资金的管理,建立项目资金专项,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

积极组织银企对接,稳步扩展担保贷款业务。通过市、区农产办所搭建的民生银行、河北银行金融平台,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奖补政策,扩大“银行+担保” “政银保” “银行+风险保障金”等多种财政金融支农模式推广范围。同时,进一步扩展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中心担保贷款单位数量,为更多企业和合作社服务。

4.2 创新经营机制

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并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推动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促进农业资源向鲜食玉米产业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集中。创新发展理念,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顺应市场化方向,创新鲜食玉米产业园区经营机制体制。

4.3 壮大龙头企业

依托万全区“鲜食玉米之乡”品牌影响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企业为龙头,按照原料生产基地化、企业经营规模化、技术装备高新化、加工产品优质化、产品营销品牌化的思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健全、完善“园区+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加工转化,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向园区化、基地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力争到2020年,将禾久集团打造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包装上市。

4.4 加强品牌宣传

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品牌宣传,致使品牌运用效果不明显,如“中国鲜食玉米之乡”“中国燕麦之乡”等产业品牌和著名商标、省级品牌及省级优质产品宣传不到位。要不断加大投入及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力度,打造特色品牌,积极协助区工商局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将“万全县鲜食玉米”地理标志认证列入审查范围,鼓励更多的园区产品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着力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同时依法保护品牌,加强品牌和标识使用的管理,严格质量标准和市场准入,加大对冒牌和违规使用标识的打击力度,逐步形成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促进品牌农业健康发展。

4.5 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是启动农业产业化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以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全面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核心,电视、电话、电子显示屏、现代信息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信息服务手段为载体,开发整合农业信息资源为支撑,加强信息服务队伍建设为保证,整合各种农村信息网络资源,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完善农业信息中心,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实用有效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覆盖全区农村的高效便捷的现代农村科技信息网络,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园区的全面发展。

二是加强鲜食玉米产业园区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全国鲜食玉米大会、全国甜糯玉米节今后在万全区举办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园区文化,倡导绿色饮食,引领社会上生产和消费绿色、有机食品成为时尚。把鲜食玉米产业园区的有机食品生产和消费与当地的美食文化、特色旅游文化结合起来,以全国鲜食玉米大会为载体,开展鲜食玉米产业园区特色文化创建活动,用园区文化建设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园区的发展。

猜你喜欢
鲜食全区玉米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收玉米啦!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我的玉米送给你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