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市政府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9-08-16 06:56李义科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央政府信用竞争

李义科

【摘 要】社会信用体系在我国地级市之间已经形成一个动态的扩散过程,但鲜有学者探讨是什么因素影响其在我国地级市政府之间的扩散。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所提出的3个研究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上级压力和竞争压力对社会信用体系的扩散呈现显著影响,人口规模则不显著。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地级市;影响

一、引言

社会信用体系是国家的信用管理体系,是社会主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其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目前,全国已有264个地级市对该项机制进行采纳,但如此大范围的扩散未能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因此,本文从创新扩散的视角,探讨驱动社会信用体系在地级市间扩散的影响因素。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创新扩散理论源于美国,指的是“一项政策、计划无论其颁布的时间有多久,或者有多少州对其进行了采纳,只要对采纳它州来说是第一次采纳,那就是创新扩散”。沃克尔(1969)通过将美国各州政府之间的一项公共政策与创新扩散理论相结合,第一次正式对创新扩散进行实证研究[1]。罗杰斯(1962)[2]在早期对创新扩散进行了探索,并对其含义进行了初步界定。经过近60年的发展,创新扩散已经不断发展壮大。相对而言,我国引入创新扩散理论的时间比较晚,王勇兵(2004)[3]首次将创新扩散理论引入我国,让创新扩散在我国得到传播。杨静文(2006)首次以政务中心制度為研究对象,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切入点进行实证研究[4],成为我国实际运用该理论研究的第一人。在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创新扩散理论也已被广泛关注,已能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可以用来解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在地级市政府间的创新扩散研究。

三、研究假设

1.人口规模假设

人口对一项制度、政策和机制的需求程度决定了地方政府采纳创新扩散的意愿和动力[5] (Thomas & Streib,2003)。因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年末常住人口规模数量越多的地级市越倾向于采纳社会信用体系的创新扩散。

2.上级行政压力假设

在单一制国家中,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实施时常会进行诸多干预,而且我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是通过中央政府的授权所得,因此,地级市政府需要统一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6](朱多刚、胡振吉,2017)。因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2:中央政府的压力对该项机制的扩散会产生显著影响。

3.竞争压力假设

朱旭峰(2015)认为,在我国同一省级政府辖区内的地级市政府即便边界并不接壤,只要同属于一个省级政府,也更容易引发竞争,存在竞争关系[7]。因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在同一省级政府内,采纳社会信用体系的地级市越多,邻近地级市采纳的意愿也更大

四、结果与讨论

(一)实证结果(表4-1)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竞争压力、上级行政压力的回归系数为正,其中上级行政压力的P值小于0.01,表明上级行政压力与地级市政府采纳社会信用体系的创新扩散呈现显著正相关,原假设H2得到支持;竞争压力的P值小于0.05,表明府际效应与地级市政府采纳社会信用体系创新扩散呈现显著正相关,原假设H3得到支持;年末常住人口的回归系数为负数,且P值要大于0.1,表明它们与地级市社会信用体系创新扩散未能呈现显著相关性,原假设H1未能得到支持。

(二)研究讨论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所示:上级行政压力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符合原假设H2的设想。究其原因,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为中央政府授权所得,地级市政府的政策、制度或机制的制定实施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中央政府行政命令的影响,如果中央政府发布了实施创新扩散的相关行政指令,那么地级市也会跟着采纳该项创新扩散,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性。

竞争压力通过了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符合原假设H3的设想。究其原因,首先在于一个地级市政府采纳一项社会信用体系首先会受到其周边地级市是否采纳该项创新的影响,临近政府采纳该机制的数量越多,该地级市采纳社会信用体系创新的几率就越大。

人口规模没有通过10%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不符合原假设H1的设想。究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在做决策时并非总是处于理性状态,人口规模小的地方政府在做决策时,由于经济竞争上的劣势更加需要政策的帮助来提升政绩,而人口规模大的地方政府则未意识到社会信用体系的开展对人口管理和社会服务上的优势。

五、结论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因素驱动了地级市政府采纳社会信用体系的创新扩散。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所著文献的研究,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在地级市政府间的创新扩散提出人口规模假设、上级行政压力假设和竞争压力假设等3个研究假设,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证明:上级压力假设通过了1%水平上的检验,呈现显著性影响;竞争压力假设通过了5%水平上的检验,呈现显著性影响;而人口规模假设未能通过10%的水平上检验,回归结果不显著。

【参考文献】

[1]Walker J L.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among the American states[J].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69,63(03):880-899.

[2]Everett M·Rogers.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New York:Free Press,1962.

[3](弗吉尼亚·格雷)王勇兵译.竞争、效仿与政策创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01):93-101+92.

[4]杨静文.我国政务中心制度扩散的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6(06):41-44.

[5] Thomas J C,Streib G.The new face of government:Citizen-initia-ted contacts in the era of E-government[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3(01):83-102.

[6]朱多刚,胡振吉.中央政府推进政策扩散的方式研究———以廉租房政策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378-384.

[7]朱旭峰,张友浪.创新与扩散:新型行政审批制度在中国城市的兴起[J].管理世界,2015(10):91-105+106.

猜你喜欢
中央政府信用竞争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中央政府将首次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
元明中央政府治藏宗教政策不同特点成因分析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清朝中央政府的筹藏方略与西藏宗教事务管理基本经验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