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
【摘 要】2018年以来,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三次被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专版报道,三次在全省相关会议上推介经验,紧紧围绕学校迎接审核评估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全省首批创新创业示范校建设,全力做好教育部2018年50强“回头看”相关准备,同心同向、群策群力,创新创业教育再上新台阶,为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海南省高校转型试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添砖加瓦,把薪助火,增光添彩,以实际行动迎接学校建校45周年暨联办改制20周年。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创业型大学
一、基本情况
海南位于“一带一路”前沿,海口经济学院是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海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按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办学目标定位:区域性、应用型、创业型、国际化。学校积极加强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和交流,服务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朝着建成高水平民办大学和综合性海口大学不懈努力。截止2018年12月31日,我校创新创业雏鹰班学员1340人,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1775个,参与学生5233人(次)。其中,本年度国家级大创项目50个,省级大创项目100个;互联网+省级重点培育项目40个,财政拟到账经费165万,已经到账52万。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专任教师3人;校内兼职教师22人,校外创业导师69人,学生创办经营实体53家,占全省在校生创办企业总数的40%,办公区域占地6600平方米。全校累计750人(次)获得省级以创新创业赛事的各类奖项。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海南省高校创业就业工作评估A级等荣誉。《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南海网等先后3次专版报道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学校先后三次在全省创新创业相关会议上介绍经验。
二、主要工作
1、注重工作效果,落实三个重点。一是落实教学工作重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二三年级推进创新创业基础与实务教育,四年级指导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二是落实实践工作重点。通过举办模拟招聘、模拟创投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三是落实分类指导重点。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或创业方向,将课程细化为升学、创业、直接就业三类。不同的就业意向,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各类规划、多种选择都能找到相应的规划解决方案和具体操作细则。
2、优化服务指导,构建三个平台。一是提供技术支持平台。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协同省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贷款服务中心、工商税务部门等联合开展咨询服务。二是设立创业实践平台。学校建成创新创业大厦,学生创业团队实现“拎包入驻”,进行“零成本起步”运营。学校为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电话网络接入,免房租水电,免费提供咨询服务。目前入驻孵化企业20家,截止目前均正常运营,已实现赢利。三是营造环境支持平台。通过黑苹果社团、营销俱乐部、ERP协会等社团开展活动,通过两微一端加强宣传,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力促创新创业理念深入学生心灵。
3、加强产教融合,达到三促目标。组织创业赛事常态化,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
一是大创项目申报。2016年,我校报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国家级13个,省级立项27个。2017年,国家级立项20个,省级立项40个。今年,我们再创项目申报历史新高,拟报送国家级50,省级100项,全校征集525项,同比增加176%,力争到账经费突破165万。
二是互联网+项目征集。截至6月1日,我校“互联网+”项目征集1255项,其中,参与学生数5210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23.7%,占全省高校项目申报总和2/3强。省级重点培育项目40项,入围省赛决赛9个,在省赛决赛中,我校获得2银3铜4个优秀奖。学校还荣获优秀组织奖。也是全省高校唯一一家连续四年获此殊荣的单位。
三是经营实体孵化落地。创新创业大厦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孵化器,也是吸引人才和项目的创新创业园,承载着人才培养、创业孵化、教育展示等六大基本功能。按照“创业与学业兼顾、同类型公司择优、季度考核退出”等管理原则,首批20家大学生自主创办的公司、经营实体或工作室已正式入驻,公司涉及智能制造、3D打印,无人机、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文化传媒,城乡规划,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外语外事,智能制造,装修装饰等对接海南十二大产业领域。
三、存在问题
1、与专业结合不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构成?创业教育如何与专业教育、实践训练、校内外资源、产教融合等有机结合?创新教育如何渗透到整个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警惕已经存在及可能出现的“创业泡沫”与“教育走形式”。
2、大班额教学困扰。大班额教学存在如下弊端:一是入场耗时长,二是组织难度大,三是课堂效果差,四是教学成本高;且人数多空间大难管理,中途退场影响课堂秩序,加之秋季开学考虑到毕业班实习就业,相关课程需靠前安排,遂与军训、迎新晚会时间突出。
3、相关比例不协调。一是项目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大创项目、互联网+项目,院系间学科间联系不紧密。同一项目反复修改,重复参赛,创意创谋“金点子”不多。二是创新创业发展形势与创业导师能力不足的危机。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理论教育多,项目指导少;项目种类多,专业辅导少;政策宣传多,创新经典少。
四、努力方向
一是,研究设置创新创业奖励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可转换成为“创新创业学分”,“素质拓展学分”或专业选修课学分,改革学业考核评价办法。完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遴选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我们将不断加大基地建设投入;定期开展创业项目入驻基地评审会;保证学生创业团队“零成本起步”;强化项目运营指导;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扶持创业项目持续发展等做实落地。
二是,要求各学院至少要有1名教师或辅导员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加入兼职教师队伍,尝试采取专职教师与管理人员兼课相结合、名家讲座与辅导培训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进行。鼓励教师自编教材,吸纳行管人员、辅导员兼课,改变大剧院、小礼堂、报告厅授课法,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教师工作量考核实际,考虑整个教学运行成本,同时便于专任教师管理,每场授课人数控制在500人以内。
三是,优化专兼教师、创业导师结构,通识课面向全校公选兼课教师,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或中级职称,双师型;有职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证书优先。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等專业优先。提高课酬换算比例,创新创业学院提供课件、教案、大纲等相关参考资料。广泛聘请企业家、优秀校友、企业高管、HR从业者担任学校职业发展导师和创业导师,形成校内校外、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专家团队。设立创新创业教研室,各学院配备兼职创业干事。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05.
[2]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Z].2015-07.
[3]曹成杰.海口经济学院2017年春季教职工学习班上所作的工作报告[N].海口经济学院校讯,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