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章忠,邹兰贵,袁荣亲*
(1.广东省晴朗天心理服务机构,广州 510000;2.广州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广州 510000)
为进一步加强戒毒矫治效果,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同时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戒毒矫治心理干预模式,本研究将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依据阶段性改变理论[1-2],结合多维度心理矫治理论[3],设计连续性团体辅导活动,引导戒毒人员正确认识行为改变历程,为日后出所回归社会做心理与行为上的充分准备。
阶段性改变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逐步推进的过程,在不同的行为阶段,每个改变行为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对目标行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而所有成功的改变具有许多共同特性,其中包括经历相似的行为阶段,成功的改变往往也需要在特定的阶段进行特定的行为推动。成功戒毒可以看作一种成功的改变,运用这一理论,针对处于不同改变阶段的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引导他们“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推动他们对戒毒进行思考,为达到成功戒毒的目标作出行动,能够增强和巩固戒毒矫治的效果。已有研究依据这一理论,对物质滥用人群进行一系列心理矫治,取得显著效果。
目前,戒毒所的心理矫治工作多以个体心理咨询、课堂式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测量为主,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正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应用。已有研究证明,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使戒毒人员在人际互动中调动戒毒人员内部的积极力量,形成有力的支持系统。
许多戒毒人员在入所初期无法正确认识使用毒品对自身的危害,甚至不认为毒品成瘾是需要付出努力进行改变的行为,不具备进行戒毒矫治的动机,戒毒信心较弱。此外,在面对困境时,许多毒品成瘾者无法找到良好的适应方式,选择吸毒这一缓解痛苦的捷径,加剧了对毒品的渴求。因此,寻找提升戒毒人员自尊、戒毒信心水平的有效心理干预方式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依据阶段性改变理论, 设计连续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探讨其对戒毒人员的自尊、戒毒信心的影响。
在广州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随机选取无明显影响团辅开展的精神障碍或躯体障碍的男性强戒人员56人,平均年龄为(34.64±8.16)岁,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水平的人数占比为28.6%,中学水平及以上的占比为71.4%;平均吸毒年限为(9.91±6.86)年,首次强制隔离戒毒人数占比48.2%,二次或以上强制隔离戒毒人数占比37.5%;使用海洛因的人数占比39.3%,使用冰毒、K粉的人数占比46.4%,混合使用的人数占比14.3%;未婚者占比39.3%,已婚者占比44.6%,离异者占比16.1%;有子女者占比55.4%。再随机分配28人为实验干预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其余28人为对照组,只进行所内常规矫治。
1.2.1 自尊量表
自尊量表由Rosenberg编制,由10个条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非常同意”计4分,“同意”计3分,“不同意”计2分,“非常不同意”计1分(有5个条目反向计分),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尊程度越高。该量表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吸毒患者成功戒毒信心量表
采用何倩等人编制的吸毒患者成功戒毒信心量表[4],由18个条目组成,采用5点计分,“一定能”计5分,“很可能”计4分,“可能”计 3 分,“也许能”计2分,“完全不可能”计1分(有5个条目反向计分),分值越高,表示成功戒毒的信心越大。
2018年9—11月期间对实验组的28名强戒人员进行每周1次,每次时长90分钟,连续12次的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依据的团体心理辅导,具体时间及操作内容见表1。
表1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内容
在团体辅导开始前和团体辅导结束后1周内,对所有参与研究的被试(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自尊量表和戒毒信心量表的测评。每一次团辅结束之后,都会让每位团体成员填写反馈表。此外,还会与大队民警及时跟进,了解参与团辅的强戒人员在所内的表现情况。
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前后测上的得分差异。
2.1.1 自尊得分的组间与组内比较
对自尊得分进行组间与组内前后测的差异检验(表2),结果发现,从组间看,在前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尊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进行团辅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尊水平相当;在后测中,实验组的自尊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进行团辅干预后,实验组的自尊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有所提升。从组内看,对照组在团辅干预前后的自尊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在团辅干预后的自尊水平与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团辅干预后的自尊水平高于干预前的水平。
表2 自尊得分的组间与组内比较(均值±标准差)
2.1.2 戒毒信心得分的组间与组内比较
对戒毒信心得分进行组间与组内前后测的差异检验(表3),结果发现,从组间看,在前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戒毒信心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进行团辅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戒毒信心水平相当;在后测中,实验组的戒毒信心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说明在进行团辅干预后,实验组的戒毒信心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有所提升。从组内看,对照组在团辅干预前后的戒毒信心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在团辅干预后的戒毒信心水平与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团辅干预后的戒毒信心水平高于干预前的水平。
表3 戒毒信心得分的组间与组内比较(均值±标准差)
参加团辅的实验组成员中,有学员表示,参加团辅之后更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也有学员对学习有效沟通的技巧、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目标与计划印象深刻,通过这些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学员感受到自己对成功戒毒更加有信心。
大队民警反映,参加团辅的学员相比没有参加团辅的学员,在日常的表现中更加积极,对所内的管教和安排更加配合,对出所后的生活也抱有更多希望。
参加团辅的学员能够从最初不大认同戒毒必要性的状态,逐渐过渡到开始思考吸毒对自身、家庭、社会的影响,并学习和探讨面对困难时的解决方法,最终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认同团体形成的支持氛围。
戒毒人员的信心是影响戒毒人员复吸率及维系操守的一项重要因素[5]。对于戒毒人员,控制和减少复吸的主要途径首先在于吸毒者在心理上要树立起坚强的戒毒信心。此外,自尊低下也是戒毒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尊与戒毒人员的复吸风险有显著负相关[6]。因此,寻找提升戒毒人员自尊、戒毒信心水平的有效心理干预方式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依据阶段性改变理论设计连续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表明干预前后,戒毒人员的自尊水平、成功戒毒信心水平都得到提升,说明阶段性改变理论的团体辅导能够引导戒毒人员对行为改变阶段有正确认知,针对不同改变阶段给予不同的行为推动,通过团体内部的人际互动,调动积极力量,帮助他们意识到毒品对自身及人际关系的危害,激发他们的戒毒动机,提升戒毒信心,是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不过,由于强戒人员在戒毒所中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出所后面对新生活时,阶段性改变理论团辅中学习的知识是否能够继续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研究。
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依据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自尊、戒毒信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